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明確為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攻堅戰之一。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有多少扶貧項目落地建成?幫扶單位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以產業幫扶項目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
在我市西江鎮,廣發集團下屬能源物流集團就在幫扶過程中,因地制宜,不斷摸索創新,積極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打造了西江村農業產業園,實現農村集體產業經濟帶動貧困戶(村)脫貧增收和反哺新農村建設的長效脫貧目標。
從2016年起,能源物流集團積極開展產業幫扶工作,重點完成項目選定、土地整合、產業園建設等工作。並通過深入溝通,多方爭取,和鄧屋村小組籤訂了20年的土地租賃合同,確認將旱地400畝、山地100畝用於建設西江村農業產業園,從事檸檬樹、百香果的種植。但因受2018年1月初粵北地區冰災影響,園區內大部分苗出現凍死凍傷情況,已無法再繼續正常生長,部分園區設施發生倒塌、損壞等現象,造成檸檬、百香果種植項目損失嚴重。
災情過後,幫扶單位、鎮、村及時就開展減災復產自救工作進行現場調研和座談,在合作單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光彩農場支持下,園區及時複種了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經濟性果樹,同時將短期幫扶項目調整為大面積種植香芋南瓜、高山番薯等農作物,並積極做好市場對接;駐村工作隊和園區管理人員等陸續組織對產業園設備設施、農作物等進行安全檢查並落實整改恢復工作。
目前,產業園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管理模式,資金來源於幫扶單位扶貧資金、上級財政扶貧資金和社會捐助。2016年至今,在人工成本、生產物資採購、土地租金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保障產業園日常運營方面累計投入資金334萬元。產業園共收穫南瓜和番薯各約2萬斤,百香果200斤,創收11萬元,並將其中4萬元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6萬元用於村集體建設,從而實現農村集體產業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長效脫貧目標。目前,產業園百香果大棚、8000方蓄水池、深水井工程也正全面展開。
基於產業幫扶項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考慮到西江村農業產業園的實際狀況和園區管理人員的實際素質及後續管理。經鎮、村、幫扶單位和合作單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光彩農場多次溝通協商,基本就西江村農業產業園項目託管(承包)事項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廣發集團下屬能源物流集團駐西江村工作隊隊長 周偉
我們從去年8月1日開始,我們請了委託單位一個專業的團隊,對我們產業園進行委託,委託他們託管,在這段時間,我們有個收益分配,就是每年至少有20萬的保底收入,如果我們這個產業園的收益低於20萬,作為收益分配,就算我們2020年走了以後,我們託管團隊就轉為承包方,我們所有的託管協議,繼續履行協議,籤約20年託管合同,就算我們走了,這些人還在,託管團隊在,收益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 THEEND -
記者:王珂、劉正杰
圖片:吳秋霞 / 編輯:劉珏
審核:吳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