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致力於成為兼具本土優勢和全球影響力的一流綜合金融集團的華泰證券(601688)是國內頭部券商。近年來華泰證券借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東風,實現了業績高速增長,去年總資產和淨利潤均躋身行業前三。
A、業績
華泰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63億元,同比增長54.35%;淨利潤90.02億元,同比增長78.86%。在淨資產排名業內前六名的券商裡,即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華泰證券淨利潤排在第三位、同比增速則位居第二。
B、回購
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購方案,擬不超過26.15億元回購4538.33萬股至9076.65萬股,用於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28.81元/股,回購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說動就動,4月7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53萬股。其後,回購馬不停蹄。截至5月31日,公司已累計回購A股4072萬股,已支付總金額7.2億元。
進入6月份後,華泰證券回購股份還在繼續進行中。華泰證券董事長張偉介紹,截至6月17日(股東大會召開前一交易日),公司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約7000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77%。「目前回購仍在進行中。公司正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待本次股份回購計劃實施完畢,將按照《公司法》、上交所《回購股份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要求,爭取儘快將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
C、監管
3月27日,華泰證券收到證監會《關於做好並表監管試點相關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同意公司正式實施並表監管試點。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批並表監管試點,證監會共批准了6家。除了華泰證券之外,其餘5家分別是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
張偉認為,此次入選首批正式實施並表監管試點,表明公司並表管理及集團化風險管理能力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華泰證券按照有關監管規定和要求,嚴格落實推進並表監管試點各項工作,持續健全集團風險管理體系,打造與業務發展相匹配的風險管理能力,保障公司健康發展。
「根據監管有關規定,參與並表監管試點的機構將逐步允許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並逐步過渡至直接基於合併報表實施風控指標監管,此將節約公司資本佔用,提升集團監管資本等風控指標的利用效率,加大各項業務發展的資本空間。其次,作為首批正式實施並表監管試點的券商,基於監管對公司集團化風險管理能力的認可,預計公司未來各項新業務發展會獲得更多監管先行支持。再次,公司將以正式實施並表監管試點為新的起點,結合公司國際化和集團化發展的更高要求,繼續深入並表管理各項工作,持續提升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和集團穿透覆蓋管理能力。」張偉分析。
D、人才
去年3月底,華泰證券公告,董事會批准《關於在高級管理層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的議案》,首次全球選聘職業經理人開啟。此舉被認為華泰證券在深化混改、落實職業經理人制度上的關鍵一步。根據議案,將設立執行委員會,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不設總裁、副總裁崗位。
去年12月16日,執行委員會「新班子」名單亮相。擔任華泰證券總裁10餘年,被視為華泰證券的靈魂人物的周易被聘為公司執行長、執行委員會主任。根據周易提名,韓臻聰、李世謙、孫含林、姜健、張輝、陳天翔等6人被聘為執行委員會委員。這6人中,來自內部的有4人:原副總裁孫含林、姜健,董秘張輝,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陳天翔。來自外部的有2人:韓臻聰,此前系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總經理;李世謙來華泰證券前,任職於銀保監會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擔任一級巡視員。
除了上述兩名外部招聘的執行委員會委員外,華泰證券還招聘了兩名具有豐富監管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他們是財務長焦曉寧、合規總監焦凱。焦曉寧長期任職於財政部、證監會相關會計部門。加盟華泰證券之前,焦曉寧任職證監會會計部副巡視員、副主任達六年之久。焦凱的履歷顯示其一直就職於上交所,在上交所多個部門任過職。來華泰證券之前,焦凱任上交所會員部總經理。
「華泰證券的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均為市場化選聘,並未局限於證券領域,既有深耕通信行業多年、對金融與科技結合頗有經驗的跨界精英,也有證券行業任職多年、管理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新選聘的經營管理團隊,具有來源廣泛、背景多元,具有高素質、專業化的鮮明特徵。」張偉表示,這既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好雙向開放提速下資本市場機構化、國際化、數位化的新機遇,深入推動公司戰略轉型和國際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又可以打破制約華泰證券深化改革的關鍵桎梏,初步建立了符合企業經營發展需要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從而為華泰證券業務經營及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