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執著於「現金支付」?日本政府都著急了!

2020-12-24 日本二三事

平成時代即將過去,一代天皇就此結束。然而日本貌似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貌似世界上的潮流趨勢,在日本都掀不起太大的浪潮。21世紀的商業潮流,比如共享單車,也是折戟日本;再比如行動支付,雖然很多日本公司都紛紛加入,卻依然沒有太大起色。這篇文章我就討論一下,為何日本人如此的執著於「現金支付」。

無現金化能夠給日本帶去的「利點」

「Cashless」,這個詞語在近年成為了熱門詞彙,中國的行動支付覆蓋面十分廣泛,用一句俗語講: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但是日本人明顯對此有諸多「無感」,即將到來的令和時代,日本是否能夠真正的實現無現金社會呢?討論這個問題或許要從日本人的國民性來切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狀,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無現金支付的比例只有20%,比北歐甚至亞洲的發展中國家還低。

站在長期的觀點來看,無現金化的發展,有利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促進生產性的提高,讓消費者更加便利。從這個層面來看,或許是日本經濟低迷的一劑良藥。具體來說,可以減輕普通店鋪的會計相關的工作量,減少現金管理、保管以及運輸的風險。而金融機關,也可以減少ATM以及店鋪的數量,削減成本。消費者更是省去使用現金時所帶來的不便,減少排隊時間。

日本號稱「觀光立國」,那麼外國人遊客必不可少的服務之一就是:無現金化支付。根據日本觀光廳的調查數據,外國人來到日本旅遊時最為困擾的事情就是「換錢」,去日本旅遊過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帶去日本的是整鈔,但是帶回的卻是一堆「硬幣」。因此,推進日本各類型無現金化支付,能夠促進日本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2025年目標為:40%

如此多利點的「誘惑」之下,日本近年也在逐步推進無現金化的進程。2018年7月,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無現金推進協議會」,也卻立了在全日本推進無現金化的體制。更甚者是,日本政府為了讓民眾快速的接受無現金化社會,推出10%消費稅以後,用無現金方式支付的人將會得到積分返還的措施。(按照日本的方式,1積分=1日元)上圖為日本政府制定的無現金化率的目標推移,預計在2025年達到40%。特別針對旅遊特需方面,提出在主要商業設施以及住宿場所等觀光地,實現100%無現金化。

那麼日本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是否能夠達到普通國家的無現金化水平呢?從日本的現狀而言,未來無現金化率將會提升,但是達到中國的水平還是路途遙遠。因為日本人對於現金的執著,要遠遠大於中國人。這點從上表就可以看出,上圖為現金流通GDP佔比。日本社會雖然緩慢的在推進無現金化的進程,但是現金流通GDP比卻將近是經濟泡沫時兩倍!黃色的線是瑞典,作為無現金化的代表國家,可以明顯看出,現金佔比逐步降低。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日本人家庭中,現金形式的金融資產比例較高;金融資產逐年增加;

第一點原因,可以說明日本人觀念之中,依然對現金有著極強的執念。通過我的觀察和與一些日本人的交流之中,得出下面的幾點原因:

和他國相比,日本現金支付的環境更加便利和安全;當場即可交付完成,不會產生後續問題;使用現金支付,不會擔心超額支配;老齡化程度較高,對於現金的依賴程度和需求相對較大;日本的超低利率,使得銀行存款不多;由此可見,在很多情況下,在日本採用現金支付要比無現金支付更加便利。根據日本使用無現金支付的群體的調查,該群人使用無現金支付最大的理由是:可以得到積分返還和一定的折扣。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不導入激勵無現金消費的舉措和體制的話,日本很難實現「無現金社會」的目標。

一石二鳥的積分返還制度能否成功?

去年,日本政府預計在提升消費稅以後,對於無現金支付群體施行9個月的「積分返還」政策。具體來說,當在賣店和飲食店鋪消費時,使用無現金方式進行支付的話,可以得到支付額的5%或者2%的積分返還。日本現在的消費稅是8%,預計提升至10%,如果能夠返還5%或者2%的話,其折扣力度還是挺大。日本通過「積分返還」政策,我認為主要想達到下面兩個目的:

減少增加消費稅的影響,即降低一般民眾的抵抗情緒;推進無現金化支付;據我所知,日本此項舉措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獨具一格」的,因為並沒有其他國家為了推行無現金化進程,而在增稅的同時又對無現金化支付方式「減稅」。不過由此也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當真是「著急」了。只是,該政策真的可以實現「一石二鳥」的目的嗎?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該政策無疑是有一定的「啟動效應」(又稱激發效應,由於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響而使得之後對同一刺激的知覺和加工變得容易的心理現象),可是這種效應也是有相當局限性的。

上圖為日本推行本次政策的預算規模,積分返還制度在2019年的預算規模為2789億日元。然而,這個金額只佔據消費稅增加額度的6.1%左右,是2017年無現金結算額的0.4%。另外,日本的預算金額裡面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消費者返還部分、補助事業公司部分和廣告部分。也就是說,針對消費者的部分只有返還部分的額度,更加具有限定性了。由此可見:如果日本不加大2019年以及2020年的預算額度,恐怕難以「一石二鳥」,甚至將會得不償失。

其次,對於消費者而言,一臺手機或者卡片就能夠實現無現金支付。但是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言,為了能夠提供行動支付手段,必須要導入相關的設備以及管理系統,如果是卡片的話,還需要向發卡銀行繳納一定的手續費。日本政府雖然也制定了相關政策,降低手續費用,可是畢竟有限。已經有很多中小企業對於前期手續費用感到「困擾」,最為擔心的就是:如果日本政府不再進行積分返還或者政策傾斜的話,手續費將會回到原來水平。

最後,日本施行至今為止並未經歷過的「無現金化」制度的同時,必然會引起一定的混亂。比如北海道地震的時候,大面積的停電對平時依賴無現金支付方式的人造成巨大困擾,甚至都沒有辦法購買物品。這種情況下,原本為了更加便利而推行的無現金化制度,也會變成一種「阻礙」,只會增加消費者的「失敗體驗」而已!

相關焦點

  • 日本政府擬大力推動無現金支付
    新華社東京4月12日電(記者錢錚 馬曹冉)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通過「無現金願景」規劃,提出將現金以外支付手段比例提高至80%的目標,旨在節省相關人力和成本。規劃提到,2015年,韓國現金以外支付手段佔比高達89%,中國為60%,美國為45%,而日本只有18.4%。日本政府希望到2025年實現無現金支付比例40%的目標,並最終將這一比例提高至80%。由於日本取現方便,刷卡消費時商鋪支付的手續費高等原因,日本有著根深蒂固的現金支付習慣。
  • 體驗過掃碼支付的人只有8%!島國人民為何執著於現金支付?
    現在出門購物、打車、買票,很多人都不會再拿著錢包,因為手機已經成為「錢包」,隨用隨掃,甚是方便。就在歐洲、中國甚至美國都逐漸發展的無現金支付,卻在日本遇到了不小的阻礙。日本的相關企業當然是坐不住了,世界上都在推行無現金化支付,日本也不想落後。
  • 無現金支付成主流,日本干著急!其實引入中國行動支付就全解決了
    上一期節目我們跟大家聊了日本的seven eleven便利店推出了它的seven pay,行動支付產品,結果因為是趕鴨子上架,太著急了,所以剛剛推出幾天就出現了巨大漏洞,被人家薅走了5500萬日元的羊毛,這個seven pay系統也馬上被叫停了。
  • 日本政府為推廣無現金支付 計劃從10月起給商家退稅
    在東京學習的24歲中國留學生林惠陽(Lin Huiyang,音)說:「在中國,所有支付都是電子化的。當我第一次來到日本時,必須用現金支付讓我感到很不便。但今年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提供支付寶等行動支付選擇,以吸引中國消費者。」日本的家庭年支出總額接近3萬億美元,因此支付工具是個充滿潛力的市場。日本政府正計劃為通過信用卡或智慧型手機的支付提供最多5%的退稅,預計這將推動更多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支付和電子錢包公司正在期待,日本像中國一樣從現金時代直接進入行動支付時代。
  • 為何日本需要無現金支付?
    近日,日本的NHK特別到訪了杭州,對杭州的非現金直接通過手機的便捷支付行為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報導中,日本媒體對杭州市內大大小小的市場和每個年齡層次的用戶都進行了採訪調研,更從很多細分消費領域進行了報導,節目在日本引起了較大的關注。
  • 日本無現金支付能否順利推行呢?
    日本於今年10月推出無現金支付積分返還制度,但其積分返還制度略微複雜,剛開始,很多人擔心實際很少人使用無現金支付方式。實際上,現在很多人使用電子貨幣和二維碼支付等無現金支付,無論是中午還是午後、傍晚,在便利店裡有很多人使用無現金支付。在大型超市使用無現金支付可以得到2%折扣,而且在票據上也會標記折扣數目,這讓顧客感到划算,繼續使用無現金支付。
  • 行動支付在日本推行困難 大部分人堅持使用現金
    據了解,在日本現金才是王道,特別是在日本人口結構急速老化、年長者極不願意放棄現金,並排斥做出改變的情況下,這也導致日本在移動支近期,首相安倍晉三正推動民眾改用無現金交易,雖然相關舉措已經有些成果,但仍不盡理想。
  • 日本便利店通過「現金返還」來獎勵無現金支付
    日本最近在10月份提高了銷售稅率,將稅率從8%提高到10%,上一次是在2014年4月,稅率從5%提高。此次增加伴隨著新的政府政策的出臺,該政策通過允許商家提供高達5%的有效「現金返還」來獎勵無現金支付。
  • 為什麼日本人寧願用現金付款,也不用行動支付?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都知道行動支付是需要二維碼的,而人們都說是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但奇怪的是,既然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為什麼日本人卻很少用呢?到現在日本人還是喜歡用現金支付,這是為什麼?現在在我們國內,可以說「一機在手,全國我走」。試想一下,如果哪天你的手機突然沒電了,又找不到充電的地方,身上也沒有現金,那該怎麼辦?想想都很恐怖。
  • 日本計劃從10月起給商家退稅 推廣無現金支付
    在東京學習的24歲中國留學生林惠陽(Lin Huiyang,音)說:「在中國,所有支付都是電子化的。當我第一次來到日本時,必須用現金支付讓我感到很不便。但今年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提供支付寶等行動支付選擇,以吸引中國消費者。」日本的家庭年支出總額接近3萬億美元,因此支付工具是個充滿潛力的市場。日本政府正計劃為通過信用卡或智慧型手機的支付提供最多5%的退稅,預計這將推動更多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支付和電子錢包公司正在期待,日本像中國一樣從現金時代直接進入行動支付時代。
  • 日本加碼布局無現金支付 支付寶微信在日或迎來機遇
    2018年4月13日消息,日本正在逐漸重視無現金支付的應用。據新華社4月12日電,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式通過「無現金願景」規劃,根據規劃,日本將努力提高無現金支付手段,直到佔據支付比例的80%。規劃提到,發展無現金支付意義深遠,有助於銀行削減網點和ATM機數量、降低成本,同時達到令服務業和零售業節省大量人力的目的。據悉,日本目前每年花在現金流通和管理方面的成本,高達8萬億日元,約合748億美元。此前,由於取現方面、刷卡手續費高等原因,日本市民多習慣使用現金支付。
  • 為何日本科技發達,卻還是喜歡用現金而非電子支付?
    但Hasegawa說,每周只有兩三個人會使用電子支付。「這裡的生活節奏很慢,很多老年人喜歡在付款的時候聊天,他們不需要快速交易,」這位40歲的店主說。「我個人也更喜歡現金,電子支付讓人沒有實感。」
  • 日本出臺高達5%「返現」政策,刺激國民使用無現金支付
    日本東京一家央行附屬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與一年前相比,近1/5的日本家庭使用電子貨幣進行小額交易,這表明該國的「囤積現金」的文化正在發生改變。 這份於6月至7月進行的調查顯示,18.5%的日本家庭表示他們在購物旅行中使用電子貨幣(例如APP、借記卡支付)完成1000日元(約合9.17美元)以下的交易,而這一比例在去年為15.4%。
  • 無現金支付激增,日本面臨信用卡號碼短缺
    日本支付協會的統計顯示,日本的無現金交易比例約為20%,遠低於中國(66%)和韓國(96%)。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到2025年日本的無現金支付比例翻一倍達到40%,並最終達到80%。為推動該國數字支付發展,日本政府於去年10月推出了專門的無現金支付活動和積分制度,有效提升了信用卡消費比例。
  • 在中國行動支付的幫助下,日本也開始「去現金化」了
    數據顯示,微信支付不斷推進在日本市場的縱深發展,覆蓋場景不斷擴大,2019年6月微信支付在日本交易筆數同比增長108%,當月微信支付接入商戶數同比增長665%。日媒報導稱,中國以智慧型手機為基礎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智慧型手機社會體系」,其中快捷方便的行動支付方式讓人讚嘆不已。日本是中國遊客的目的國之一,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為代表的行動支付正在向日本拓展。
  • 日本無現金支付比例大幅落後中韓 日媒:焦慮情緒升溫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日媒稱,使用信用卡或電子貨幣等進行支付的「無現金支付」在日本未能得到普及。在主要國家無現金支付比例超過50%的背景下,日本僅為20%。日本政府擔心這種狀況會錯失習慣使用信用卡的訪日遊客的購物機會以及影響購物的便利性。
  • 推廣無現金支付 日本仙臺市要打造「全日本購物最方便的城市」
    人民網東京8月26日電 綜合日本《河北新報》的報導,近日,仙臺市、仙臺商工會議所、仙臺市中心部商店街活性化協議會共同公布了與當地企業攜手打造「仙臺無現金都市」的構想。 多個行業合作營造無現金結算環境,力爭將仙臺市建設成「日本購物最方便的城市」。
  • 害怕影響2020東京奧運會遊客消費 日本推動無現金支付
    據日本媒體報導,相比多國已經普及通過使用信用卡或電子貨幣進行的「無現金支付」,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無現金支付」普及率還處於較低階段。其原因是日本國民對現金的信賴感很高,此外,由於日本到處都有ATM,基本不存在取現不方便的情況。
  • 落後中國那麼多,日本距離「無現金化社會」還有多遠?
    以至於前不久b站還把我最愛看的那個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一季到七季全部上線了,我特別去看了看最新上映的第七季,因為很多人說我跟五郎的穿衣風格很像。結果咱們才發現日劇中的美食還是那麼好吃,可是廣大的日本人還是非常習慣使用現金,甭管是吃個拉麵還是吃個豬排飯,甭管是1000日元還是530日元,都得拿現金去結帳。看著我都替他們著急,這要擱中國早就掃碼支付結束了。
  • 廖可:「7pay」的失敗與日本電子支付的發展遲滯
    這次事件發生後,網友更在這個問題上嘲笑日本。然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卻並不了解日本人為什麼對現金這麼執著;也不知道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國的電子支付存在怎樣的問題。 企業與用戶的「冰火兩重天」 首先要說明的是,實際上日本很早就已出現電子支付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