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金秋,天高雲淡。10月19日早晨,醞釀多時的「幸福的十月」紅色之旅終於啟動。
早上8:30,隨著大巴車的緩緩啟動,三天兩夜紅色之旅活動拉開了序幕。我們分兩個集結點上車,第一站第一國際,第二站偉航集團。
9:30,正式從第二站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位於海豐縣的彭湃故裡,這裡號稱東方紅城,農運搖籃。
彭湃一生的光輝史跡在海豐家喻戶曉。1927年,海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彭湃同志的領導下,武裝奪取政權,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同年12月,在明代學宮舉行了」海豐人民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代表大會和慶祝大會的會場四周都刷以紅色,代表紅色政權,從此改稱「紅宮」、「紅場」。
慢下來,才能看見生活真正美麗的風景。我們緊跟導遊聽他講解紅色故事,一個個浴血奮戰的人物模型、一件件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吸引著我們駐足觀看,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我們發現,在這些烈士中有位青年才俊劉琴西,是紫金金城人,時任中共閩粵贛特委西北分委書記,1931年前往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3年在香港被捕,後被押回廣州,壯烈犧牲。這是我們家鄉人民的驕傲,我們應該記住他。
下午16:00,到達入住酒店。
廣闊、神秘的海洋總是令人充滿好奇,心生嚮往。
這家海灣酒店離遮浪角只有幾步之遙,稍作休息,夥伴們前往參觀海景。
剛一下樓,便覺海風驟急,寒意襲人,我們頓時興奮起來,恨不能馬上抵達海邊。
有導遊提前提示,我們早有準備,加了風衣,徒步前行。
遮浪角是這裡的一大獨特景點,它突入海面,猶如屏障般擋住了東西兩面的風浪。
遮浪角泳灘也由兩個沙灘組成,分布在遮浪角的東西兩側。
在半島兩側,不管風向何方,景象迥然不同,一邊是波濤滾滾,另一邊則風平浪靜。
風浪較大時,關閉其中一個迎風的沙灘即可,始終能保持長年有一個沙灘開放。
我們沒有組織遊泳,這個季節也不適宜遊泳,更有意義的活動正在導遊的組織下悄然展開。
這裡的海沙尤其細軟、海岸線長。不遠處,受疫情影響已然倒閉的幾間酒店孤獨的矗立一邊,秋涼已甚,遊客罕至,但我們的熱情不減。拍攝,跳躍,歡呼,吶喊,和著天籟的海浪聲,宛如絕妙的交響樂,在遮浪角上空迴響。
接下來的拔河比賽和豬八戒背媳婦成了這一天活動的重頭戲。黨支部書記老卓,六約集團郭總等更是親自上陣,加入不同戰隊將活動推向高潮。
當晚,我們就近在一家餐館用餐。因事延後出發的東哥此時也已趕到。
席間,杯觥交錯,把酒言歡,好不熱鬧。
有夥伴帶動大家唱響一首老歌:「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
歌聲嘹亮,在夜空中久久迴響。這首耳熟能詳的老歌第一次給了我一種百聽不厭的感覺……
第二天的行程,海豐—汕尾。
上午10點,我們收拾好行旅出發,前往有「小鼓浪嶼」之稱的南海觀世音風景區。
這是當地著名的海濱風光景區。
有意思的是,到達景點後,艦長強哥已在此等候多時,他從鄉下駕車150公裡,專程趕來參加活動,他的到來為這次活動又增添了許多色彩。
景區大門上方刻有」南海寺」三個大字,旁邊有對聯相映:「紅海灣畔碧波蕩漾怡遊客,麒麟勝地古蹟奇石煥青春」。
這裡也是青少年綠色環保教育實踐基地。
首先看到一個財神廟。廟裡供奉的是大黑天財神:財富之神,為福神之一。
中國人包容性最強,見廟就拜,禮多不怪。
拜過財神,我們進入海景區。
這裡岬嶼相連、礁巖疊兀,不時海風吹拂,卷卷雪白的浪花緊隨著潮頭,奔湧而至,拍打著巖石又化成了飛沫。
登峰遠眺,但見波濤滾滾,一碧浩然,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此時正值當午,秋日的太陽仍舊火熱,但擋不住夥伴們的熱情。猛烈的海浪擊打著海岸線,活動服務小組連忙引導大家注意安全,負責拍照的老袁和秘書小敏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園區內道路暢通,既能看到海浪連綿起伏,又能看到沿途雕像成組,有南海觀音像、唐僧師徒像、十二生肖等,令人身心愉悅。
風高浪急,我們一路往前,見有一個小夥子在賣水晶砵仔糕。現在想想當時應該買點吃的,鼓勵一下遮浪半島國家級海洋公園。
觀音閣有三層,是這裡最宏大的建築。觀音閣聳立於蓮花巖上,正座供奉觀音,底層是自然巖壁洞穴,擺放了石桌、石凳等給遊人使用。頂上還有一個拜佛亭。
沙灘、海浪、天空是海邊最美的風景,大家樂在其中,有人在沙灘追逐嬉戲,有人在海邊對鏡自拍,不知不覺間已是晌午。
經過一個上午的遊玩,已是飢腸轆轆,我們找了間牛肉火鍋店,狼咽虎吞起來。
午飯後,參觀媽祖廟。
媽祖文化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當地人民給媽祖設立了神像,建立了廟宇,很多人都會去朝拜。
媽祖又稱天妃。是生活在北宋莆田湄洲島的漁家姑娘,名林默。生前博曉天象,嫻習水性,常於海上救助沉溺者,成為護國佑民的象徵。
當晚入住蓮花山溫泉酒店。
前往酒店的路上,搶時間到附近一個小村莊——溫厝村參觀。
據說這座村莊一夜網紅,極具魅力,每年有超百萬遊客到此旅遊。
走進溫厝村,不覺眼前一亮。此時,陽光明媚,清風拂面而來,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一條條硬底化道路貫穿全村,一座座小高樓拔地而起,全村的民居統一「穿衣戴帽」,白牆碧瓦頗具古典韻味。
跟村民閒聊中得知,蓮花片區各自然村鼓勵村民發展茶葉種植,還通過整合資源,進行土地流轉交易,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增加集體收入,並按股份進行分配促使農戶收益。
溫厝村一行給了我們莫大的啟迪,作為外出鄉賢,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這種經驗帶回家鄉,建設美麗家園。
從溫厝村出來,我們入住溫泉酒店。
蓮花山溫泉酒店設有50多個養生池供享用。
這裡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附近有千年古剎雞鳴寺,是養生的好地方。大家盡情享受溫泉沐浴,但覺骨軟筋酥,神清氣爽,好不舒坦。
當晚在景區門口的蓮香樓就餐。席間,活動再入高潮,酒酣微醺,大家載歌載舞。酒後的高潮街舞晚會,男女老少齊參加,手拉手、手搭肩,有細心的夥伴打開自駕越野車車載音響,隨著音樂響起,大家歡呼雀躍,揮舞著手機電筒,盡情跳舞,深情唱歌。
此時所有的煩惱、憂愁通通拋卻九霄雲外,有的只是放鬆身心、自娛自樂!
夜越來越深,快樂還在繼續……
活動第三天,遊覽千年古剎雞鳴寺。
雞鳴寺地處海豐蓮花山,始建於明崇禎六年,為高僧印真募捐所建,因破曉時分常聞對面雞心山上有公雞啼鳴而得名,建有莊嚴的大雄寶殿,外三門,三大士閣,禪房,鐘鼓樓,素菜館等,佔地約5萬平方米。
山門牌坊題名為著名書法家,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海豐蓮花山海拔1337.3米,為廣東海岸第一高峰。海豐蓮花山主峰山地以東峽谷的「龍噴須」和西峽谷的「三井回音」為最集中的景觀區域。
在海拔千米以下的兩道大峽谷之中,連綿數裡,數十段高几米至百米的瀑布飛瀉而下,氣勢磅礴,無比壯觀。這就是粵東第一瀑布群「蓮花十八瀑」。
我們一行從雞鳴寺過來,直奔龍鬚勝景。
跨過古樸莊重的龍鬚勝景的大門,便見峽谷中的瀑布與流水,但聽激湍、清脆和美妙的聲音。
順著曲奇而峭的臺階逆水而上,從山門內的龍鳳瀑,一直到了蓮花十八瀑的頂端百丈瀑。
峽谷內的幾十段飛瀑流泉,形成了不一樣的瀑布群。
瀑布從海拔千米以上的祖母峰跌落跳躍,奔騰而下,聲勢浩蕩。
沿水邊石階一步步前行,各人一邊拍照一邊讚嘆,向上望是空中的一條條白練,兩邊奇花異草,綠樹青藤,峭巖石壁。向下望谷底水花激流,儘是巨礁怪石。
俯瞰是紅花地水湖,青山簇擁。
三面碧水環繞的蓮花山度假村,各式不同風格的建築,美姿藍頂,輕煙薄霧,猶如水上浮宮。遠處的雞鳴寺,蓮花大佛盡收眼底。
一晃到了下午13:00,倦鳥歸巢,吃完中飯,我們依依不捨坐上返回的大巴,幸福十月紅色之旅至此勝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