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人出遊方式變遷 從逛逛眼前的風景到追求詩和遠方

2020-12-18 臨沂網信

從汽車遊到專列遊、包機遊,從住宿酒店到民宿,從在周邊逛逛到跟團遊遍大江南北,從走馬觀花的打卡式旅遊到慢下來深度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止是看眼前的風景,還有詩和遠方。

沒有旅遊的概念,就是在周圍逛逛

今年70歲的王文義是一位旅遊愛好者。上世紀90年代,他第一次跟朋友去臺兒莊逛逛,到現在周圍人想出去旅遊就來諮詢他。新疆、廈門、東三省……王文義的旅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回憶起第一次旅遊,王文義深有感觸。王文義告訴記者,當時聽人說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抱犢崮特別好。他好奇到底好在哪裡,就和幾個同事相約去看看。「當時還沒有現在的臺兒莊古城,我們一起去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抱犢崮。」王文義回憶道,第一次出去玩,風景好,心情也好,去了還想去。

「那時候自己的認知裡對旅遊這個詞沒有概念,很少有人提到旅行社。」王文義說,臨沂周邊什麼地方好,約著朋友一起去玩玩去逛逛,這是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

現任臨沂市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臨沂國際旅行社副董事長的孫波,1997年涉足旅遊行業,20餘年時間,他見證了臨沂旅遊的發展歷程。

孫波介紹,20世紀90年代,市民對「旅遊」這一詞沒有直觀的概念。「當時,旅行社和旅社這兩個概念,很多人分不清楚。門頭掛著旅行社的牌子,會人有來諮詢住店。」孫波說,當時,臨沂只有王羲之故居、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等幾家景區,景區景點很少。

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跟團遊、自駕親子遊、自主出遊

市民出遊方式悄然改變

從不了解「旅遊」一詞的概念,到漸漸理解和接受旅遊;從在臨沂周邊玩玩逛逛,到陸續走出去看看其他地方的風土人情;從最開始的跟團旅遊單一的出遊方式到現在跟團遊、自駕遊等多種出遊方式可供選擇,人們的旅遊觀念和旅遊方式都在悄然改變。

對於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劉力一家三口充滿了期待。「之前的『十一』假期,我們大多選擇跟團出遊,去過桂林、張家界、山西等一些路程較遠的地方。」 劉力說,這個假期,我們決定自駕遊,爬蒙山、住民宿,好好放鬆一下。雖然旅遊目的地是家門口的景區,她還是提前做了攻略,已經預定好了民宿。

想想早上在鳥鳴聲中起床,白天一家人呼吸著新鮮空氣爬山觀光、下水捉魚,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劉力就感覺樂趣無限。在劉力看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論旅遊目的地距離的遠近,能享受親子樂趣,真正的讓緊張的身心得到放鬆,這場旅行的意義就達到了。

像劉力一樣,利用假期來一場親子遊的家庭很多。「假期或者周末,有機會我們就會帶孩子出去玩,一方面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學習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另一方面,親子遊也是家庭成員之間溝通情感的橋梁。」市民韓倩說,她身邊80後的家長和90後的家長大部分都喜歡帶孩子出去旅遊長見識。

00後在出遊選擇上,更傾向於自主出遊。「每年遠距離旅遊一次或者兩次,周邊遊的數量多一些。」正在讀大二的小宋說,從網上查攻略、訂酒店和車票,具體去哪裡玩,會參考網上推送的熱門旅遊網紅打卡地,整體的旅遊消費以經濟實惠為主。

「隨著市民出遊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從跟團遊到自己做攻略、定行程,旅遊市場和市民出遊理念都發生著變化。」孫波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發展和提升,旅遊不僅僅是看到美景,還要滿足情感需求。

遊客在景區嬉水遊玩。(資料圖) 

 從打卡式旅遊到「慢」遊、深度遊  

旅遊要滿足情感需求

「最開始去一個地方玩,就是看看風景、拍拍照片,打卡式的旅遊。現在不一樣,去一個地方,除了風景我們還會注意到當地的文化。」利用年假,正在重慶旅遊的市民尤女士說,這次的重慶遊,她和幾個朋友一起,在欣賞風景的同時,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去跟當地人交流,收穫很多。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來什麼都不知道。」這句形象的說出了打卡式旅遊。孫波告訴記者,在旅遊快速發展階段,市民對旅遊的需求旺盛,出遊熱情高漲,而且旅遊市場未曾深耕過,出去玩一次一定要多去一些地方,多拍照片,是當時遊客所追求的。

而現在,人們越來越避免這種簡單粗暴的打卡式旅遊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慢」遊、深度遊。

「從旅行社的角度看,現在遊客更傾向於小包團的出遊方式,人數少,靈活多樣。」孫波說,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歡慢下來的旅遊,喜歡去到一個地方深度遊。

孫波介紹,他所說的「慢」,並非速度意義上的絕對的慢,而是一種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旅遊方式,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而深度遊,不是走馬觀花,是沉下心感受一座城市的風景和文化。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發展和提升,旅遊不僅僅是看到美景,還要滿足情感需求。」孫波說,市場的變化,遊客消費理念的變化,對旅行社提出更高的要求。

竹泉村景區曬秋(圖片來源於景區)

 專家分析

出遊方式變遷受需求和消費方式影響

「旅遊這一行為是一種綜合的社會現象,包括吃住行、物質精神、生態平衡等多方面。市民旅遊方式的變化,受人們需求和消費方式的影響。」臨沂大學教授王維義說,過去,人們是害怕出遊、懶得出遊、不出遊,現在有了經濟條件,人們想出遊、快樂出遊。

王維義分析,人們出遊方式的選擇,還受遊客自身價值取向的影響。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市民出遊所考慮的因素中,物質層面的東西在逐漸弱化,越來越多追求精神上的放鬆愉悅。現在市民所喜愛的「慢」遊、深度遊、自主出遊等方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回歸大自然,放鬆身心的喜愛。

在出遊過程中,遊客除了保障自身安全外,還要注意文明出遊。對於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王維義建議,遊客在保持輕鬆愉悅的出遊狀態時,要注意戴好口罩,配合景區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對於需要預約遊覽的景區要提前做好預約。

臨報融媒記者 郇恆雪 劉躍 實習生 吳雅嫻

相關焦點

  • 詩和遠方不在遠處,在眼前的生活裡
    襄陽古城去遠方旅遊成了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旅遊正如別人說,從住膩的地方到別人住膩的地方,嘗當地美食,看當地的景像,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賓館休息。突然覺得很乏味無聊,出遊再也激蕩不起內心深處漣漪和嚮往了。和一家人開車從陝西到武漢遊玩,想去吃武漢的熱乾麵,車行至襄陽已經天黑了,停車在古城下走走逛逛尋找餐館吃飯,夜色裡的襄陽城牆在昏沉的路燈透著陌生的感覺,身為異鄉人總難免生出一些寂寞的情緒來,在當地餐館吃麻辣無比的火鍋魚,嘈雜熱鬧的小店裡當地人豪放的談話聲讓吃飯也變的匆匆。離開餐館,夜色下來到漢江邊,江邊清涼的風吹著,有一些夜跑的人在江邊跑步,走走停停吹吹涼風,毫無興致。
  • 威海,讓詩和遠方就在眼前!
    成山頭的日出點燃著激情,國際海水浴場的日落承載著幸福,下石硼村的河流凸顯著詩意,一望無際的花海滿足著你細嗅薔薇的情懷……趁美好時節,不妨一起走進威海,這些精緻網紅打卡點,讓詩和遠方呈現在你的眼前!北山街吃海鮮到北山街,是許多老威海人的習慣。
  • 老年人的生活,不止眼前的「柴米油鹽帶孫孫」,還有詩和遠方
    北到黑龍江漠河北極村,西至新疆阿勒泰喀納斯湖畔,南抵海南三亞天涯海角……摩旅圈推崇的幾條國內經典騎行路線,省商貿校73歲的退休教師張昌建都騎著摩託跑了個遍。今年,他又從德陽出發,騎行到香格裡拉,3200公裡用時12天,為自己的「摩旅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在他看來,老年人的生活,不止眼前的「柴米油鹽帶孫孫」,還有詩和遠方。
  • 「人民網」稿選:來榮成追求詩和遠方
    ,躲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中,隱在風景秀麗的山海之間,也顯在城市的日常環境中。榮成是很多人眼裡的詩和遠方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上發布作品《追求詩和遠方的你,一定要來趟榮成》,快跟隨著作者一起來邂逅榮成的美好吧!
  •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1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浪漫庭院,在樓下就有詩和遠方
    浪漫的法國,不僅有充滿浪漫氣息的塞納河畔、香榭麗舍,還有集美景於一身的庭院,鮮花、香味、各種富有生機的樹木,都讓人沉浸其中,擁有無限的享受。我們雖然未在法國生活,也無法擁有過去的寬敞庭院,但經過 恆信集團 的努力,詩和遠方就在樓下,在這個屬於大家庭的庭院內,有著數不盡的溫暖。 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緩解工作中的壓力。
  • 日本人的慢生活:把詩和遠方,過成眼前的日常
    打開最近的日本ins分享,很多日本人都在嘗試放慢生活的腳步,開啟斷舍離和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之後,忙碌的日本人,都開始活得通透起來。走進他們日常分享的慢生活,把詩和遠方,過成了眼前的日常。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詩和遠方嗎?
    你有不有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心靈雞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的城市沒有夢想,你的夢想在遠方」「30歲買20歲喜歡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再不出去逛逛就去不了了」這些話聽起來很打動人,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網友一批又一批的辭職去追求詩和遠方,去看這個世界的繁榮昌盛。
  • 行走在高原風景的路上,讓生命去感知詩和遠方的快樂
    遠方,總是給人以無限的遐思,給與喜愛旅行者無盡的誘惑。無邊的遠方有什麼?讀過許多關於旅行的書,欣賞過許多山水美文、畫和詩,聆聽過別人講述遠方的神奇和傳說。可是,那都是他人眼中的世界,我們仍然是在霧裡看花 。遠方,離我們依然那麼陌生且遙遠。
  • 濟南雪野湖鳥島,讓詩和遠方就在眼前!
    濟南雪野湖鳥島,讓詩和遠方就在眼前!讓詩和遠方呈現在你的眼前
  • 詩和遠方追求可期!跨省團遊恢復!謹慎、防護不鬆懈!
    南陽網•光影中國網 龐先慶編者按: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的田野,只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羈絆著內心熱血沸騰者前行的腳步。隨著我國「新冠」病魔的逃離和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全國旅遊企業己基本有序全面恢復正常經營秩序。
  • 賞析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吾相酒店主題...
    自已就是一個愛詩之人,在繁忙中依然會抽出一點時間吟背古詩,從詩中得到很多感悟和能量。接下來,主持人邀請幾位文化界、詩界的主講嘉賓及姜流董事長坐上主席臺,共論「詩與遠方」。每位主講嘉賓吟詩一首,並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感悟。青年詩人水白吟誦了自已寫的兩首詩,並分享了寫作的初衷與過程,以及詩與生活的關係,感悟出詩是生活的提煉與升化這一理念。
  • 好風景也能帶貨 《還有詩和遠方》走進杭州建德
    在《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以下簡稱《還有詩和遠方》)首期節目裡,觀眾們被悠揚的《遊仙吟》所打動。在詩歌與地理、文化與旅遊、歷史與當下的結合中,《還有詩和遠方》猶如一張寶藏文旅圖鑑,讓每一座城市如山水捲軸畫般呈現於觀眾眼前。
  • 就算一個人,仰望天空 詩在眼前,何必遠方
    這個漫長燥熱的夏天,你臆想著怎樣的風景和旅程?我們常常憧憬所謂「詩和遠方」,常常醉心於遙遠的美景,但是我卻在每天兩點一線的日常裡,找到了一抹極溫柔的關於夏天風景。在一座城市漂泊,有些路只有你一個人走,有些風景只有你一個人看。但是,那又何妨,如果你喜歡,眼前景就是心上景。
  • 詩和遠方皆當下,與其短暫逃離,不如腳踏實地過好眼前
    眼前的壓力、任務、一成不變的生活,令人忍不住想要逃離,詩和遠方遙遙在望。那一年元旦前兩天,我定下了去昆明的機票,一個人收拾行裝,上網查找資料,做攻略等等,獨自踏上遠方。那時候我在想,雲南到底有多好,能夠成為那麼多人心中的淨土?換一種環境,是否能夠排遣一下心中堆積的壓抑,重新找到未來長遠的方向。
  • 藏在遠方的詩和再也回不去的故土,普米族人的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對於旅行者來說是一種生活,但是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恐怕是一段難以忘卻的悲壯和再也回不去魂牽夢縈的故土。很奇怪吧,為什麼選擇麗江作為「遠方」。網上查「詩和遠方」大部分都推薦麗江。另外,大家有聽說過一米陽光、溫柔時光、豔遇什麼的嗎?咳咳...重點是尋找大家所說的詩和遠方。
  • 亞丁 | 不止是眼前也有遠方
    高曉松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是嚮往一個詩與遠方的地方,來試圖暫時忘記這些眼前的苟且。甚至連這裡的空氣都格外的不一樣,清風吹過臉龐深深的吸一口氣,整個人都清醒了。望著眼前這片高山,似乎有種不能言說的治癒力量,讓人不禁多停留一會兒。
  • 佛山人的日常:從「到此一遊」到追尋「詩和遠方」
    劉信朝說,壓抑了半年的旅遊需求非常旺盛,從六月份起,他的民宿入住率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不過,如此自由便捷的旅遊方式,放在劉信朝年輕的時候,是不可想像的。從長途大巴、綠皮火車,到飛機、高鐵;從跟團遊,到自助遊、自駕遊;從傳統景區的到此一遊,到追求詩和遠方的特色旅遊、全域旅遊;從遙不可及的奢侈享受,到節假日的休閒時光……曾經,國民的旅遊休閒意識幾乎為零,如今,每年抽空出外旅行,已成為部分佛山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 你嚮往詩與遠方,而我只想掙錢
    詩和遠方。這句話最早出自高曉松的名句「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而這句話也因此觸動了在世界各個角落,按照生活日常奮鬥的人。而我們大多時候感嘆生活的不易,想要去追求理想的生活時,不就是內心追求自由與現實枷鎖的掙扎嗎?自由是相對的,苟且和「詩和遠方」也是相對的,眼前的苟且不過是暫時的枷鎖,而「詩和遠方」也不過是暫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