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多了
就會學會成長
旅行
總會帶給我們一些驚喜的收穫
一份友情
一絲感觸一種啟發
.
✪旅行的意義
我也曾是個阿宅,每到長假,基本就是個被封印在床上的人。直到有一年,朋友要去武夷山幫人照看青年旅社,邀我同往,因為有各種便利,才勉為其難地起駕了。沒想一到了那裡,三觀立即為之一變。清晨打開窗戶就是大王峰,月夜可以在玉女峰下遊泳,心胸一開,膽子也大起來,竟在無人指引之下,獨自從後山登臨大王峰。
一半路程都空山無人,多處懸崖竟沒有護欄,旅程漫長得可怕。而當我豪氣幹雲地下了山,發現竟只花了兩小時。
兩小時,只夠看一部電影,只夠睡一個午覺,但也可以用來完成一段難忘的旅行。我聽聞大王峰至少二十年,可徵服它只需兩小時。
花費是多少呢?從福州到武夷山的硬座才46.5,青年旅社的架子床一晚不到30。來回百餘元的錢,不夠吃一頓大餐,卻足以實現二十年的夙願——只要你肯背起行囊。
當你月薪三千的時候,就應該懂得旅行的意義
①你會變成一個有故事的人
生活中如果只有朝九晚五,故事何來?而一個沒有故事的人,臉上貼著「無趣」的標籤。旅行的故事是最好的談資,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爐,比談吃食有品位,比談電影更文藝,尤其會給別人愛生活、愛運動、愛冒險的印象,所以更容易讓別人愛上你。
②你會更懂得時間的價值
當你意識到,兩小時就能完成一趟精彩的旅行,就很難容忍自己去虛度生命中任何一個兩小時。就像你知道了手中握著的是鑽石,就不會拿它當石頭去打水漂。
③你會懂得攢錢
買房買車這樣的偉業太遙遠,而攢一筆旅費則顯得觸手可及,而又性感動人。據我的觀察,學會為一場旅行攢錢的人,更能學會為一套房子攢錢,因為你養成了攢錢的習慣。
④你會改變世界觀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一定要去一次臺灣
有人抱怨說,攢的錢只夠走到郊區,怎麼去改變世界觀啊?我說,你要改變對旅行的定義。
很多人覺得,風景總在別處,長途跋涉、漂洋過海才叫旅行。其實,許多好風景離你並不遠。
這兩年,我每周末都行走於福州的老城區。當我一遍遍欣賞那些老房子,我發現比去南京走馬觀花,更能領悟民國建築的細節;當我去了郊區的林浦村,看了南宋最後的行宮,我覺得去杭州宋城簡直是多餘。
我說這些故事的時候,剛從歐洲回來的朋友,都忍不住靜聽,感嘆忽略了身邊的風景。
而我知道,福州周邊一小時車程的縣城村落裡,還有許多我未到過的真山真水,遠勝過那些名聞天下的景區。
所以,如果你的錢只夠走到郊區,那就從郊區走起吧。
如果你可以走得更遠,你又會如何選擇旅行目的地呢?
仔細想想,這番旅行的哲學真是了不得。
選對旅行地,既可以放鬆,又可以為工作添動力。正是秉承岡野老先生的教誨,我常建議初入職場的新人:如果你工作第一年能攢下五千塊錢,那你一定要去一次臺灣。
✪我的臺灣見聞(上)
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我去了三次臺灣,依然樂此不疲地準備第四次前往。因為欣賞臺灣,就好像欣賞一部勵志大片,讓人能量滿格。
在臺灣旅行,我喜歡乘臺鐵,為了那種類似綠皮火車的懷舊感。臺鐵多在一個區間來回,乘客多是往來辦事、上班的居民,假日的傍晚之後,車上往往空空蕩蕩,有時一節車廂竟只有我一個。
看著夕陽在時光印記的車廂裡灑下變幻的光影,不禁想唱一首關於流浪的歌。有次也是傍晚時分,或許是交接班,一位女乘務員在車站下車。她沒有轉身就走,而是放下行李箱,微笑著向駛離的火車揮手送別。
我扭頭看去,她的身影漸漸變小,但從揮動的手臂,還能感到她的笑意。是官方的規定嗎?應該不是,因為這樣的情形,我也只見過一次,也正因為這樣,那一列火車的乘客,都會記住那燦爛的微笑。
乘臺鐵走平溪線是很好玩的事,買一張通票,沿途的小站都可以下車,逛上十幾分鐘,然後回來正好趕下一趟火車,繼續前行。那天正因為這樣走走停停,到了「十分」就因行程而不得不回頭。十分的一大妙處,是鐵軌兩旁滿滿的各色小店,遊客可以在鐵軌上來來去去,甚至放天燈。
火車經過時走得慢極,你完全可以拍一張詩意的照片,再從容退開。但那天的我卻沒這份從容,匆匆地想在小店吃個飯,好趕半小時後的火車。正是中午,店裡已坐了幾桌,我特意點了最貴的菜,先付了錢,並說明原因,希望店主為我先做。
沒想到,店主卻一臉歉意地拒絕了,說必須按順序上菜,不能插隊,這是做生意的規矩。那天我空著肚子上了火車,卻第一次因為被拒絕,而感覺得到了滿意的服務。
臺灣的芋圓名店很多,九份的「賴阿婆」名頭最響。店裡的芋圓是現場手工做的,在我去過的芋圓店,只有這裡,食客可以在一旁欣賞店主的手藝,一切都沒有秘密。
煮法也沒有秘密可言,就是用白水煮熟,連糖都不怎麼加。你要冰的?好,來一勺白冰。如果你吃慣的芋圓,是調配了甜到憂傷的煉乳、蜂蜜,佐以色彩豐富的紅豆、綠豆,那這碗賴阿婆實在要「淡出鳥來」。
但卻有大批的臺灣人,鍾愛這一口古早味,所以店裡坐得滿滿。臺北的親戚就念念不忘,特意囑託我捎帶他家的生芋圓。
老店主一邊幫我裝袋,一邊問:
「是今晚回臺北嗎?」
「明天。」
「那今晚住處有冰箱嗎?」
「……好像沒有。」
「不賣了!」
說著老店主把裝袋的芋圓又倒了回去。
不、不賣了?從沒遇到這等事,是哪句話得罪他了?卻聽老店主說:「生芋圓不在四小時內放冰箱,口感就會變差。
如果是這個原因,讓人覺得我家的芋圓不好吃,不就砸了我們的招牌?」所以第二天,我不得不在動身前,又爬了一遍山城的石階,去買他家的芋圓。這是我第一次因為多走一趟冤枉路,而感覺物有所值。
✪我的臺灣見聞(下)
那天從九份走到金瓜石已是傍晚,離景區關閉只剩一個半小時。遊客中心的門口,有位大媽載歌載舞地熱情吆喝。
我心想,臺灣大媽為賣地圖也是蠻拼的,上前一看,卻全部免費。因為印刷精美,就貪心地每種拿了一樣,大媽連說謝謝,好像做成了一筆大生意。
金瓜石是日據時代的金礦,保留了一棟很完整的日本礦工宿舍。因為裡面空間緊促,所以限制了每批參觀的人數。
我到的時候,上一批的人數已滿,而等他們出來,下一批又只有我一個。
但從導覽大媽舒緩細緻的講解,聽不出「自己看吧,別煩老娘」的敷衍;從她始終保持的微笑,看不出「看完快滾,老娘要回家洗菜做飯」的不耐。
只剩不到一小時了,這時每個路口都出現一位大媽,熱情地問著往裡走的遊客:「黃金博物館的大金塊去看了嗎?摸一下財源滾滾哦,請這邊走!」「太子賓館去拍照了嗎?原汁原味的日式庭院,請那邊拐!」
後來我對照地圖,發現時間雖短、景區不小,但主要景點都匆匆走到了,這要歸功於大媽們的指引。
我也曾在同樣的時間,到達北京頤和園,那種「我們就要下班了」的蕭條,寫在每個工作人員臉上,讓人意興闌珊。而金瓜石是個免費景區,大媽們也都是免費的志工,卻奉獻著加倍的熱情和貼心。
在臺灣隨處可見志工的身影,多是退休的老人,或是子女已成人的主婦。我那生在臺灣的阿姨也是其中一員,公務員退休後加入證嚴法師創建的慈濟基金會,到社區圖書館服務。
她說,工作的樂趣,就在於「被他人所需要」「自己對社會有用」的感覺,退休後只能用無償的服務來換取那種感覺,所以年輕時有人花錢請你工作,真是很幸福的事。
✪旅後感想
這幾年,島內的報刊也在批評年輕人是草莓族,常用的字眼是「不耐操」(操念第一聲,我念第四聲的時候,臺灣朋友目瞪口呆),意思是經不起操練、磨練。
但我看到的是,連隨便一家茶飲店的年輕人,都專注、陽光、活力十足。如果他們都「不耐操」,那我們身邊許多新人,簡直是「操不得」。
所以,當你月薪三千的時候,應該去一次臺灣。
從女乘務員的微笑,你能讀到對職業的信仰;
從十分店主的拒絕,你能學會對原則的恪守;
從賴阿婆的「不賣」,你會懂得對聲譽的珍惜;
從志工的熱情,你會領悟工作的意義。
當你去過臺灣,你的世界會走得更遠。
來源網絡:燕子塢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