說起摩託車,大陸的機車友們總是羨慕海峽彼岸的臺灣。畢竟,在大陸禁摩令的背景下,有的地方騎行都是一種奢侈的願望.
在臺灣,活躍在街頭巷尾的機車不僅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更是臺灣人溶於血液的精神和文化。為什麼在臺灣,機車如此普通卻又重要無比呢?
說起臺灣的「機車」,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兩個機車品牌——三陽和光陽。這兩個曾經一度被大眾稱為臺灣機車雙雄的摩託車品牌,一直到今天影響著臺灣的「機車文化」。那麼,這一期我們先從雙雄之一的「三陽摩託」說起。
機車成為臺灣標誌性文化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半個多世紀。探其根本,機車究竟何時走進臺灣的,可能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說到機車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三陽工業的創始人黃繼俊。
三陽工業是臺灣第一家橫跨摩託車、汽車製造的國際化企業。它是本田技研海外第一家技術合作對象,擁有本田在海外的第一條生產線,也是臺灣第一家摩託車製造廠。
1947年,黃繼俊、張國安師生在臺北創立慶豐行,公司主營貿易業務。貿易業務從最開始「代購」各種大陸特產,比如浙江的海蜇皮啊,廣東的自行車零部件,到後來代購生意拓展到海外——從菲律賓水果到歐美藥品,再到國外的機車,黃繼俊都能搞定。
1954年初,張國安給旗下工廠取名「三陽」,「三陽電機廠」就在此時誕生了。剛開始,公司只有十多名員工和一間只有30平米的廠房,初期公司只生產引進自本田的自行車輔助小引擎。
1957年,臺灣島內出臺了「獎勵島內自主研發機車」的相關政策與紅利,黃繼俊才他們慢慢結束了代購業務,轉而考慮自給自足。
1959年,三陽在臺北內湖擴大工廠規模,「將三陽電機廠」重組為「三陽電機有限公司」,由黃繼俊任董事長,張國安任總經理。此時面對摩託車的廣大市場前景和政策,三陽開始籌劃著進軍摩託車製造領域。
1961年9月14日,三陽再度重組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達到一千萬,三陽開始同日本本田合作生產50cc、150cc、160cc三種摩託車,成為了臺灣第一家製造摩託車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率為30%,當時三陽公司推出了「野狼」(臺版本田CB125)、「達可達」與「領導」三個車系的摩託車,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
1974年,三陽公司出資二億三千萬元,美國本田公司出資三千萬元,合作生產了更先進的跨騎車「野狼」125。這臺車也是三陽歷史地位中最重要的車型之一。國內很多車友對第一次聽說三陽,很多就是源自這款三陽野狼125。
70年代末。由於三陽發展迅速,原有的廠房和生產設備已不能適應迅猛發展的生產需要。於是三陽花巨資在新竹工業園區購下十萬平米的土地,興建了摩託車日產量達1000輛、汽車產量達200臺的三陽新豐廠,當時政府要求的汽車自主研發生產率要達到50%,而三陽新豐廠的車間設備能夠保證自主研發生產率達到80%。
1981年,三陽摩託車生產突破一百萬臺,同時誕生了銀狼125和三陽達可達。
先說說銀狼125,它是野狼125的後續車型,因油箱的貼紙是銀色的,所以又叫做銀狼125。雖然是三陽臺產,但它也是70年代本田跟臺灣合作生產的,有本田CB125、CG125的影子。各位可以算算,到現在2020年,四十多年過去了,仍有很多第一代的銀狼125在一些交通法規不那麼規範的地方正常行駛,可見其耐操程度多麼的恐怖。
達可達車系是本田在80年代初期推出的熱銷新型車,其本質與早期的領導車系相差不遠,其差別在於該車主打小巧精緻並主攻女性市場,是當時在臺灣熱銷的小排量踏板車款之一。由於達可達的銷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陽後來也推出了二代達可達、皇家達可達、超級達可達等等。達可達車系在80年代初期以其新潮的配置、可靠的耐用度、維修方便且便宜以及討喜的外觀等等,橫掃了整個小踏板市場,在當時的小踏板車款中無車能出其右。達可達50在80年代末停產,然而靠著前面所述的各項優勢,達可達50在如今依然有許多實車存在。1982年3月,三陽首次將摩託車整車出口外銷到多米尼加共和國,拓展開了三陽公司的海外市場。1983年,推出領導90cc摩託車,同年三陽鋁鑄廠及鐵鑄廠開工,三陽上升為全臺五百大民營製造業第十二名。1984年慶祝三陽公司創立三十周年之際,推出領導50摩託車。1985年,因全臺灣的經濟不景氣,增長率只有4%,整個汽車與摩託車市場呈負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三陽汽車、摩託車依然達到27%的高增長率,年營業額達到一百一十多億,稅前淨利達九億,創造三陽創業以來的最好成績,名次又上升到「全臺五百大民營製造業」的第十名,一年躍上一個新臺階。1981年,黃繼俊逝世,其長子黃世惠接任任三陽工業與南陽實業董事長。接掌父親的事業以後,黃世惠先後創辦慶豐投資公司、中聯租賃公司、中貿企業公司等企業,從事投資、租賃等經濟活動。不過三陽工業公司始終是他的核心企業。1990年,三陽工業在臺開始生產第四代雅閣,在此之前三陽曾引進美規的第二、三代。90年代初,除了野狼車系以外,三陽摩託車史上另一部巔峰之作迪爵125誕生了。同一時期,由於光陽豪邁125在臺灣大賣,三陽不甘為人後,為了與其競爭積極,三陽推出了和光陽豪邁同根同源的迪爵車系。雖然迪爵125比豪邁125晚幾年推出,三陽迪爵配備的發動機也是那臺大名鼎鼎的GY6。由於迪爵125帶給大家的口碑就是便宜、耐造、實用,所以到了近幾年三陽還推出了打著迪爵名號的新迪爵125,一樣主打"親民"特點,但其外觀跟舊款迪爵125相差甚遠。進入21世紀以後,三陽的經典摩託車車型確實在質和量上都不如在本田羽翼下的那些年來得多了。特別是代表一個摩託車企業頂尖核心競爭力的大排量車型,三陽幾乎是一臺也沒有。這時三陽就開始考慮逐步將作為拳頭產品的小排量車型往中國內地方向轉移。夏杏,這個成立於1992年的廈門摩託車企業就迎來了發展機遇。廈門廈杏摩託有限公司是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摩託車專業生產公司。它是廈門市唯一的摩託車生產廠家,也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目前投資總額逾 9000萬美元。2006年以來廈杏作為臺灣三陽工業150cc以下小排量車型的研發、生產及出口基地,進一步確保了它的穩健發展。無論哪個品牌都有代表自己頂尖水平的旗艦車型。三陽作為一個摩託車大品牌,當然少不了自己的旗艦車型,那就是MAXSYM TL 500。 當然不僅僅以上車型,比如中等排量:JoymaxZ系列、CRUiSYM系列(巡弋系列)、野狼SB300、野狼T2、小排量踏板車:DRG、TINI EFI、火鳳凰FNX150、FIDDLE 4等都活躍在目前的摩託車市場中。三陽摩託作為我國寶島臺灣摩託車雙雄之一,它的成長史也是臺灣機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解決臺灣居民日常出行這一方面,三陽確實做得不錯。面對瞬息萬變的摩託車市場,三陽依舊是位追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