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峰保供,遼河油田雙6儲氣庫第五輪採氣正式開啟!

2020-12-12 遼寧頻道

冬季是用氣高峰期。日前,遼河油田儲氣庫公司雙6儲氣庫外輸氣閥緩緩打開,正式開啟第五輪採氣,將其夏季儲備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京津冀和東北地區,保障冬季用氣。

今年8月22日,雙6儲氣庫第七輪調峰注氣生產圓滿收官,天然氣庫存量達到56.6億立方米,工作氣量超30億立方米,庫存氣量和調峰氣量均達到歷史峰值,能夠滿足此次採氣周期生產和市場需求。第五輪採氣首日,雙6儲氣庫開井4口,日採氣量500萬立方米。隨著採氣工作的不斷推進,日採氣量將按照1500萬立方米左右滿負荷運行。按照初步計劃,第五輪採氣周期將持續至明年3月,這是雙6儲氣庫自2016年採氣投產以來最長的一次採氣周期

此外,雙6儲氣庫首批5口擴容上產的注採新井地面工程正在全速推進,預計年底前可參與到第五輪採氣中。屆時,雙6儲氣庫將有20口井可以投入採氣生產。另一方面,雙6儲氣庫擴容上產配套的1800萬方採氣裝置也將於12月底達到投產條件。投產後,儲氣庫日最大工作氣量將達到2000萬立方米,調峰保供及創效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冬季是用氣尖峰時段,天然氣供應緊張是擺在能源清潔化面前的一道難題。2007年,遼河油田公司便開始了利用資源枯竭區域建設儲氣庫的論證、立項。2011年,雙6儲氣庫開工建設,2014年建成,是遼河油田公司建成投產的第一座儲氣庫,擔負著京津冀和東北地區天然氣調峰保供任務和戰略儲備重任。每到春夏季節天然氣需求低谷期,儲氣庫將富餘天然氣注入地下儲存,冬季用氣高峰期則採出天然氣調峰保供。自建成以來,雙6儲氣庫已累計採氣輸送32億立方米。

據了解,2019年,遼寧省消費天然氣87億立方米左右,遼河儲氣庫群提供了約14億立方米,超額完成國家規定的10%調峰保供任務指標,切實擔當起「氣化遼寧」、東北天然氣季節性調峰的責任使命。遼河油田儲氣庫公司經理檀德庫介紹說,目前遼河油田還在充分發掘已開發形成的近枯竭油氣藏資源,加大儲氣庫群建設力度,規劃至2035年將建成東北地區最大地下儲氣庫群,形成百億方天然氣調峰能力。

監製丨王若成

責編丨張利利

記者丨趙豔

圖片丨中國石油遼河油田

編輯丨高飛

校審丨王寶芹

(來源:盤錦發布)

相關焦點

  • 西南首座儲氣庫-相國寺儲氣庫力保京津冀冬供
    為保供全國,溫暖華夏,確保京津冀地區天然氣的安全平穩輸供,西南地區首座-相國寺儲氣庫開足馬力採氣,13口注採井全部開井生產,日採氣持續穩定在1500萬立方米左右,目前,生產安全平穩。 相國寺儲氣庫於2011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6月29日一次試注成功,2014年12月1日首次調峰採氣成功。
  • 天津大港油田提升京津冀天然氣調峰能力 10座地下儲氣庫全部投運
    氣溫持續走低,面對天然氣需求量的大幅攀升,天津大港油田打響冬供保衛戰,科學調整運行方式,加強設備巡視檢查,提升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調峰能力,保障天然氣資源充足。面對上遊大氣量、大液量的生產需求、當前幹線管網壓力波動範圍較大的嚴峻形勢,大港油田儲氣庫群第一時間啟動應對低溫天氣應急預案,加密注採井和設備設施的巡檢巡護,加強生產數據的分析跟蹤,以及關鍵節點壓力、設備的監控,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措施;同時科學調控生產,更新完善冬季保供生產運行方案和數據信息,推進調峰氣量安全平穩提升,力保調峰期間儲氣庫安全平穩「出氣」。
  • 這個冬天有點冷:中國地下儲氣庫發展現狀及重點項目
    據中國石油規劃總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調峰需求約佔年消費量的11%左右,而儲氣庫作為最主要的調峰方式,儲氣調峰規模至少應達到10%以上,才能基本滿足調峰及保供需求。02—地下儲氣庫調峰、LNG調峰、氣田調峰等是世界上常規儲氣調峰措施。
  • 相國寺儲氣庫「開足馬力」確保市民溫暖過冬
    圖為正在採氣中的相國寺儲氣庫。新華網發(王濤 攝)  據介紹,相國寺儲氣庫作為目前全國注採能力最強的地下儲氣庫,承擔著保障整個川渝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的冬季天然氣供給的任務。今年10月7日,相國寺儲氣庫完成了第八注氣期,庫存天然氣41.84億立方米,佔庫容總量的98.2%,達到了歷史新高,有效工作氣量超過20億立方米,為今冬明春天然氣調峰保供蓄足能量。
  • 「三桶油」加緊備戰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
    為完成今冬明春天然氣穩定供應,「三桶油」已採取多種舉措部署保供工作。  多方籌措資源  為提升冬季天然氣供應能力,「三桶油」堅持早籌劃、早部署、早落實,全力以赴籌措資源,千方百計提升持續穩定供應能力。  首先是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
  • 中國最大油氣田「硬核」保冬供,日產氣最高可達1.5億方
    長慶採氣二廠員工在雪中開展管段檢修。為此,長慶氣區已進入應急供氣狀態,目前已投入20888口氣井,日產氣量達1.4618億立方米(含儲氣庫500萬方),僅半個月就提產400萬立方米,與2019年冬季保供季同期相比增加1800萬立方米。
  • 文23儲氣庫注氣量過30億立方米,採氣調試工作正在進行中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高歌 經濟觀察網從中石化中原儲氣庫有限責任公司獲悉,截至11月11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文23儲氣庫累計注氣量突破30億立方米,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確保注氣的任務。目前文23儲氣庫共投產8座注採井場,日均注氣量為1100萬立方米,最高日注氣量達1700萬立方米。
  • 上遊深閱讀丨探訪北碚相國寺儲氣庫:曾是全國第一大儲氣庫,可為...
    相國寺儲氣庫於2011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是西南地區首座儲氣庫,2013年6月29日第一次試注成功,2014年12月1日首次調峰採氣成功。目前,相國寺儲氣庫已實現「五注四採」,歷年累計注氣61.29億立方米,採氣35.47億立方米。相國寺儲氣庫集注站周圍除了村莊、樹木、公路,很難發現其他標識。此地山路蜿蜒,是典型而又特別的「十八彎」。
  • 相國寺儲氣庫開始今冬明春調峰供氣
    新華社重慶11月23日電(記者陶冶)記者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相國寺儲氣庫22日正式開啟今冬明春調峰採氣。目前,儲氣庫採氣量穩定在日產1500萬立方米以上。  據悉,相國寺儲氣庫是我國西南地區首座地下儲氣庫,地處重慶市北碚區和渝北區交界處,日採氣量最大能達到2200萬立方米,是保障川渝地區和京津冀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的重要氣源。
  • 新疆油田呼圖壁儲氣庫日採氣量創歷史新高
    原標題:新疆油田呼圖壁儲氣庫日採氣量創歷史新高   隨著冬季供暖對天然氣
  • 長慶油田採氣一廠黃金季跑出生產建設「加速度」
    據長慶油田採氣一廠生產運行科牛雙平介紹說,「在17座集氣站、2套淨化裝置設備同步檢修的情況下,採氣一廠日生產天然氣還保持在1645萬立方米左右,相當於西安『供暖季』的一天供氣量。」目前正在生產建設的「黃金季」,對於一個採氣老廠和產氣大廠來說,能多打一口井、多產一方氣是相當的「渴望」。
  • 長慶油田預計年底超1.8萬口氣井投入冬供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安祥燕特約記者袁朝旭)寒露節氣一過,天氣漸冷,冬供臨近。長慶油田全力推進鑽井、試氣、氣井投產等工作進度,備戰冬供。截至10月15日,長慶油田採氣一廠累計完鑽302口氣井,試氣完井185口,投產新井163口,日產氣量持續保持在2250萬立方米以上。
  • 百噸高產井密集誕生,天津這座油田未來愈發可期了
    相對於LNG調峰、氣田調峰等其他常規調峰措施,地下儲氣庫具有儲氣容量大、經濟、不受氣候影響、安全可靠、能合理調節用氣不平衡等優點。縱觀世界主要國家的天然氣調峰手段,儲氣庫是毫無爭議的一號主角。191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地下儲氣庫,由於其技術要求高,國內沒有先例等原因,我國儲氣庫發展的比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在大慶油田進行利用氣藏建設地下儲氣庫的嘗試。
  • 寒流來了 天然氣、電力民生保供受影響嗎
    隨著新一輪降溫天氣到來,能源保供方面有哪些應對舉措?民生用能會不會受影響?  儲氣量較去年增加約50億立方米  「從目前供需情況看,儘管部分區域、部分時段可能出現天然氣保供壓力加大的情況,但是總體上是平衡的,民生用氣是有保障的,能夠保證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 長慶油田採氣二廠:76億方大氣田崛起的背後
    儘管氣溫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但是嚴寒難掩長慶油田採氣二廠員工眉梢上的喜氣。近些天,他們雙喜臨門。 一喜是,今年全廠天然氣產量76億立方米目標在握,這意味著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相當於崛起一座年產600萬噸油氣當量的大型氣田。而且,該廠實施「567」發展規劃,僅用3年時間,以每年新增1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的高速度,創造了長慶油田史上單個採氣廠產量和產能建設的奇蹟。
  • 青寧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 全面提升我國中東部地區天然氣應急保供能力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5日)上午10時10分,國家天然氣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青寧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  青寧管道連接華北區域管網、長三角區域管網,是我國中東部地區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陸上天然氣資源與海外液化天然氣資源互通互保的供氣格局,有效發揮了上述兩大區域性管網優勢及周邊儲氣庫的調峰作用。同時,青寧管道實現了與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東西主幹管網的聯通,全面提升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天然氣應急保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