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師想談的是日語中的量詞(助數詞·じょすうし)。提到日語的量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人、回、枚、本」等等。中文裡本來也有大量的量詞,所以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日語的量詞並不算難。而且日語有一個特點,就是數量是「一」的時候,習慣不說數量詞,比如「樹下有一個人」,日語說成「木の下に人がいる」而不會加「一人」,相反地如果中文說成「樹下有人」,就很不自然了。
其實日語中的量詞非常多,用法也並不簡單。不信老師考大家幾個單詞,看看你們知道它們的量詞是什麼嗎。
手袋(手套)、本棚(書架)、カニ(螃蟹)、カイコ(蠶)、神、雲
大家先想想再看答案!
手袋(てぶくろ)
手套,應該使用量詞雙(そう),它用來計算成對的東西,比如一對花瓶,一對屏風也可以用這個詞。
但是要注意,同樣是成對的東西,如果要計算鞋襪,則應該使用量詞:足(そく)。
本棚(ほんだな)
書架的量詞是「架(か)」,這個量詞是用來計算放東西的臺子、架子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本(ほん)」,這個量詞是用於細長的物體的。
カニ/イカ
螃蟹、烏賊、鮑魚等的量詞有兩種,一是「匹(ひき)」,它是用來計算小動物和昆蟲的,比如貓、老鼠、蚊子等,那麼活的螃蟹等用「匹」來計量。而當它們成為商品被出售時,它們的量詞就變成了「杯(はい)」,對,就是用來計算飲料、啤酒等的那個「杯」,這聽起來太詭異了吧!關於它的來源,有人說是因為這些都跟貝類有關,而貝的讀音類似杯,還有人說這些動物的外形跟杯子類似,總之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カイコ
一般來說,日語中的大型動物用「頭」,小型動物和昆蟲用「匹」。但有一個神奇的特例,就是蠶,它明明是蟲子,卻跟獅子、老虎等猛獸一樣,使用量詞「頭」。據說這是因為在靠種桑養蠶生活的古代人心目中,「蠶」的地位相當於家畜的緣故。
神
「神」的量詞又是什麼呢,跟人一樣嗎?當然不是了,日語中的神有好幾種數法,比如「柱」(はしら)、「座」(ざ)、「體」(たい)。最常見的是「柱」,那麼神與柱子有什麼關係呢?
這要從日本的傳統文化說起,古代日本人認為樹木中蘊藏著神明,因此對樹木非常崇拜,將一位神明說成「一柱神明」。
雲(くも)
最後說說雲的數法,中文裡根據云的形狀可以說「一朵雲」,「一片雲」,「一團雲」等,日語也一樣,根據云的形態有不同的量詞。
一朵雲可以用「1(いちだ)」,也可以說成「1つ」。一片雲就是「1片(いっぺん)」,如果是較厚的雲層,可以說成「1塊(ひとかたまり)」,如果是整片天空都布滿了雲朵,則要用「一面(いちめん)」。如果是長條形的雲,就要用「1本」「1筋」或「1條」等。
怎麼樣,日語中的量詞也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