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
哈雷彗星的「禮物」獵戶座流星雨今日迎來極大
▲圖片來源:鳳凰網湖南
天文專家介紹,10月21日,哈雷彗星的「禮物」獵戶座流星雨將迎來極大,扮靚天宇。作為人類確認的第一個周期彗星,哈雷彗星孕育了上半年的寶瓶座厄塔流星雨和下半年的獵戶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的特徵非常明顯,流星速度極快且軌跡長,亮流星較多。
天文預報顯示,今年獵戶座流星雨的主峰值流量出現在10月21日,預計每小時流量在20顆左右。「21時30分,獵戶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從東北方升起,此時月亮已經落下,月光不會對流星的觀測造成影響。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喜歡流星雨的朋友可在22時過後,選擇一處光汙染小、視野開闊的地方進行觀測,可觀測至翌日清晨。」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獵戶座流星雨的一大特點是速度極快且軌跡長,如果看到這樣的流星並且軌跡反方向指向獵戶座,就可斷定屬於獵戶座流星雨。」
——新華網
2
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一次成功
10月19日17時42分,華能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首臺反應堆冷態功能試驗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通過了針對反應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驗。
示範工程首堆冷試共歷時14天,以壓縮空氣和少量氦氣作為試驗介質,分階段經過了10個壓力平臺的一系列工序測試。反應堆冷試是示範工程至關重要的裡程碑節點,主要驗證反應堆一迴路系統和設備及其輔助管道在高於設計壓力下的強度及嚴密性。
——《經濟日報》
3
心肌梗死後能不能修復?膠原蛋白「攜手」幹細胞可以辦到
人體的心臟像一個血泵,它的每一次跳動,都將充足的血液推向全身,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心臟強大而又脆弱,它需要冠狀動脈向它供血來維持運轉,如果冠狀動脈血管變窄或被阻塞,會引發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及死亡,造成心肌梗死,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對於嚴重的陳舊性心肌梗死,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不過,今年9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則給心肌梗死患者帶來了希望。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教授王東進團隊合作,成功研發出一種特殊的膠原蛋白,這種膠原蛋白結合幹細胞移植入患者體內後,可以讓幹細胞在心肌壞死的部位定植。
——《科技日報》
4
科學家揭秘「最遠天體」如何「瘦身」
10月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謎。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學術刊物《自然·天文學》上。
阿羅科斯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一顆原始天體,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近距離觀察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天體。從初期的照片看,阿羅科斯像是個身處太陽系邊疆的「雪人」,這顆總長約36公裡的小天體,由兩個球體連接構成,中間由一個相對細小的「頸部」相連。但隨著後期觀測數據不斷豐富,人們發現,阿羅科斯並不像此前想像的「圓嘟嘟」。從側面看,「雪人」的肚皮變得乾癟,腦袋也成了凹凸不平的扁球,構成它的兩個「球體」,實際上更類似於兩個扁平的圓盤。這樣的形態,與普遍認為的原始星子為球形或橢球形大相逕庭。
——新華網
5
247仄秒!短時測量世界紀錄誕生
▲光子從氫分子的電子云中產生電子波,這些電子波相互幹涉,科學家可以藉此計算光子從一個原子到下一個原子所需時間。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1999年,埃及化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因使用飛秒(10-15秒)化學技術,觀察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運動榮膺諾貝爾化學獎。日前,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首次研究了一個發生時長比飛秒短得多的過程——他們測量出光子穿過氫分子所花費的平均時間為247仄秒(zeptosecond 10-21秒),這是迄今科學家成功測量的最短時間,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化學過程。
在最新研究中,德國歌德大學萊因哈德·德勒教授領導的原子物理學家團隊,用漢堡加速器設施電子同步加速器上的雷射源PETRA Ⅲ發出的X射線照射氫分子,對其開展了時間測量。
——《科技日報》
6
想不到它們的獵物 居然改寫了海洋食物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存在「藻類—原生生物—魚類」的經典食物鏈,一直以來,病毒似乎處於經典食物鏈之外,最近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原生生物以病毒為食,從而讓病毒進入了經典食物鏈。
據媒體報導,在美國緬因州的海灣和地中海裡,研究人員共採集了1698個原生生物樣本,並對這些樣本進行了DNA序列分析。他們採用了單細胞基因組分析,其測序結果可以說明微生物和病毒是否存在。結果表明,在51%的來自緬因海灣的原生生物樣本,以及35%的來自地中海的樣本中,都檢測到了病毒DNA,且在皮膽蟲和聚胞動物兩類原生生物的樣本中,每一個個體都含有病毒DNA。這使得科學家終於有證據證明噬食病毒的原生生物的確存在。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
原標題:《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