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南古鎮的煙霞、小橋流水,柔情似水,美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其實除了江南古鎮,其他古鎮都有自己的特色,雖然沒有江南古鎮那麼陰柔,但也展現出不一樣的美和魅力,陝西熨鬥古鎮就是這樣一個獨具魅力的古鎮。
熨鬥古鎮是川楚古道上的驛站古鎮。它位於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毗鄰漢陰縣、西鄉縣、鎮巴縣,有「雞鳴四縣」之稱,熨鬥古鎮已有1400年的歷史,古鎮裡的建築大多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格,還有一個關於鐵古鎮的神奇故事。
據說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23年),古鎮發生洪水,衝走了卡車,陰陽先生看了之後說,為了防洪,要以火抑水,而舊社會用的鐵是火,所以鎮名改為「熨鬥鎮」,說來也怪,小鎮改名為「熨鬥鎮」後,洪水不僅被壓制,小鎮的天氣也很好,沒有發生大洪水,鐵鎮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熨鬥古鎮位於漢江上,是古代重要的商旅通道,這裡曾被稱為「小山口」,是四川和陝西的商人用來運輸貨物的地方,所以歷史上的鐵古鎮也是一個非常繁華喧鬧的地方,陝西省的古鎮並不多,熨鬥古鎮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古鎮之一,因為它和歷史上繁華的古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熨鬥古鎮的大門是圓拱形的,上面建有古老的建築,都是吸引遊客的目光,而牌匾上寫的「鐵鐵古鎮」四個字則提醒我們,目的地已經到了,進入大門後,你會看到一條青石路在房屋之間延伸,曲徑通幽,令人嚮往古鎮,據說在過去,古鎮的街道上有一扇大門,在大門上,有一扇大門,上面寫著「川楚通道」四個雄渾有力的大字,現在這個大門應該是新建的。
古鎮裡有一座古老的歌劇院,似乎已經存在了很久,散發著滄桑和厚重的氣息,歌劇院的建築風格是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灰頂上有精美的雕刻,讓人忍不住多看,據說在古老的鐵街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在一起,商業繁榮,古劇場上上演了精彩的戲劇,臺下聚集了很多人拍手叫好。如今的舞臺,沒有了那古老的長戲室,看著這個空蕩蕩的舞臺,仿佛還能聯想到老戲子入戲的場景。劇院兩邊都有房子,房子的建築風格與舞臺一致,朱紅色的門窗和灰色瓷磚製成的屋頂相輔相成,具有古建築的特點,掛在屋簷下的紅燈籠給古老的劇院增添了一點魅力,劇場建築後面是迷人的青山,襯託著古老的劇場建築,宛如一座青衣,幾百年來,一直默默的看著舞臺,學著舞臺上的演員,唱著長長的歌劇腔。
如果離開古劇場,繼續進入古鎮的青石板街,你會覺得這個地方和其他古鎮有很大的不同,現在很多古鎮都商業化了,走到哪裡都有濃厚的商業氣息,去重慶磁器口古鎮之前,那裡的商業氛圍非常濃厚,他們面前擺著很多商品,耳邊傳來響亮的哭聲,古鎮的魅力正在耗盡,鐵城很舒服,商業氛圍不強,走在大街上,可以慢慢安靜地欣賞古建築,感受小鎮的古樸典雅。
熨鬥古鎮的建築風格沒有那麼華麗,白牆白瓦讓人感覺仿佛穿越回了童年,記得小時候老家的建築差不多是這樣的,不過說到歷史,熨鬥古鎮自然優越,古鎮裡的許多建築都留下了歲月的斑駁痕跡,倒下的牆皮,爬在牆上的青苔,長在牆上的小草,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沉重,歷史的悠久。
如果你仔細觀察熨鬥古鎮,你會發現它也是一個非常優雅和獨特的古鎮。古鎮不僅被青山和綠木環繞,新鮮的綠色植物也被放置在街道和小巷以及許多人的房子前面,這點綴了古鎮的活力,也許熨鬥古鎮沒有江南古鎮那麼柔美深情,但它以其古樸典雅悄然觸動著遊客的心靈,如果你看膩了江南古鎮的小橋流水,去熨鬥古鎮看看城牆上的青苔,也是一種別樣的趣味。只是一個商業發達,人聲鼎沸的古鎮,現在也是我腦子裡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變得這麼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