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間樓上倚嬋娟,百間樓下水清漣。每到斜陽村色晚,板橋東泊賣花船。」漫步在南潯古鎮石板路上,如詩如畫的平原水鄉江南,如同水墨畫徐徐展開。
南潯地處杭嘉湖平原東北部、太湖南岸,境內河流縱橫,繪就生態肌底。著名作家徐遲在晚年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江南小鎮》裡,一口氣用66個「水晶晶」描繪自己的故鄉南潯。
近年來,在「兩山」理念引領下,南潯在全省率先打造「幸福河湖」升級版,通過建設河湖安全保障化、河湖環境生態化、河湖管理法治化、河湖供水資源化、河湖民生共享化的「五化」幸福河,探索建設「水鄉綜合體」治理模式,全域推動美麗南潯建設。
如今,南潯重塑「水晶晶」的詩畫江南美景,讓夢裡水鄉化為現實風景。一蓑煙雨枕江南,烏篷船中搖擼聲。詩意南潯正不斷擦亮生態底色,催生美麗經濟,書寫生態富民的錦繡篇章。
水韻律動留住鄉愁
走進南潯區和孚鎮,和孚漾湖面微波蕩漾,兩岸草木葳蕤,穿漾而過的船隻來往如梭……「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場景,正是人水相親的生動寫照。
和孚漾是南潯區最大的湖泊漾蕩,水域面積1.12平方公裡,2019年獲評浙江省美麗河湖。「以前的和孚漾可不是這樣,變化太大了。」看著眼前的美景,附近的村民紛紛感慨。
和孚漾的美麗轉身,是南潯區繪就「五化」幸福河畫卷中的一處「點睛之筆」。南潯區結合自身實際,構建起「安全河、生態河、智慧河、經濟河、民生河」的現代化大河網,讓河道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百漾千河」綜合治理是打造幸福河的著力點。「我們改變了以往單一河段治理模式,將重點河湖的綠道長廊、生態水道、特色橋梁串聯成片,打造生態、人文、休閒於一體的慢生活濱水休閒區。」南潯區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
呵護碧水的同時,南潯區還把地方特色元素融入河道,讓幸福河成為寄託鄉愁的流動載體。夾塘港、江蔣漾、金象湖等一批特色凸顯、獨具韻味的水利文化展示項目,已然成為鄉村振興之路的一道道風景線。
水岸同治智慧升級
讓河水變清,讓百姓受益。南潯境內河流縱橫,有河道2248條,湖漾615處,河道管理面大量廣難度高。南潯系統推進河道湖漾的綜合治理,構建起河湖長效管理機制。
在河道治理管控過程中,南潯實施數字信息化河道保潔模式,開發河道保潔智能化管理系統 ,實現主要河道監控全覆蓋,一旦有河道垃圾超標流動,保潔人員手機即刻收到報警提醒。
長湖申線航道上,一艘鐵傢伙將水葫蘆一網打盡,撈上岸的水葫蘆立馬被傳輸到指定堆放點。繁忙的航道,密布的河漾,泛濫的水葫蘆,保潔與安全怎樣才能兩不誤?南潯引進治水新利器,上崗全自動水葫蘆打撈船和河岸垃圾轉運船,真正實現水岸同治。
清淤泥、美河道,在南潯,清理的淤泥還被作為資源加以廣泛利用。檢測後無汙染淤泥用於生態小島改造、築堤、綠化,成為美麗河湖旁的一道風景線。去年,南潯完成河道清淤輪疏年度任務125萬立方米,用於圩堤加固、肥田肥地。
水潤民生服務企業
湖州新利商標制帶有限公司是南潯區「新象新牛」企業培育對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既要順利復工復產,還要提升效率降低耗能,企業一度陷入困局。南潯區水利局駐企指導員深入一線精準施策,發揮節水專長,幫助企業以節水倒逼技術升級,按照行業先進標準對水資源利用開展科學規劃、實時監控、精準計量,從節水減排中實現增效。
南潯區水利局依託「三服務」平臺,建立聯項目、聯企業、聯鄉鎮的「三聯」機制,深入開展「深化『三服務』、助企開復工」活動,局領導班子帶隊成立服務組,蹲點指導服務重點水利項目,同時組建線上專家服務團隊,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為企業項目復工復產添足動力。
此外,為了緩解企業復工壓力,南潯區還開通水利審批綠色通道,推行涉水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到期的取水許可證、水利施工相關證書等涉水辦證事項可延期至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辦理;對6月底前需開工的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取水許可、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行政許可事項依法依規實行承諾制。
水價改革催生效益
練市鎮召林村的湖州飛傑家庭農場,得益於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高效節水項目的建設,整個農場比傳統漫灌節水65%以上,每年的利潤能提高不少。
2017年被確定為浙江省第二批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南潯緊緊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個「牛鼻子」,圍繞加強農田水利管護和加大農業節水力兩大目標,2019年全面完成41.27萬畝改革任務,節約用水總量1.015億立方米,實現區域有效灌溉面積全覆蓋。今年5月27日通過驗收,南潯成為全國首個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驗收的縣(市、區)。
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南潯有效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成了一大批高效優美的家庭農場與美麗田野,湧現出了石淙鎮田園花海等一批省級「最美田園」。通過養殖業農業水價改革工作,開展水產養殖尾水集約化治理,推廣「萬畝跑道養魚」循環用水,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農村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全區農村旅遊接待國內外遊客1979.18萬人次,同比增長29.91%;旅遊總收入192.60億元,同比增長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