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東餘杭路
及周邊的吃食店
朱成墜
早就想寫寫東餘杭路及周邊的吃食店,但是,一直沒有落筆。沉吟至今,終於下定決心,在六一兒童節,寫寫這些伴我度過八十七天的吃食店。
2016年2月22日,元宵節,這一天,我母親入住虹口區提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海門路分中心的臨終舒緩病房,直到5月17日出院,轉去靜安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終舒緩病房,共計八十七天。這些日子裡,我幾乎天天到醫院去探視陪護母親,午飯是每天必須解決的例行公事。為了解決午餐問題,我幾乎走遍了東餘杭路及周邊的所有吃食店。店裡觀市象,碗中現世態,使得我領略了社會角落的一些實際狀況,印象頗為奇特而深刻。
虹口區提籃橋衛生社區服務中心海門路分中心位於海門路上,在東餘杭路與周家嘴路的中間。醫院位置適中,交通方便,病房相當清靜,適宜於臨終舒緩病人的安寧治療。我們兄弟姊妹四人幾乎每天要穿過半個上海,到醫院陪護母親。兩個妹妹輪流晚上陪護,我們兄弟兩人白天陪護。妹妹們須臾不能離開,她們用自帶的食物解決飲食問題。而我與弟弟則需要自己解決吃食。
好在海門路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地處虹口區的地區商業中心,附近的東餘杭路及周邊的吃食店相當多,各種各樣的吃食眾多,商家雲集。我午餐過的吃食店主要在於東餘杭路及周邊的道路上,東至保定路,西至高陽路。穿越東餘杭路的橫向道路還有丹徒路、海門路、公平路、舟山路、安國路等。與東餘杭路平行的道路有周家嘴路、唐山路、東長治路、昆明路、東大名路等。在這些區域道路上的吃食店還是比較有特色的,甜酸苦辣,鹹香鮮糯,乾濕硬軟,樣樣俱全。而且價格相當實惠,很平民化。
第一頓午餐的吃食店是在無意之中遇到的。我與弟弟兩人走到東餘杭路海門路公平路的三叉路口,看到前方有一家克裡斯汀糕餅店,就踅過去看看,不對胃口。於是轉身向西過去,瞧見了一家名為「福德小籠」吃食店。我們進店後,只見店內人頭攢動,座位坐滿。我的心底頓時感到踏實了,心想這爿店肯定不差。我對著價目表,徵求了弟弟的意見,為弟弟點了黃魚面,我自己點了肚片面,還點了一籠小籠。共計42元。弟弟吃完,一邊咂著嘴,一邊說,這碗黃魚面味道蠻好,小籠也還不錯。我對於生炒的肚片澆頭非常滿意,因為大多數店家用的是煮熟的肚片加熱炒制的,缺乏咬頭。我對小籠的品味也頗有好感,感到口味鹹淡適宜,肉餡肥瘦適中。出門時,看到這家店的店招上註明該店是從吳淞路橋動遷過來的。以後,我曾經幾十次到這家店解決午餐問題。但是,略感不足的是,這家店面過於狹窄,座位擁擠,燈光略顯暗淡,裝飾比較簡單,缺少清爽光亮感。
母親進醫院的第二十天,母親玩笑式地要我請客弟妹吃飯,我立即允諾。3月22日中午,我按照母親的指令,就近在醫院左邊的東伶港後廚私房菜飯店,請弟妹們午餐。點了六隻菜,價格154元。另購了一瓶價值94元的茅臺原漿酒佐餐。品嘗期間,因為小菜燒得味道一般,價格也並不便宜,兩個妹妹當場指斥價格過高,味道推板,弄得我顏面盡失,內心忐忑不安。只得打馬虎眼地說,還好,這麼大的飯店,管理費用也不少,我們四個人只花了二百多元,不算貴。但是,我從心底裡感到,這頓酒席,品質確實並不怎樣,倒不在於花多少錢,而在於飲食質量太一般了,這次請客終因飯店的飲食質量問題而不歡而散。回到病房,母親說,這是你們阿哥請客的,怎麼樣?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對母親說,味道真好!謝謝阿哥!母親開心得笑了。對於弟妹們違心的讚譽,我苦笑地連連點頭。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去這家飯店就餐過,儘管近在咫尺,我也不屑一顧了。
過了七八天,我與弟弟步行到下海廟附近的唐山路。這條馬路上有一家名叫「楊師傅」的小飯店,我們走進小飯店就餐。這家小飯店僅僅四張條桌,至多可以坐十六個人。我和弟弟佔了一張桌子,點了酸辣白菜、韭菜炒蛋、乾鍋牛腩、土匪豬肝四隻菜。另外又要了一瓶15元125CC裝的瀘州老窖,合計100元。飯店的老闆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小青年,當廚的是一位中年女廚師。菜餚的味道尚可,價格也還實惠。隨著顧客逐步增加,我仔細觀察後,發覺來此店午餐的大多是附近建築工地的工人。他們穿著工裝,大都是一碗蓋澆飯,打發了事。他們看到我與弟弟喝酒吃菜,有人還打趣地說,小樂味麼!這家小飯店市口比較偏僻,平常,我估計生意很難做,房租是否做得出來與否也很難說。果然,不久,再去了這家小飯店,只見捲簾門關得緊緊的,不知是臨時停業還是長期歇業了。
3月23日的中午。我與弟弟,到了公平路與舟山路之間的東餘杭路當中的一家名叫「利利緣」川味小飯店就餐。點了兩菜一湯,一隻農家小炒肉,一隻幹煸刀豆,番茄蛋湯。一瓶二兩裝的洋河酒,共計64元。小菜都帶些辣味,非常對我與弟弟的胃口。我嗜辣,弟弟也嗜辣。我到江西工作,學會了吃辣。弟弟到江西插隊,也學會了吃辣。我已經到了無辣不吃飯的地步,平時,在家裡,我只能吃瓶裝的辣椒醬過飯。這天,能夠吃到比較正宗的川菜,怎麼不喜出望外呢?弟弟飲完洋河酒,意興未盡,頻頻地誇讚這家小飯店不錯。我聽了以後,心裡也有一種樂滋滋甜蜜蜜的感覺。有時候,確實如此,價格與味道,店家與品質並不一定成正比。過了好幾天,我與弟弟又去了這家「利利緣」川菜店就餐,這家飯店原來只有老闆與廚師兩個人,這次去,增加了一名男跑堂,這個跑堂正好這一天剛剛到店裡,身上還穿著建築工人的工裝,老闆一邊指點,一邊就讓他上崗了。跑堂的手指甲邊緣殘留的黑色垢汙尚未清洗乾淨,就端菜上桌了,手指伸到碗邊,叫食客看了,胃口頓時大打折扣了。至此以後,不知是衛生原因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我們再也沒有去過這家川菜小飯店。
過了兩天,我與弟弟又到公平路與舟山路之間的東餘杭路當中的另一家名叫「阿根炒菜店」的小飯店午餐,這家店在「利利緣」川菜店過去的幾家門面。平時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等吃的人排隊一直到排到飯店外的馬路上。我暗裡想,這家店生意這麼好,味道肯定好,價格肯定實惠。好幾次因為食客過多,都沒有能夠進店一嘗味道,這一天,我們特意早點外出,專程去這家店品嘗美食。「阿根炒菜店」菜餚的食材全部放在門口的菜架上,讓食客自己選擇點菜,然後,排隊讓老闆兼大廚的男主人烹製。女主人專門負責點菜收款,還兼跑堂。男主人穿著背心,近乎赤膊,臉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他全然不顧,忙著炒菜。汗水實在太多,他就用手一划,再一甩,便算了事了。對於這樣的操作方式,我心裡有點犯嘀咕,但是,為了品嘗美食,全然不顧了。我點了兩菜一湯,即炒素、青椒抄鱔絲、番茄蛋湯。外加一瓶價格15元的衡水老白乾,合計71元。在等菜的檔口,我仔細巡視了餐廳裡的情形,餐廳裡餐桌不多,大約四五張桌子,人都坐得滿滿的。只看到一桌桌的客人忙不迭地飲酒品菜,有的桌上,還有面孔漲得血紅的女人在拼酒。當我們的菜餚端上來,一品嘗,大告不妙。炒素炒得半生不熟的,很難下口。青椒炒鱔絲中鱔絲只有了了幾根,味道也不怎麼樣。我與弟弟都感到這家小飯店有點名不副實,生意做得有點滑頭了。旁邊的一對老夫妻也嚷嚷道,點了三隻菜,要一百多元,價鈿太貴了。我很納悶,這家小飯店,表面上很紅火,斬起人來,也十分辣手。後來,我與弟弟再也沒有去這家貌似平民化的外表生意十分興隆的小飯店就餐,與它永遠地再見了。
4月20日,表弟來醫院探望我母親,中午,我請他一起到東餘杭路靠近公平路的一家名為「仁誠川湘館」的飯店午餐。這家飯店規模比較以前大多數小飯店要大些,老闆娘也很客氣。我點了五菜一湯,即,酸菜魚片、豆苗臘肉、乾鍋花菜、肉末粉絲、清蒸鱸魚。外加一瓶二兩裝的酒中酒霸、一瓶三得利啤酒,合計135元。飯菜質量尚佳,味道尚可。表弟評價說,這家飯店還可以。聽到表弟的點讚,我的心終算放下了,沒有丟臉。
最為令我難忘的一次吃食遭遇,是在4月28日中午,我與弟弟特意多走了幾步路,走到了東餘杭路1126號,在距離安國路不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家飯店,這家飯店名叫「友緣閣」。從外表看,門面還比較大,裝潢得也還可以。進了飯店,只有我們弟兄兩人,我看著菜單,按照價目表,點了咖喔蠶豆、草頭、白灼秋葵三隻菜和大腸肺頭湯一隻湯,另加一瓶16元的二兩裝的清花酒。根據價目表標價,咖喔蠶豆12元,草頭10元,白灼秋葵16元,大腸肺頭湯26元,共計80元。吃好飯菜,結帳時,老闆娘報出103元價格。我感到與點菜時的價格不符,就立即指出,價格不對,相差23元。她口氣強硬地說咖喔蠶豆價格為25元,白灼秋葵價格為26元。我指著菜單上的價格表說,咖喔蠶豆明碼標價為12元,怎麼結帳時會變成25元了?白灼秋葵明碼標價為16元,怎麼結帳時會變成26元了?,她說,我們這裡是按照實際價格結帳的,不按照菜單上的價格表結帳。我對她說,進店吃飯就是按照菜單上的價格表計算,怎麼能自說自話地隨便定價呢?你們這樣做是違反價格法的,不按公開的價目表結帳,是欺詐行為。這時,突然一個年紀約七十來歲的老女人,跳了出來,說,我們這裡的價格就是這樣算的,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就滾。我們與兩個女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論到最後,無法得到一致的結論。此時一個壯碩的漢子跑了出來了,說,我是老闆,這樣吧,我讓你們11塊錢,收你們92元,如果,你們不同意,我就要對不起你們了。就是按照92元,也比價格表多收了12元,我心裡還是不服氣。但是,我仔細地一瞧,啊呀,這傢伙粗一棒大一棒的,吃相相當難看。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就順水退舟了。想想再爭下去,吃虧的還是我們。算了,給付了92元,趕快跑路。回去的路上,我們弟兄倆人還是憤憤不平。但是,為了這點銅鈿,再搞下去,實在沒有精力,而且,母親病危還在醫院裡,我們只得悻悻然地回去。但是,這家黑店在我的腦海裡打下了深深的印記。這是現代社會孫二娘式的黑店。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明火執仗地強奪錢財,為了這點小錢,膽敢違反價格法,真是匪夷所思。
5月3日,我按照網上介紹的虹口區美食店家,專門騎自行車,到位於昆明路近保定路的一家名為「飄胖麵館」品嘗特色麵條。這家麵館的麵條加四樣澆頭,一律23元。燒好的葷素澆頭有幾十種,我看著事先燒好的澆頭,點了乾拌麵加大腸、大排、豬肝、雞雜四件澆頭,店家另外送顧客一碗加了青鹹菜末的清湯。我在室外餐桌品嘗面點時,擔任大廚的光頭胖哥來到我的身旁,微笑地詢問我,麵點、澆頭怎麼樣?我一問,才知道他是飄胖的老闆,飄胖就是以他的胖為店名的。他的父母就在店堂裡賣面,他負責炒菜。我表示,麵條很有特色,味道也不錯,價格特實惠。祝願他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他開心地表示感謝。在店堂外的餐桌上,交談中,結識了兩位專程來此吃麵的從境外回國的陳蔚和章旭女士及一位開車的先生。兩位女士聽我簡單地介紹了上海灘三十碗面中的阿娘面、縮頭面,十分著迷,硬是要我留下手機號與微信號,說今後加強聯繫。分手以後,至今,她們與我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是,微信中,她們卻經常發送信息給我。這也是在飄胖麵館品嘗麵條時留下的一段軼事。以後,我又到飄胖麵館吃過幾次面,享受飄胖面點獨特的滋味。
在海門路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的這些日子,我還到過其它一些吃食店品嘗過各種食物,這些經歷,難以在這篇小文裡逐一例舉。我在這篇小文章裡介紹母親住院期間,我在東餘杭路及周邊的吃食店餐飲的情形,都是一些凡人瑣事。雖然是凡人瑣事,其中,反映的市井萬象與市民文化卻耐人咀嚼與反芻。它們之中,蘊含的社會眾生相,包藏的地域民生態,確實值得我們進一步掂量和思考。
2017年6月1日
鳴謝:朱成墜先生賜稿、繆迅老師薦稿!
朱成墜先生熱文
原標題:《東餘杭路及周邊的吃食店(作者:朱成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