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11年:塑料吸管消耗量仍舊十分驚人

2020-12-24 網易新聞

(原標題:限塑令實施11年 塑料吸管消耗量仍舊十分驚人 記者調查飲品店那些被忽略的白色垃圾)

法制日報 圖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飲品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裝袋、塑料託盤、杯口封裝直飲蓋等塑料垃圾無處不在

目前,全球的塑料吸管消耗量驚人。在美國,每天有近5億根塑料吸管被丟棄,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

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加大對「限塑令」的宣傳,引導企業和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治理難題。

中國的「限塑令」已經走過11個年頭,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等多種固體廢物的「洋垃圾」禁令實行也早已超過一年。如今,隨身攜帶環保袋的人越來越多,商品過度包裝越來越少。然而,白色垃圾真的離人們遠去了嗎?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飲品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裝袋、飲品塑料託盤、杯口封裝直飲蓋等塑料垃圾仍然無處不在。

冷飲廣受青睞,催生大量垃圾

5月底,北京氣溫逼近35度。炎熱讓人們渴望更加涼爽的東西——冷飲。夏季正是飲品店的銷售高峰,商場裡銷售員託著試飲熱情推介,街道兩側「買一杯送一杯」「第二杯半價」的吆喝此起彼伏。

談及塑料垃圾,多數人會想到塑膠袋、包裝袋和快遞包裹,絕少有人將奶茶同白色汙染聯繫起來。但記者調查發現,飲品店每天產生了巨量的塑料垃圾。

4月22日,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宣布要在今年內停供中國境內門店的塑料吸管,並已開始在上海、深圳等地千餘家門店試點。

但5月23日記者走訪朝陽大悅城兩家以及通州區萬達商場一家星巴克門店後發現,塑料吸管依然擺在櫃檯前,供需要的顧客自取。

雖然星巴克也提供直飲蓋,但大部分顧客還是會取用吸管,店員打包時也會將吸管一起打包。

奶茶對吸管是依賴的,一些奶茶品類加入珍珠、果肉、堅果,為配合不同奶茶種類,一些店家甚至準備了多種吸管。記者走訪發現,在朝陽大悅城20家飲品店和萬達廣場北京通州店內20家飲品店內,全部提供塑料吸管,並且不限制顧客多取用幾支。而吸管的包裝袋也多選用塑料包裝,僅少數幾家連鎖飲品店使用紙質包裝。

對一些出品量大的飲品店來說,除了堂食以外,還有大量的外帶訂單,而外帶容易出現潑灑。在上述商家中,多數採用固定託盤加封口膠帶,雖然除一家飲品店使用塑料託盤外,其餘提供託盤的商家均選擇紙質託盤,但為了封口而消耗的塑料膠帶數量仍然可觀。

一位飲品店服務生告訴記者:「店裡的膠帶只是用來做杯口封裝,但一些代購對店家的密封並不放心。這些人有時會向我們借用膠帶,把奶茶嚴嚴實實地纏裹起來。」

服務生向記者示意購買奶茶的長隊,「外賣只接近距離的單子,很多離得遠的顧客會找代購」。記者注意到,這家飲品店僅使用杯蓋密封,由於路程較長,為防止潑灑,飲品代購會儘可能用膠帶將杯蓋固定住,並堵住所有可能的縫隙,商家則默許了這一行為。

「一卷膠帶很快就用完了。」服務生說。

包裝多用塑料,喝完隨手丟棄

飲品店消耗最多的塑料品是盛放奶茶的飲品杯。

夏季到來,冷飲的銷量直線上升,一些商家利用塑料杯透明的特性,製作出漸變色的奶蓋茶、油畫一般的髒髒茶和斑斕的水果茶。在網紅奶茶喜茶朝陽大悅城門店,在記者觀察的15分鐘裡出產了近50杯奶茶,全部使用塑料杯。

其餘店家大多如此,雖然大部分店家也預備了紙杯,但僅在製作熱飲時使用。但如今,購買熱飲的顧客很少。以髒髒茶聞名的某網紅飲品店乾脆捨棄了紙杯,店內飲品全部使用塑料杯封裝。在記者走訪的40家飲品店中,僅一家打造質感的飲品店內全部使用紙杯。

與此同時,杯口封裝的直飲蓋同樣存在問題。由於設計精巧,還需具備密封功能,記者觀察到的直飲蓋全部為塑料製品。

記者發現,大部分飲品店使用的塑料杯以及杯蓋明確標識為食品等級的PP5號塑料,但仍有少部分店家使用的塑料杯和塑料封蓋質地軟而薄,沒有任何標識。

而一些商家使用熱膜封口機封裝飲品,但用於封口的塑料膜僅印刷了店家品牌名,記者未觀察到有相關的質量等級標識。湊近經過熱膜封口的塑料杯邊緣,能聞到塑料製品加熱散發的特殊味道。

在一些電商平臺,記者發現PP5號材質的塑料杯已經成為主流產品,這類產品採用注塑工藝,一個500ML容量塑料杯的批發價不到0.3元,如果搭配上配套的杯蓋和塑料密封塞,一套價格約在0.4元。在一家電商店,記者發現塑料包裝的吸管售價每百支3元,而紙包裝的吸管每百支4元。店家稱,如果購物滿200元,不僅能夠減免10元,還能夠免費贈送吸管。

比較環保的紙杯每個要價近0.5元,儘管打出「健康、環保」的旗號,但上述電商也坦言,這些杯子內側有塑料淋膜工藝,並不能在環境中完全降解,「應該說是半降解」。

這些塑料飲品杯,消費者會怎麼處理呢?

在知乎平臺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在街頭買了一杯包裝很精緻的奶茶,喝完以後奶茶杯怎麼處理?絕大多數網友稱「直接扔掉」。

環保意識薄弱,轉型收效甚微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塑料汙染,一些飲品店已經作出轉型,嘗試使用非塑料品,但店員對塑料垃圾問題並不敏感。

雖然星巴克推出了自帶杯優惠的制度,但記者在調查的3家門店內,均未發現有相關優惠標識,在顧客購買飲品時,店員也不會對這項優惠作出任何說明。

5月23日中午,星巴克店內擠滿了閒聊的顧客,幾乎人人手上都捧著冷飲。在記者詢問堂食能否選擇陶瓷馬克杯時,朝陽大悅城星巴克門店的服務員稱,店內沒有馬克杯;而通州萬達門店的店員在向主管確認後,才答應使用陶瓷杯。

在另一家定位相似的Costa咖啡店,店內雖然準備了大量堂食使用的陶瓷咖啡杯,但在記者觀察的半個小時內,坐在店內的顧客沒有一位使用陶瓷杯。在記者點單時,店員也直接默認使用塑料杯。

在朝陽大悅城某網紅飲品店,店家安排一名服務生守在用餐區,及時清理桌面垃圾。雖然這家飲品店使用的塑料杯上明確標示了「可回收垃圾」字樣,不大的門店內豎立著3個垃圾桶,但服務員在收拾垃圾時,並未將塑料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隔開,反而一股腦倒進一個垃圾桶,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垃圾完全混合在一起。

在另一家主打鮮榨果汁的飲品店中,記者發現點單臺上放置了數個回收桶,統一回收顧客取下吸管的塑料包裝。然而,這些回收桶形同虛設:一個成為垃圾桶,胡亂丟著紙巾和包裝袋;另一些則成為新吸管的收納桶。

在調查中,記者也向一些飲品店的店員要求使用紙杯,但幾乎均被拒絕,理由類似,即「僅供熱飲使用」。

除了必須使用的塑料製品以外,飲品店產生的大量塑膠袋也值得注意。

雖然一些店家提供紙袋供外帶,但僅打包一杯飲品時,多數商家只提供塑膠袋。一家靠近電影院的飲品店,店員不會詢問顧客是否打包,而是將飲品直接裝在塑膠袋中交給顧客。

北京市民康星常點飲品外賣,積攢了許多外賣紙袋,「紙袋留著還有用,塑膠袋我一般不留,因為開口小,裝不了什麼東西」。

每次和朋友一起叫飲品外賣時,康星都會收拾出一大包垃圾,「基本都是塑料包裝。吸管、杯子、包裝袋、封口,喝完了直接塞回打包的塑膠袋。很難找到把這些東西再次利用的地方,喝過就扔了,真正的一次性」。

塑料垃圾泛濫,威脅人類健康

目前在全球,僅以塑料吸管為例,其消耗量驚人,美國每天丟棄約5億根塑料吸管,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

「吸管多用於餐飲行業,主要是由聚丙烯材料製成,這一材料具有耐熱的優點,能耐130℃高溫,是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所以可以用來喝熱飲。」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黃瑛說,聚丙烯的化學穩定性很好,除能被濃硫酸、濃硝酸侵蝕外,對其他各種化學試劑都比較穩定,故而吸管極難自然降解。

統計顯示,包括塑料吸管在內,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造成經濟損失達80億美元。塑料垃圾每年導致上百萬隻海鳥、10萬頭海洋哺乳動物和難以計數的魚類死亡。

有研究顯示,如果對現狀置之不理,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重量將超過魚類總重量。

塑料垃圾不僅危害海洋生物,也可能會威脅人類健康。塑料垃圾在海洋中會逐步破碎,形成大量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微塑料顆粒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在水中吸附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累積,最終可能進入人體。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家彭尼?林德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限塑令」會幫助消費者改變使用塑料吸管的習慣,消費者很快就能適應替代品。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廣紙質吸管等替代品,替代成本就有可能下降,成本因素也就不會讓商家在遵守「限塑令」時感到為難。

2018年起,中國全面禁止廢塑料等24類固體廢物入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認為,中國打擊塑料「洋垃圾」進口,對於富裕國家來說是個信號,它們應該加強回收,減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產品。

分析人士認為,應推動普通消費者儘量減少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在2018年世界環境日,索爾海姆發文呼籲消費者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購買可循環利用的商品,在生活中養成合理消費習慣。消費者不能僅僅扮演參與者的角色,也應該成為推動供貨商和零售商行為變化的驅動因素。

對此,不少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該加大對限塑令的宣傳。目前,外賣行業、餐飲行業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嚴重增加了環境負擔。因此,政府、協會要引導企業和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生產和消費。對於企業來說,應順應綠色環保的潮流和共識,儘可能生產易於降解的一次性製品,或易於回收的一次性製品。

本文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趙麗,黎江宇 責任編輯:肖琦_NN6799

相關焦點

  • 限塑令實施11年調查:飲品店杯子吸管等白色汙染易被忽視
    法制日報 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飲品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裝袋、塑料託盤、杯口封裝直飲蓋等塑料垃圾無處不在目前,全球的塑料吸管消耗量驚人。在美國,每天有近5億根塑料吸管被丟棄,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應加大對「限塑令」的宣傳,引導企業和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生產和消費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治理難題。中國的「限塑令」已經走過11個年頭,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等多種固體廢物的「洋垃圾」禁令實行也早已超過一年。
  • 又有一地推出最嚴「限塑令」 這些塑料替代品了解一下
    20多省份相繼發布新版「限塑令」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被廣泛稱為「限塑令」),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有升級版「限塑令」之稱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據不完全統計,12年間已有陝西、江蘇、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新版
  • 一次性塑膠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集體「下崗」,「限塑令」
    原標題:一次性塑膠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集體「下崗」,「限塑令」全面開啟,落地情況如何?一百多年前,奧地利人舒施尼發明了塑膠袋,極大方便了當時人們的生活,但他們肯定想不到,在越來越重視環保的今天,塑膠袋會被評為二十世紀最糟糕的發明。而為了限制塑膠袋,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不少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石家莊市各超市便利店要全面推出環保可降解購物袋。
  • PLA材質吸管貴,紙吸管被顧客吐槽,限塑令下眾多飲品店咋順利「換血...
    作為不起眼的「工具人」,吸管在飲品界不可取代,可因為限塑令的到來,其正在經歷一場由普通塑料吸管到紙質、PLA材質的「大換血」。紙質吸管體感不好,PLA材質較以往貴三四倍,眾多飲品店該怎麼辦?奈雪的茶已更換的環保塑膠袋和吸管,左邊為PLA塑膠袋,右邊為普通塑膠袋【飲品界吸管消耗量驚人】接近年底,限塑令即將正式實施,飲品店即將面臨一場「大考」。
  • 北京發布「限塑令」徵求意見稿!限塑...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驚人。以塑料購物袋這項禁塑令重點管制的對象為例,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而外賣和快遞正在加劇這一問題。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12月16日,成都市發改委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日起,成都市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製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
  • 「限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紙吸管漸成南昌餐飲業「新寵」
    有南昌版「限塑令」之稱的《南昌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南昌市的所有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這意味著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塑料製品「大限」將至。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家飲品店和餐飲店,發現已有部分商鋪換上了紙吸管。
  • 喝奶茶都要用紙吸管了?升級版「限塑令」來襲
    ,奶茶店裡的塑料吸管正在被紙質吸管大規模替代……2021年1月1日起,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意見開始正式實施。 2008年6月1日起,為了緩解環境汙染,減少資源浪費,第一版「限塑令」正式實施,文件禁止生產與使用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並規定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再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這次「限塑令」留給國民的深刻印象大概是超市的塑膠袋開始收費,菜市場裡帶有刺激性氣味的劣質塑膠袋開始逐漸消失。
  • 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裝袋……飲品店裡「一水兒」塑料
    ■ 趙麗 黎江宇   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治理難題。   中國的「限塑令」已經走過11個年頭,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等多種固體廢物的「洋垃圾」禁令實行也早已超過一年。   小吸管背後的垃圾「大數據」   目前在全球,僅以塑料吸管為例,其消耗量驚人,美國每天丟棄約5億根塑料吸管,接起來的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半。   「吸管多用於餐飲行業,主要是由聚丙烯材料製成,這一材料具有耐熱的優點,能耐130℃高溫,是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所以可以用來喝熱飲。」
  • 最嚴限塑令來了!紙吸管取代塑料吸管,作秀大於環保,不值得!
    【1】 「限塑令」要全面來襲了。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一則《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該《意見》明確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任務階段。
  • 限塑令今起實施 對消費者影響幾何?
    限塑令今起實施 對消費者影響幾何?9月1日,《意見》便開始正式實施,在此之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商場、超市等地,了解限塑令是否對普通消費者產生影響。1、市民對限塑令了解多少?
  • 最強限塑令「京十條」實施情況參差不齊 餐飲業何時迎來吸管換代潮?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最強限塑令「京十條」落地 塑料吸管替換情況參差不齊餐飲業何時迎來吸管換代潮?開欄的話聚焦餐飲業、外賣平臺、批發零售、快遞業、住宿會展業和農業生產,向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和含有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說再見,力圖阻斷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漏的各條通道……去年12月,《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正式發布,北京將分三個階段完成目標,到2025年成為國際超大型城市塑料汙染治理的典範。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蔣君芳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用「倒計時」:發布成都版「史上最強限塑令」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此前,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成都此次出臺的《方案》,將是成都版
  • 「限塑令」升級,還能用吸管喝奶茶嗎?
    4月29日,修訂後的新固廢法審議通過,也增設了塑料製品的相關規定。與十多年前的「限塑令」相比,這一系列新規定不再只針對塑料購物袋。13類塑料製品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個時間節點裡,逐步迎來「死線」。這是中國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從源頭上禁限塑料製品。然而,新「限塑令」頒布時趕上新冠疫情暴發,《目錄》也對公共衛生事件等開了綠燈。
  • 限塑令「升級」 紙吸管登場
    超市花幾毛錢買個塑膠袋,喝奶茶隨手取用一根塑料吸管,餐廳打包塑膠袋兜起就走……這些再日常不過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場景,在進入2021年之後,可能都將發生變化。迎接升級版「限塑令」,你準備好了嗎?2021年全國多地實施升級版「限塑令」1月1日,記者在上海地區的一家盒馬鮮生門店看到,不少從店內走出的消費者,提著的不再是統一的盒馬鮮生白色塑料購物袋,而是各式各樣的布袋、重複利用的塑膠袋、店內購買的紙袋等。
  • 廣東規定年底前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 「限塑令」升級考驗餐飲零售業
    年底發泡塑料餐具禁止製售近年來,廣東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續上升。據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全省消耗的一次性塑膠袋、包裝、餐具等已累計55.5萬噸,近三年年均增長16%。「公司總部早宣布,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星巴克中國有關人士表示,到去年年底,全國門店已經100%完成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同樣,今年6月底,麥當勞中國也宣布,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麥當勞的堂食和外帶已停用塑料吸管。
  • 紙吸管被「群嘲」,PLA吸管貴,限塑令下餐飲企業有本難念的經
    紙質吸管和PLA吸管訂單火爆,傳統塑料製品的企業也開始謀求轉型,向「風口」靠攏。1月6日,時代財經致電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新三板公司萬德福(833877.OC),對方表示,限塑令下,公司正在考慮轉型生產紙質產品,或是引進可降解材料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另一家新三板公司吉邦士(838961.OC)已經尋求改變多時。
  •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喝奶茶只能用紙吸管咯
    成都「最強限塑令」來了,喝奶茶只能用紙吸管咯) 禁止使用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浙江「限塑令」升級 台州塑料行業波瀾四起
    喝飲料需要塑料吸管、買菜得用塑膠袋子裝著……眼下,塑料製品充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一局面,即將迎來重大變化。近期,浙江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宣布浙江的「限塑令」升級——到2020年底,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被禁止、限制。「限塑令」升級,無疑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影響。那麼台州現狀如何?
  • 廣州新版「限塑令」實施前夕:涉及行業多有對策,市面仍存限塑...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實施「限塑令」涉及的三大場所(酒店、餐飲、快遞)發現,多數企業在以往「限塑令」的要求下已經養成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習慣,然而個別經營者對新版「限塑令」不知情,仍處於限塑「盲點」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