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做傳統特色饃,每天只賣六百個

2020-12-12 鄉土河南

在河南禹州市的一條小街巷裡,今年41歲的柴紅府正搬起鍋上厚厚的木鍋蓋,在熱氣騰騰的大鐵鍋裡,露出了一圈白亮亮的鍋貼饃,這是柴師傅和朋友在縣城合夥開的小店,在他的老家薛店鎮,柴師傅做這種傳統的特色饃已經二十多年了。

鍋貼饃在各地的叫法不同,有鍋殼饃、鍋鱉子等別稱,因為製作時蒸烤結合,鍋貼饃融合了蒸饃和燒餅的味道,蒸熟後麥香味濃鬱,饃底焦黃鮮亮,吃到嘴裡酥軟可口,但是因為製作過程複雜,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見到這種傳統麵食。

柴師傅家從他爺爺那輩就開始做鍋貼饃,傳到他這裡是第三代,在老家的鎮上過去曾經有很多家做這種饃,後來因為製作複雜,價格也賣不上去,很多就放棄了,現在只有兩三家還在堅持。

做鍋貼饃的面要經歷發麵、加麵粉、接面、醒面、加鹼、揉面、截面劑等多個環節,每天早上四點鐘,柴師傅就要起床發麵,一直忙到晚上六七點鐘收攤兒。做饃的時候,先把饃劑用小擀杖擀成片狀,然後抹紅油料,撒鹽,再捲起來兩頭對摺,再擀成片狀,扣到案板上。

柴師傅做的饃好吃,其中一個原因是刷了這層用祖傳秘方配製的紅油大料。寒冷的冬天,在他的店裡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剛出鍋的熱乎乎的鍋貼饃,不要任何菜,顧客們拿起就吃,眨巴眼的功夫,一個饃就下肚了。

鍋貼饃擀的時候也有訣竅,一頭兒厚一頭兒薄,往鍋裡貼的時候厚的在下,薄的一端在上,這麼做充分考慮了鐵鍋位置不同受熱程度不同的影響。

這口蒸饃的大鐵鍋,是柴師傅家三十多年前買的,「那時候買這口鍋才花了十幾塊錢,用了這麼多年,現在做鍋貼饃的少了,這種鍋也幾乎沒有賣的了」,柴紅府笑著說。

把饃全部貼進鍋裡,柴師傅搬起直徑將近一米的桐木大鍋蓋把鍋蓋上,這個鍋蓋有二三十斤重,做這麼重就是為了防止蒸的過程中漏氣。

經過十二分鐘的蒸製,鍋貼饃就可以出鍋了,這一鍋只能蒸15個,一天下來不停的忙乎,也就能蒸600個左右,所以不管生意再好,他一天只能賣這麼多,很多顧客來晚了就沒有饃吃了。

這樣一個厚墩墩的鍋貼饃,賣一塊錢一個,和同樣是一塊錢一個的燒餅相比,做鍋貼饃的效率至少要低一半,「普通老百姓吃的饃,也不可能賣太貴,費功夫價格低是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原因」。好在柴師傅和朋友在隔壁開的有賣雜炣的小店,在當地雜炣和鍋貼饃是絕配,饃好吃可以帶動雜炣的銷售。攝影記錄|張根棟

相關焦點

  • 大叔賣肉夾饃成網紅,10平米7個員工,每天只賣800個
    大叔賣的小吃是紅遍大江南北的陝西名吃肉夾饃,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簡陋的小吃店排著長長隊在買大叔做的肉夾饃,有個大叔大爺也有的上班族,顧客在大叔店前排長隊買肉夾饃。大叔的店不是很大,只有10平方米,因意外走紅後,吸引來了人來這裡買,所有人手不夠,就請了7個師傅,7位師傅正忙著製作肉夾饃。肉夾饃的精髓應該在於餡了,餡主要用精選的五花肉滷製而成,再把滷製好的五花肉進行剁碎,大叔說所有的食材是都是自己去挑選的,都是使用最新鮮食材製作,這是他製作肉夾饃品質的保證,馬虎不得。
  • 農村大叔賣傳統「土燒餅」,一人看兩個燒餅爐,每天收入500元
    農村大叔賣傳統「土燒餅」,一人看兩個燒餅爐,每天收入500元!美味的食物我們稱之為美食,貴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路邊攤小吃,它不分貴賤,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
  • 農村大叔賣「三寶湯」,一碗100元每天只賣50碗,顧客:想吃趕早
    農村大叔賣「三寶湯」,一碗100元每天只賣50碗,顧客:想吃趕早   雖然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而且城市的建設也是越來越先進,可是我們也都知道除了城市裡面的生活之外,農村的生活其實是更接地氣的,而且很多人也發現,雖然現在的農村依然是被稱之為農村,可是這些農村其實並不比城市建設的差
  • 大叔早餐只賣「它」1個2元,每天賣上千個,外地人:怎麼吃都不夠
    導讀:大叔早餐只賣「它」1個2元,每天賣上千個,外地人:怎麼吃都不夠人們對美食的嚮往都是心情澎湃,充滿了幻想,就如王者榮耀中小廚娘說的一樣,世間唯有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當然各色美食小吃也從來不會讓人們失望,尤其是那些享譽盛名的地方特色小吃
  • 河南開封大叔街頭賣當地特色小吃,15塊錢一份,出了開封吃不到
    開封是豫菜的發祥地,特色美食眾多,當地有一種名叫羊肉炕饃的小吃,喜歡吃的人很多。製作羊肉炕饃的時候,會放入蔥花鹽和孜然,用兩張餅夾著羊肉末和調料製作而成,做好的炕饃吃起來非常筋道,肉香味十足,不過這炕饃一定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變差。
  • 農村大叔用「瓦缸」來烤鴨肉,每天能賣近百隻,月收入過萬
    農村大叔用「瓦缸」來烤鴨肉,每天能賣近百隻,月收入過萬,記得以前在農村裡生活的時候要是看到市場上有賣烤鴨的話都會很想吃,但是在那個時候家裡的生活都是很艱辛的,所以想要吃點烤鴨肉都是要等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敢讓家裡人買來吃。
  • 農村大叔在自家小院裡賣「它」一鍋只做200斤,去晚了根本買不到
    農村大叔在自家小院裡賣「它」一鍋只做200斤,去晚了根本買不到每到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感覺吃什麼都沒有食慾,但是真的是因為天熱才使人不想吃飯嗎?今年56歲的張大叔,賣滷肉已經20多年了,張大叔跟其它賣滷肉的老闆們有所不同,他的滷肉攤是在自己家裡的院子裡,在家裡現做現賣,在我們老家,大叔可是是非常出名的滷肉大王,很多縣城裡的顧客都跑到大叔家裡來買滷肉。
  • 河南這種「特色小吃」,在鵝卵石上烘焙而成,每年只有正月份賣!
    v河南這種「特色小吃」,在鵝卵石上烘焙而成,每年只有正月份賣!這種特色小吃就是河南濬縣的特色小吃:子饃,據說在當地,賣這種小吃的老闆,在正月這一個月份就能掙一年的收入,由此可知這種特色小吃的美味程度!在河南濬縣有一條街,被大家叫做「子饃街」,這條街很短,但是單單賣子饃的店鋪就有20多家,其中有一家最特別,這家店鋪是用傳統的草棚搭起來的,看起來很簡陋,但是來這兒買小吃的人最多,每天這個簡陋的草棚前都圍滿了人!
  • 大叔早餐只賣「它」1碗5元,每天能賣6大桶,外地人:吃1次就夠了
    各地的早點鋪子各式各樣,早餐的特色也各不相同,例如武漢的熱乾麵和蛋酒,鄭州的油饃頭和胡辣湯,廣東的早茶等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種特色早餐,一位大叔早上賣它一份5元,每天可以賣6大桶!大叔所賣的是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他在這裡已經賣了30多年的時間,陝西當地這種小吃很有名氣,大叔也是當地做的極為正宗的一家店,每天生意非常火爆,早晨四五點就開門營業,一直忙到上午10點多才結束收攤,其中七八點是最為忙碌的時候。一個上午能賣出去6大桶,差不多每一桶都能盛出去70多碗!
  • 河南開封大叔街頭賣當地特色小吃,15塊錢一份,出了開封吃不到
    開封是豫菜的發祥地,特色美食眾多,當地有一種名叫羊肉炕饃的小吃,喜歡吃的人很多。製作羊肉炕饃的時候,會放入蔥花鹽和孜然,用兩張餅夾著羊肉末和調料製作而成,做好的炕饃吃起來非常筋道,肉香味十足,不過這炕饃一定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變差。
  • 農村大媽擺攤賣河南特色美食,8元1個紅薯葉菜饃,年輕人排著隊買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農村大媽在賣河南特色美食——【紅薯葉菜饃】,這可真是好多年都沒吃過的稀罕飯了,怪不得吸引了這麼多人來排隊,隊伍裡年輕人佔大多數,估計都是小時候吃過,自己又不會做,看到有現烙的菜饃賣,都饞這一口了。
  • 農村大叔做地方小吃,賣1元一個,春節前生意最紅火
    對於農村人來說,燒餅是一種好吃不貴、經濟實惠的民間小吃,全國各地的燒餅種類繁多,但當地人更愛這種油酥燒餅,吃起來又酥又香,還帶有些許餡兒,非常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今孫子長大了,不用我們看了,俺們一合計,幹嘛非得給孩子擠一起呀,回農村老家多好呀,無拘無束的,每天做點生意,也能賺夠我們吃喝的了,陰雨天氣還能出去釣魚,或者一群老夥伴們打打牌聊聊天,比在外地舒服多了。
  • 六旬農村大叔做火燒饃不放油鹽,1天賣出去800個,1年能掙10萬元
    火燒饃又叫燒餅是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主要食材為麵粉、鮮肉、花椒、香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部軟韌,鹹香鮮美。可在山西省平陸縣的張店鎮,有一家羊肉館的火燒饃製作過程中卻不加油和鹽,但烤熟後卻照樣外皮酥脆內部軟韌,非常好吃。
  • 農村奶奶明明吃不多,卻要包一堆餃子,做一鍋黑饃
    爺爺奶奶是皖北農村人,今年都快80歲了,子女們都在城市上班。爺爺奶奶不願給孩子們添麻煩,藉口說自己過不慣城市生活,堅持居住在農村。圖為中午時分,爺爺燒鍋、奶奶做飯,開始準備午餐了。除此之外,奶奶還做了一鍋黑饃,現在街上賣的饃都非常白,奶奶做的饃怎麼是黑的呢?奶奶介紹,這種饃是用雜麵如玉米、紅薯面做的,老兩口年輕時就經常吃這種饃,吃不慣來村子賣的那種白饅頭。
  • 農村大叔把「魚」做成這樣賣,60元一條,顧客見了就買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56個民族,在不同自然環境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豐富的飲食習俗。中國的各個地方都不缺特色小吃,特色小吃是中國飲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成為中國飲食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農村大叔把「魚」做成這樣賣,60元一條,顧客見了就買大叔把抓回來的魚做成這樣出售,60塊一條。這個大叔自年輕的時候就跟著父親抓魚,現在就是靠著抓魚在養家。
  • 河南大叔用鵝卵石烤饃,饃裡只放豬肉和雞蛋,以前六塊現在賣八塊
    金秋十月,在河南鶴壁市一條美食街上,有一個做子饃的攤位,今年57歲的攤主王師傅是鶴壁濬縣人,做子饃已經三十多年了,據他介紹在濬縣以外做子饃的人,大多是他們那裡的,畢竟這是他老家濬縣的特色小吃。在濬縣子饃也叫石子饃,這個名字無疑跟它的加熱製作方式有關,子饃在河南也並不常見,也就在鶴壁濬縣一帶流行,到了豫東、豫西和豫南,這種美食就鮮有出現了。在王師傅的案板上,放著他做子饃所用的材料,一袋子新鮮的五花肉餡兒,一碗蔥花,一小碗鹽,還有一茶缸油,這些食材簡單的甚至連調料都看不見。王師傅說吃子饃就是吃食材的香味和鮮味,所以肉餡都沒有像做餡餅那樣事先調味。
  • 男子廟會賣「它」,一年只賣一個月,一天賣800個,收入讓人羨慕
    我們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色美食,有一些地方的美食隱藏在一些深巷中,有一些美食學廣被人們留之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種美食,這種美食是非常不起眼的饃,但是他的做法卻非常的與眾不同,也許很多人感到非常的詫異,不就是一個饃嗎?
  • 大叔在農村家裡開火鍋店只賣「它」,非常火爆!
    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酒香在再深的巷子裡都有人知道,美食也是如此,只要美味,就算在很偏僻的農村也會有很多人知道,特別是吃貨們,只要知道有美食,再遠的地方也會去;大叔就在農村自己家裡開火鍋店只賣「它」,生意非常火爆!
  • 農村大姐小鎮做月亮饃,饃裡夾上人造肉,一天能賣兩百個
    陽春四月,在河南鶴壁市濬縣善堂鎮一條老街上,有一個做月亮饃的攤位前圍攏了不少人,攤主王大姐在七年前學了這門手藝,後來邊做邊改進,口味逐漸贏得了鎮上居民的肯定,每天來她這裡吃月亮饃的人絡繹不絕。月亮饃很多人都見過,用白面製成,外形似彎彎的月亮,這大概也是它名字的由來。在如今河南的一些宴席上,經常能見到月亮饃隨著條子肉一起端上餐桌,不過那些月亮饃通常沒有王大姐做的這個大,她說在鎮上做生意,還是實惠比較重要。一說到月亮饃,很多人都會想到一籠籠的粉蒸肉,這是市面上常見的經典搭配。
  • 外國大叔擺攤賣烤肉夾饃,每天能賣100斤烤肉,網友:嘴饞了
    外國大叔擺攤賣烤肉夾饃,每天能賣100斤烤肉,網友:嘴饞了。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人們除了國內旅遊之外,還喜歡到國外旅遊。出國旅遊又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看不同的風景,吃著不同的美食。還有街邊的美食在吸引著吃貨朋友們,前幾天小優在網上看到國外有個外國大叔在街邊擺攤賣肉夾饃。當時還以為是西安肉夾饃呢,看到最後才知道並不是西安肉夾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中這個外國大叔在賣的這種肉夾饃是一種烤肉的肉夾饃,這烤肉是掛在架子上的肉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