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椅生產工人忙得不亦樂乎 丁會雲 攝
2月12日,在羊樓司鎮中國竹藝城內的湖南竹海炭生源企業廠房, 4條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快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將「新鮮出爐」的炭化板材搬運到一旁打包堆碼。寒冷的天氣與生產的熱火朝天,形成鮮明的反差。
作為全省三大竹加工產業帶之一,臨湘市以創建嶽陽農業化特色小鎮為契機,舉全市之力推動「竹園」建設發展,著力打造竹產業「百億經濟」。僅一年時間,竹木家居創新創業園9棟12.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全面竣工,先後引進的5家規模企業全部竣工投產,預示著這艘承載著臨湘竹業騰飛夢想的「航母」已經起航。
為了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臨湘市堅持主攻園區,培育龍頭,實行「店小二」式服務。2019年來,臨湘市委書記謝勝,市委副書記、市長提名人選廖星輝先後3次到羊樓司鎮調研指導,特別是1月19日,即謝勝、廖星輝在臨湘工作的次日,就深入到羊樓司竹木家居創新創業園進行調研指導,充分體現了臨湘市委、市政府對竹產業發展的一貫重視以及做強竹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羊樓司鎮「三園一城」產業布局初具雛形,竹木家居創新創業園、筍竹食品冷鏈物流園、竹類交易物流園、中國竹藝城的建成運營,讓過去的「十裡竹市」蝶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竹鄉」。如今的羊樓司竹器廠房林立,商鋪鱗次櫛比,竹製品遠銷全國各地,僅竹木加工企業就有60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26家,產品涵蓋竹家居、竹建材、竹工藝品6大系列480餘種。其中,竹床、竹椅等小家具類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85%,竹業年產值達35億元。
「家有一園竹,全家都幸福。」這是羊樓司鎮竹農間流傳得最多的一句話。近年來,羊樓司鎮新建4個萬畝楠竹豐產林示範基地,抓好優質竹資源培育,是羊樓司竹器小鎮延伸產業鏈條,譜寫竹文章的第一筆。今年54歲的如斯村村民鄧小平,種植了3000畝楠竹,他與村民聯合成立惠安林業合作社,通過科學管理施肥澆水,促成春筍冬發。今年鮮筍採摘期間,該合作社共收購鮮筍31萬斤,高峰期達到每天2.9萬斤,年產9噸幹筍。小小竹筍成了竹農增收致富的新資源。
竹產業的快速發展,也讓電商「乘網而上」。2013年6月,大學畢業生沈園回到家鄉做起了電商,成立了「竹居客生活館」。經過幾年的發展,27歲的他已經成為該鎮電商領域的「大老闆」。談到未來的發展,沈園充滿了信心:「我們鎮每天有6000多個訂單,就拿我們竹居客來說,旺季線上每天能銷售近800單,今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300多萬元。」據統計,截至目前,該鎮共發展有100多家電商,以竹產業為依託,該鎮已有60多家電商入駐中國竹藝城,正在努力打造中國竹藝城電商產業園。
連綿起伏的竹海成為旅遊發展最寶貴的資源,鄉村採摘遊、生態遊、民宿遊、朔溪遊受到遊客熱捧。2016年村民潘冬賜在全村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瑤鄉情」。「瑤鄉情」竹樓年均給潘冬賜一家帶來收入近20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龍窖山村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現在已經有16戶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竹旅融合讓萬畝竹海「活」了起來。近年來,羊樓司鎮以竹為媒,相繼承辦了野櫻花、油菜花節暨湖南省攝影大賽,舉辦了瑤族篝火晚會等系列活動,逐步形成「秘境龍窖山、尋根瑤祖源」旅遊文化品牌,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以上。
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小作坊」走向「大產業」,「中國竹器之鄉」長風破浪推動鄉村大振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高質量。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