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的糖果屋
圖/網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電視劇《琉璃美人煞》的超前點播,真的是虐出了新的高度。
很多看了超前點播的網友,都紛紛吐槽說:「真的是花錢找虐」。
的確,在更新的劇情中:禹司鳳與褚璇璣的感情矛盾又加劇了,再加上各種誤會,禹司鳳再次被褚璇璣傷害到了極致。
說實話,同大家一樣:看到禹司鳳與褚璇璣曲折的感情線,我也是感到特別揪心,甚至將所有的事情的發生,都歸結於昊辰的作惡多端。
可是當冷靜下來,再次重新看所有的情節時,才發現:其實是人性,造成了如今最可怕的一切。
01.
記得在電影《倩女幽魂》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並不是所有的鬼都是害人的,有的時候,人比鬼更可怕」。
的確,在人的世界觀中,總是固定地認為:「鬼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並不為然。
同樣的道理,在電視劇《琉璃美人煞》中也是深有體現:自古以來,在人類固定的思維中,總是認為人妖殊途,凡是妖類,都是壞人,都不應該苟且偷生於世。
於是人類對妖族趕盡殺絕,總認為所有的妖都是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所有的妖都應該被誅殺嗎?
不,顯然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畢竟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絕對,並不是生而為人,就是權威的代表。
可惜,對於這些觀點與認知,自以為是的人類向來是無知的。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與對世俗的偏見,才會造成了如今所看到的悲劇。
寫到這裡,想問一句:「你們知道,人性到底有可怕嗎」?
02.
在電視劇《琉璃美人煞》中一直傳輸的一個概念莫過於:天底下所有的妖,都應該被殺盡。
而作為修仙門派的弟子,一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斬妖除魔。
為了能夠讓天下太平,作為三界之主的帝君,就將人類性格裡的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
柏麟帝君是神,而羅侯計都則是魔。他們兩個雖身份不同,但卻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能夠談心的知己。
羅侯計都因為將柏麟帝君當做朋友,所以選擇相信了他。
可柏麟帝君呢?卻始終不相信真心,卻就此利用了他,最後還將其元神與心魂分離,重新塑造了一個只為殺戮而生存的戰神。
「戰神」二字,看似威風的背後,卻夾雜了太多的諷刺。說白了,他只是柏麟帝君手中的一枚旗子,更是柏麟帝君殺妖的工具罷了。
柏麟帝君口口聲聲說為了三界,可實際上卻只是想要對所有的妖趕盡殺絕,以造成天帝教給他的任務罷了。
說實話,在柏麟帝君的身上,真的將人類的自私與無情演繹得淋漓盡致了。
03.
同樣如此,正是因為有偏見,所以以褚磊為首的幾大修仙門派都活成了迂腐而又無情的人類。
在之前,禹司鳳則是以離澤宮弟子的身份,與少陽派掌門的女兒褚璇璣相識的。
隨後由於種種的機緣巧合,禹司鳳為了褚璇璣而背叛了師門,選擇陪在褚璇璣的身邊歷練。
在陪伴褚璇璣歷練的時間段中,中途有一大半分時間,禹司鳳都在協助各大門派解決各種突發的事情。
在鍾敏言因中毒而臥病在床,需要找一個人試藥的時候,所有的人在害怕有生命危險而都不敢冒險行事時,禹司鳳二話沒說,替他試藥。
記得在服用藥之前,禹司鳳曾說:「因為他是我的兄弟,這是我應該做的」。
在褚璇璣遇到危險的時候,是禹司鳳二話沒說地就擋在了她的身前。替褚璇璣擋下的那一劍,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為了能夠給褚璇璣找到萬劫八荒鏡,他派靈獸潛入天墟堂。為了能夠查清楚潛伏在浮玉島的天墟堂奸細,他曾親自去審問被關押的囚犯。
可是卻被無知的幾大門派,當做成了是天墟堂的奸細,對禹司鳳嚴刑拷打,逼他去承擔不該有的罪證。
更殘忍可怕的是,他們居然用打妖鞭去抽打禹司鳳,將禹司鳳弄得遍體鱗傷。好在離澤宮宮主及時趕到,救了他一命。
在講清楚所有的誤會後,幾大修仙門派就僅僅說了一句「對不起,是誤會」,就想將所有的事情掩蓋過去。
倘若是別人,或許早就會報復。可是禹司鳳實在太過善良,他還是選擇了原諒。
04.
隨後因為種種的事情以及經歷,褚磊在看到了禹司鳳對褚璇璣的真心後,也選擇了接受禹司鳳並讓他們拜堂成親。
可褚磊對禹司鳳所有的承諾,在知道他是十二羽金翅鳥妖的時候,就已經反悔了,而且態度也發生了大轉變。
隨後幾大修仙門派,對整個離澤宮趕盡殺絕,甚至不惜殘害幼童。他們口頭上說是要做到宅心仁厚,可事實呢?他們卻一再地不念舊情,甚至將曾經幫助過他們的禹司鳳置於死地。
他們所做一切的前提,誘發這場戰爭的前提,就僅僅是因為禹司鳳是妖,一直潛伏在他們的身邊是有目的的。
他們一口一句禹司鳳是妖,一口一句離澤宮是妖。就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妖,所以就定義了他們的壞與惡毒。
試問:這樣真的公平嗎?
禹司鳳一次又一次地幫助他們,甚至在宮主為了報仇,對他們都要趕盡殺絕的時候,是禹司鳳拼死救了他們。
而他們不但不知道感激,卻反過來恩將仇報。更諷刺的是,禹司鳳上一秒救過他們,他們下一秒就忘記了他的捨命相救,繼續要都禹司鳳置於死地。
那麼試問:他們的無情,他們的忘恩負義,又與他們口中的妖又有何區別呢?
他們的所做的一切,無疑暴露了人類最可怕而又殘忍的一面,他們本身就迂腐而又無知,卻始終不肯承認這個既定的事實。
05.
在這部劇中,妖與人之間形成了絕對的對比。
人的世界觀裡,總是將所有的妖都視作為壞人。而在妖的世界觀裡,人類總是會將其趕盡殺絕。
可惜,他們都錯了,而且錯得如此離譜。
禹司鳳是妖,可他是一隻好妖,他從沒有殺過任何人,也從未做過任何錯事。可就因為他是妖,就被人類全盤否定了。
說實話,對他一點也不公平。
而烏童,他是人,可他卻是一個作惡多端的壞人。他不惜殺害同族,更不惜想要殺光五大門派,他的壞,絕非常人能極。
而不管是好妖還是壞人,在這些無知的修仙門派眼中,只要他們傷害了自身的利益,那麼就該被趕盡殺絕。
看啊,人類的本性著實沒有任何限制,他們著實沒有任何底線。
結尾的最後,我想說:
《琉璃》編劇在長文中,曾說過一句話:「人也好,妖也罷,都是陰謀家的棋子,是這場對立中的受害者。還是那句話,身份不代表什麼,只代表善惡」。
的確如此,身份不代表任何的東西,只是代表善惡。
正是因為所謂的偏見,所以才會在無形中暴露了人性最可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