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
金三角是位於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交界處的一個三角地帶,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金三角總面積15-20萬平方公裡,此處交通閉塞,平均海拔高度為1500-3000米。
金三角盛產罌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海洛因類毒品產地,與金新月、銀三角並稱為世界上三大毒品源頭。
金三角地區出現了許多大毒梟,比如坤沙、羅星漢、彭家聲等,毒梟有著精良的武裝,公開與緬甸、泰國政府抗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緬、泰軍隊曾對坤沙勢力發起過進攻,摧毀了一部分種植場,並在金三角推行糧食、咖啡取代罌粟種植的政策。這個時間段金三角的罌粟大幅度下降,到了1986年金三角地區的罌粟產量再次快速增加,又奪回世界第一大毒品產區的名號。
1996年隨著坤沙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以及金三角各方對罌粟種植的打擊,使得金三角的罌粟種植產量大大下降。湄公河慘案後,新興毒梟糯康更是被逮捕,金三角的地位稍有下降。
金三角為啥能成為製毒的「天堂」
地形
金三角地區處於三國交界處,海拔高,崇山峻岭之間交通閉塞,有利於藏匿。
氣候條件
金三角地區氣候炎熱,降水豐富,土壤肥沃,是罌粟極佳的種植區域。
種植傳統
英國人首先把鴉片帶到了金三角地區,金三角地區有許多人還是使用比較原始的生產方式,再加上交通閉塞,比較落後。罌粟的種植簡單,可以為當地人帶來利益。
勢力錯雜
金三角地區是三國交界處,民族眾多,大約有3000多個村寨,三國政府都無法深入插手該地區,天高皇帝遠,製毒勢力得以發展。
金三角有哪些勢力?
國民黨殘部
1950年3月9日,一支800餘人的殘部進入緬甸境內,並在小孟捧與另一股殘部會合,雙方成立了「復興部隊」。「復興部隊」不斷招兵買馬成為了金三角地區有名的武裝力量。
因為中國遠徵軍曾入緬抗日,93師在邊境駐紮了五年之久,在緬甸影響較大,所以當地人也不管是不是93師,都把國民黨殘部當作了93師。後來李彌接管了這支部隊,將709團改編為193師, 278團改編為93師。
1953年擴充到18500餘人,隨著與緬甸方的軍事衝突,大部分撤回臺,最後只剩下段希文部,1964年段希文部向泰國投降,泰國政府不允許殘軍再從事鴉片生意。段希文去世後,雷將軍接手並在泰國成立了一個自立村。1981年和1982年泰國將坤沙和羅星漢的勢力趕出泰國,但是雷將軍的勢力留在了泰國。
坤沙和羅興汗
在跟隨著殘軍摸爬滾打的時候,有兩個人成長了起來,那就是坤沙和羅星漢。
羅興汗在50年代跟在殘軍後面打雜,所以有了羅星漢這個名字。1961年殘軍第二次撤回臺,對當地形勢影響極大,羅興汗的楊家兵就在果敢幹起了「鴉片保鏢」的工作。後來羅星漢被抓了起來,但不久就被放了出來,而且還被緬甸政府委任成了自衛隊隊長回果敢鎮壓叛亂。
借著此機會,羅星漢不斷發展勢力,緬甸軍方與羅星漢交涉,只要他宣布效忠與政府並且與反叛軍作戰,可以返還扣繳的鴉片。後來羅星漢成為了金三角地區的鴉片大王。
1973年緬甸宣布解散所有地方自衛隊,羅星漢仗著自己武裝精良,拒不執行。下半年被緬泰政府清剿了老巢,羅星漢的勢力大多也投靠坤沙集團。羅星漢逃亡泰國,被抓後越獄逃出,1974年再度被馬來西亞逮捕,1980年被緬甸大赦。
坤沙同樣在50年代混跡於國民黨殘部之中,1962年在向緬甸政府效忠後,也拉起了自己的自衛隊組織。此後不斷的發展自己勢力,最後控制了金三角地區70%的毒品生產。
1969年坤沙被緬甸逮捕被判處死刑,坤沙舊部利用民族情緒,豎起了「撣邦獨立建國」大旗。1974年坤沙被放,1993年坤沙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自任總統,但是其內部卻走向了瓦解。1996年坤沙投降,共有9749人向政府繳械,上繳輕重武器6004件。
寮國金三角特區
寮國金三角在2010年成為國家級經濟特區,總耗資超過22.5億美元。未來打算建立可以容納20萬人口的城市,主要靠賭場、酒店、高爾夫球場為主要利潤增長點,寮國將博彩牌照特許給了金三角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