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斯特運河(Alsterfleet)往東北方向,就是內阿爾斯特湖(Binnenalster)。
內阿爾斯特湖北面有座倫巴第橋,建於1865年,現在是鐵路橋。最初是城市的城牆所在位置。橋外則是外阿爾斯特湖。
與倫巴第橋並行的,還有一座建於1953年的公路橋,被倫巴第橋擋住看不到。因紀念1963年甘迺迪遇刺,被改名為甘迺迪橋。
整個阿爾斯特湖(內湖加外湖)是1190年由紹恩堡和荷爾施泰因伯爵阿道夫三世開挖的人工湖,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農產品加工。整個人工湖被當時的城牆(現在的倫巴第橋)分為了內外兩部分。湖的上遊則是阿爾斯特河,易北河的支流。
內湖的南岸,叫做少女堤(Jungfernstieg),大多是商業和餐飲。我們在這家餐廳吃的牛排,介紹上標明始於1968年,最好的牛排。
餐廳可能確實有點名氣,還要排隊等號。
座位全滿。
少女堤的地鐵站,有U線和S線。
過了阿爾斯特運河,看到的Hamburger Sparkasse ,是總部位於漢堡的一家大銀行。
從Bergstraße街看過去的教堂,是聖彼得教堂。
漢堡聖彼得教堂是漢堡最古老的教堂,後面另說。
從這條小巷看過去的是市政廣場和市政廳。
漢堡市政廳(Hamburger Rathaus),重建於1886-1897年,之前的老市政廳毀於1842年的一場大火。
普法戰爭的勝利和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成立,為了顯示帝國的財富和榮耀,多位設計師參與了建築的設計,建築外觀採用的是19世紀比較流行的新文藝復興風格。
市政廳的中央塔樓高達112米。
塔尖
陽臺上方的是鳳凰有重生之意,還有老市政廳的圖案,以紀念1842年被燒毀的老市政廳。
塔樓的四面都有大鐘錶盤。
中間這幅馬賽克畫是哈莫尼亞(Hammonia),是中世紀拉丁語,漢堡的女性化化身。
整個市政廳正面,有二十位著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或德意志國王)的雕像,包括查理大帝、奧託一世、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亨利六世、腓特烈二世、魯道夫一世、查理四世、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查理五世等。
比如這位查理大帝(查理曼),千萬不要說查理曼大帝。
這位是紅鬍子巴巴羅薩。
從市政廳進去,中間有個庭院。
庭院中央有座許癸厄亞噴泉(Hygieia-Brunnen)。
許癸厄亞(Hygieia)是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英文的hygeian,就是健康衛生的意思。噴泉建於1895年,以警示人們不要忘了1892年的霍亂疫情,那次瘟疫奪去了漢堡八千人的生命。
庭院南面的建築,是漢堡的證券交易所,建於1841年。不過漢堡的證券交易所的歷史則始於1558年,是德國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
這是晚上的市政廳。
市政廳前的市政廣場(Rathausmarkt),據說是參照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而建的。1933年曾被改名為希特勒廣場,二戰後恢復原名。
庭院及許癸厄亞噴泉夜景。
市政廳附近的地鐵站,站名就是市政廳(Rathaus)。這條大街叫蒙克貝格街。
蒙克貝格街(Mönckebergstraße)是漢堡的重要商業街,從1909年起就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幹道。
蒙克貝格街得名於漢堡市長約翰.格奧爾格.蒙克貝格,自1897年起擔任城市重建委員會主席。漢堡聖彼得教堂就位於蒙克貝格街上。
周邊都是繁華的商業區。
市政廳正南,尼古拉運河邊上的這座建築叫1765愛國社團(Patriotische Gesellschaft von 1765,我自己翻譯的不知對不對),成立於1765年,是德國古老的民間組織。建築的位置就是老市政廳的所在地。1842年老市政廳被燒毀後,重建為這座建築。
1765愛國社團南邊,尼古拉河上的這座小橋,叫做特羅斯特橋(Trostbrücke),連接新老城區。Trost有安慰的意思,也可稱作安慰橋(與過去的教會有關)。
安慰橋上有兩座雕像,一位是聖安斯加爾(Saint Ansgar,801-865),被認為是漢堡的第一任大主教,也是不萊梅的大主教。
另一個人物是紹恩堡和荷爾施泰因伯爵阿道夫三世(Adolf III, Count of Schauenburg and Holstein,1160–1225)。
這位阿道夫三世曾經是著名的獅子亨利(慕尼黑的創建者, )的合作者,並獲得了紹恩堡的領地。此時獅子亨利已經與表哥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鬧掰了。
1180年,阿道夫三世也背叛了已經失勢的獅子亨利,轉投腓特烈一世。1188年,阿道夫三世想取得呂貝克的所有權,但被紅鬍子拒絕。1190年,他跟隨紅鬍子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可能是因為紅鬍子意外溺水死亡,阿道夫三世到了提爾後就返回了德國,與從英國流亡回來的獅子亨利爭奪荷爾施泰因。
1201年在與丹麥的戰爭中,阿道夫三世在漢堡被俘,並放棄了荷爾施泰因的領地而換取自由。若干年後,他的兒子阿道夫四世又重新奪回了荷爾施泰因。
我們前面看到的阿爾斯特湖就是阿道夫三世統治時期開挖的,而湖邊的各種市場和交易所也是他所在的時期創立的,所以他是漢堡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從安慰橋上看到的遠處的聖凱薩琳教堂。
過了安慰橋,就是漢堡的又一地標,聖尼古拉教堂(遺蹟),後面另說。
繼續往西南方向,向易北河邊走。
一家很大的酒店。
這個車庫門比較有意思。
地下道還有露宿者。
路德維希-埃哈德大街(Ludwig-Erhard-Straße),漢堡的東西向重要街道。
街邊的一個雕像,亨利埃特.約翰內.瑪麗.穆勒(Henriette Johanne Marie Müller,1841-1916)。
其實她只是漢堡的一個底層小人物,身高只有1米32,體重35公斤,靠賣檸檬為生,在漢堡隨處可見她大聲喊叫Zitroon!Zitroon!就是德語的檸檬,所以她也有個綽號叫檸檬傑特(Zitronenjette,雕像下面的字)。
由於她晚上經常醉酒,多次被警察抓去警察局,1894年,她被送進瘋人院,因為她並沒有瘋病,所以她經常在那裡的廚房做幫廚,直到死去。
她的出名,是因為同時代的很多藝術作品中(如戲劇和民謠等)都會提到她。
這尊雕像製作於1986年,她的食指被人們摸得發亮。從此上去就是米迦勒教堂。
Basler公司,一家做視覺檢視系統的公司,在中國有很多業務。
米迦勒教堂往易北河走,有一片草坪,旁邊的現代建築是Gruner+Jahr(古納雅爾),總部位於漢堡的一家印刷出版社,成立於1965年,目前是歐洲最大的高級雜誌出版社之一。現在由世界著名傳媒集團貝塔斯曼(Bertelsmann)控股。
有點設計感的Gruner+Jahr總部大樓。
Gruner+Jahr公司已經宣布將在漢堡港城新建總部大樓,這座舊的總部大樓過些年將賣給漢堡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