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廣東省2019年度鄉村振興考核結果出爐,汕尾位居粵東片區第一名、獲得「優秀」等次。在此次縣(市、區、鎮街)抽查考核中,汕尾市陸河縣同樣獲得「優秀」等次。
地處山區的陸河縣,偏遠的地理環境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卻束縛不住陸河老百姓敢闖敢幹的心。近年來,陸河縣聚焦聚力「打造美麗大花園,實現綠色新崛起」,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打造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陸河樣本。
昔日無人問津 今成「網紅鄉村」
從陸河縣城出發,沿著平整寬敞的X004縣道一路往北,進入螺溪鎮歐田村。走進村裡,火龍廣場、歐田書舍、青梅酒吧、擂茶會館等特色景點讓人目不暇接。而幾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無人問津的貧困村。
歐田村的老羅書記介紹,2018年6月,村裡引進的華僑城·螺溪谷項目正式建成運營,這是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和深圳華僑城東部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對口幫扶陸河的重點旅遊扶貧項目。項目建成後,原本撂荒的土地搖身變成了生態農場,遊客們可採摘當季的果蔬。老舊的房子改造成了客家民宿、特色店鋪。據介紹,通過項目收益分成、土地租金、就業用工、農產品銷售等,一年可為當地群眾帶來600多萬元的收入。
如今,遊客們來歐田村,可以入住客家民宿、喝擂茶、品青梅酒,在生態農場體驗農耕和果蔬採摘,在風景餐廳賞綠水青山嘗客家美食,到農禮鋪子選購特色農產品,十餘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體驗空間,讓遊客們體驗客家風情。這裡的歐田書舍不僅可以讓村裡的小孩子看書學習,也是遊客服務中心,讓遊客在此小憩……
歐田村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為主線,帶動周邊形成主題休閒農莊群落,拉動農產品消費,形成「旅遊服務業、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三大特色產業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景點串珠成鏈 打造美麗鄉村
歐田村蝶變的成功實踐,是陸河縣探索綠色崛起之路的一個縮影。如今,在歐田村螺溪谷項目的輻射下,螺溪鎮將眾多旅遊景點串珠成鏈,打造華僑城、白水寨、「螺溪源地、北回明珠」等五個旅遊片區和「歐田蔬菜基地、龍田茶葉基地、新溪書村青梅烏欖基地、各安龍蝦基地」四個農業產業基地。
而在陸河南部,一條長達數十公裡的南部美麗鄉村精品示範帶也正悄然崛起。這條佔據陸河縣40%面積的示範帶,主線長度55.8公裡、支線長度21公裡,覆蓋4個鎮25個行政村,圍繞道路瀝青化、房屋美顏化、村莊景區化、農業產業化、沿途景觀化等行動,變「盆景」為「風景」,集中連片建設,串起美麗鄉村風景線。
在北中村暢玩紅色歡樂谷,在洋嶺村觀賞梯田麥浪,在羅庚壩村呼吸森林氧吧……相比以往「多點開花」的布局,南部示範帶串珠成鏈,站在陸河全縣的戰略高度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系統優化整合,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精品旅遊路線。
陸河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避免鄉村旅遊發展「同質化」,陸河縣因地制宜,以鄉村特色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做好規劃設計,整合各方力量參與示範帶建設。如今,陸河縣南部美麗鄉村精品示範帶通過串聯謝非故居、激石溪革命根據地、湖坑歷史紀念館等紅色革命遺址,整合森林、溫泉、田園綜合體等綠色生態資源,融入昂塘古洋樓、古驛道等客家歷史文化,做好「紅、綠、古」三篇文章,培育富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
農村綜合改革 助推鄉村振興
在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範帶的過程中,陸河堅持規劃先行,將國土空間規劃與村莊布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交通路網規劃和生態保護規劃有機銜接,用「一根針」串起「四條線」,確保鄉村發展布局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有了規劃如何落實?陸河積極推進「新地改」 「新權改」 「新金改」 「新戶改」 「新經改」,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一體融合發展,以「5+2」農村綜合改革推動土地、人才、管理、資本等先進要素流向農村。
今年3月,家住陸河縣河口鎮北中村委宜笏自然村的村民朱大伯就真切感受到了「5+2」農村綜合改革帶來的紅利,拿到了宅基地的不動產權證書,並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成功申請到30萬元貸款。
「以前我最多也就貸過3萬元,手續還特別麻煩,沒想到這一紙證明用處這麼大!」如今,朱大伯已用這筆貸款租了近20畝農田,購進了一批農具,準備僱幾個村民種紅薯。看到家鄉沉香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朱大伯還用這筆貸款擴大沉香種植規模,投資沉香精油等系列產品的開發。
朱大伯生活的改變,正是陸河將改革紅利轉化為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生動詮釋。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陸河將有序推進相關改革措施落地,進一步釋放農村生產力,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繪就一幅農業增強、農地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4.0藍圖,讓農民過上城裡人嚮往的生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黃賢嘉、蔡偉鉗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