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報刊出瀋陽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學術顧問荊紹福、瀋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理共同向您講述東北歷史文化資源最密集的街區——盛京皇城

2021-02-17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2020年10月28日遼寧日報10版發現版塊,刊出瀋陽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學術顧問荊紹福老師向您講述近400年歷史的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中街

作為東北歷史文化資源最密集的街區——

盛京皇城集中呈現清代和民國時期特質

被評為遼寧省歷史文化街區的瀋陽盛京皇城,地處瀋陽城區的中心地帶,長寬各約1.3公裡,佔地1.76平方公裡。從戰國時起,這裡就是中心區域,尤其是從明末開始的大規模建設,盛京皇城逐步形成了今日的格局,是瀋陽「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源」,是瀋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支撐。

歷史文化街區檔案

瀋陽盛京皇城

時間

始建於戰國時期,成形於明,興盛於清。

位置

瀋陽城區的中心地帶,長寬各約1.3公裡,佔地1.76平方公裡。至今保存著「城方廓圓、壇城形制、宥城融合、八門八關」的空間特色,建築布局從內到外分別為「宮城—內城—外城—塔」,建築歷史脈絡從北到南分別為「後金—清初—清中—清末—民國」。

瀋陽「八門八關」位置圖。其中,中間方形城牆內為盛京皇城歷史文化街區。遼報製圖 隋文鋒

瀋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李理曾總結說,盛京皇城從戰國時期秦開築城開始,但首次以城市身份被記載是在西漢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瀋陽是「發源於漢,成形於明,興盛於清」,至今依然保存著「城方廓圓、壇城形制、宥城融合、八門八關」的空間特色,從內到外形成「宮城—內城—外城—塔」建築布局,建築歷史脈絡從北到南分別為「後金—清初—清中—清末—民國」,依然清晰可循。

盛京皇城是我國僅有的兩處擁有世界瑰寶級皇家宮殿建築群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是東北地區歷史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區域,擁有包括瀋陽故宮、張氏帥府在內的13處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風貌建築42處,文廟、萃升書院等文物古蹟遺址57處,歷史街巷67條,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49項,集中展示了瀋陽的文化風貌。

「盛京皇城是中國城建史上都城建設的典範之作,它始建於公元前299年的戰國時期,當時稱候城;明代形成方形城池、十字形大街的格局,並易名為瀋陽中衛;明天啟五年(1625年)後金從遼陽遷都瀋陽後,逐漸形成了內皇城,外圓廓,圓廓外四方四塔寺,皇城內部井字形的街道,皇城圓廓之間八條放射狀道路聯繫八門的整體城市結構,其中的方形城池為皇城。」李理說。

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大規模改擴建瀋陽城的計劃基本完成。其拓展工程先是把明城牆增高加厚,又把城裡的十字街路改為井字大街。據《盛京通志·京城》記載:「其制內外磚石,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女牆七尺五寸,周圍九裡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明樓八座,角樓四座,改舊門為八:東向者,左曰內治(小東門)、右曰撫近(大東門);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門)、右曰天佑(小南門);西向者,左曰懷遠(大西門)、右曰外攘(小西門);北向者,左曰地載(小北門)、右曰福勝(大北門)。地闊十四丈五尺,周圍十裡二百四步。」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正式命名瀋陽為「穆克敦」,漢譯興盛京都,從此瀋陽城稱為「盛京」。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盛京磚城的外圍又增加一道圓形土築圍牆,稱為外城、關城。外城為圓形,周長三十二裡四十八步。圓形的外城按照內城,也開了相應的八門:東向之南曰大東邊門,北曰小東邊門;南向之東曰大南邊門,西曰小南邊門;西向之南曰大西邊門,北曰小西邊門;北向之東曰大北邊門,西曰小北邊門。外城八門與內城八門兩兩相對,所以瀋陽城又有「八門八關」之說。由於內外城的八門是錯落相對,所以內城門與外城門之間的道路不是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而是斜的;又因為內城小而外城大,這樣從內城到外城的道路不僅是斜的,而且還是放射狀的。內城與外城之間的地帶稱之為「關廂」,這樣「關廂斜路」就成了瀋陽老城基本的交通格局。這一時期,皇城內又增添了張氏帥府等折中主義建築,呈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特色。

故宮:滿漢建築藝術融合得盡善盡美的範例

瀋陽故宮,總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

瀋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時期不斷擴建,歷時158年。現有古建築114座、500餘間。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建築藝術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集漢、滿、蒙古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彰顯著瀋陽故宮獨特的魅力。瀋陽故宮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溯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作為滿漢建築藝術融合得盡善盡美的範例,瀋陽故宮既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古蹟和旅遊勝地,也是當之無愧的優秀世界文化遺產。清遷都入關以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相繼10次東巡時駐蹕所在。

李理介紹說,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分為3個時期:東路、中路和西路。東路包括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為皇太極時期續建,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場所。西路則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集漢、滿、蒙古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清朝末年,沙俄入侵瀋陽期間,俄軍將司令部設在故宮裡,使這座古老的皇宮受到了莫大的損失。

1926年11月,在奉天宮殿的遺址上,經奉天省議會決定,在瀋陽故宮設立「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它的職能從這時起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此後,瀋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佔領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瀋陽博物院等不同的階段。

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瀋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1981年,正式定名瀋陽故宮博物院。2017年,瀋陽故宮博物院成功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街: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有近400年的歷史

瀋陽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學術顧問、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介紹說,瀋陽中街是瀋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也是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號稱東北第一街。它的形成與故宮密切相關。皇太極修故宮的時候修建了中街,當時稱為四平街。當時,故宮及周邊是皇帝及其大臣等辦公和生活的地方,有多座王府,八旗貴族也聚居於此。但是一切生活日用品需要一個市場來支撐,於是就按照中國的傳統祖制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形兩條街改建為「井」字形的4條街:即今日的瀋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中街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從1636年算起,這條商業中心的歷史有近400年。

四平街最早的老字號店鋪是「天合利」。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山東黃縣的單氏兄弟單文利、單文興抓住東北地區不產絲線、貨源多來自關內的商機,在四平街開辦了第一家絲房「天合利」,生意火爆,帶動了四平街地區絲房業的迅速發展。據《奉天通志》記載:在四平街開辦早、規模大、資本多的絲房有17家,形成了以「天、興、吉、洪、裕、謙」為字頭的六大字號絲房,其中「天」「吉」字號為最。這些絲房多數由山東黃縣人所辦,故俗稱「黃縣幫」。

清初,四平街東起鐘樓,西至鼓樓,長約580米,南北寬約12米。在大街南、北兩面,東西向排列著兩排商店門市平房,簷牙相接,上有雨搭,下有臺階,臺階以下是流水明溝。

「四平街的道路,先是用三合土砸制而成,每逢隆冬,有的地方凍出裂縫,寒氣逼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經盛京將軍趙爾巽奏準修築石子馬路。此項工程由日商飯冢工程隊承包,共花現小洋38萬元。四平街的十字馬路築成後,各家商店陸續進行門市修整。」荊紹福說。

1927年,四平街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馬路進行了拓寬,石子路改修成柏油馬路。隨著馬路的拓寬,各家商號和軍閥資本家開始爭先恐後在四平街佔地皮興建門市。到1930年左右,四平街進入繁華時期,相繼出現吉順絲房、利民商場、泰和商店、內金生鞋店、天益堂藥房、亨得利、利民商場、慶豐潤帽店等,商號遍布老街,整條四平街熱鬧非凡。

除了百貨業,茶店、點心鋪、錢號、珠寶、照相、鐘錶、玩具等各種商鋪也都進入四平街,一時之間四平街成為整個東北的商品集中零售和批發的交易場所。

1939年,四平街被日本侵略者改為「一德街」,將鄰近的瀋陽路改名為「一心街」。1946年又因一德街地處中央,而被改為中央大街。1989年定名為中街路。1997年,中街成為中國首條商業步行街。

大帥府: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

位於朝陽街少帥府巷46號的張氏帥府是盛京皇城裡的另一座標誌性建築群。當時是整個東北的權力中心,很多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裡。

張氏帥府始建於1914年9月,佔地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1916年,張作霖開始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4個部分組成的建築體系。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建築。2017年,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1912年9月,張作霖被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後,開始在奉天安置家眷,置辦產業,最先租賃了道臺榮厚的一套舊宅居住。1913年底,張作霖將榮厚舊宅與西側的江浙會館同時買下。1914年秋,張作霖拆除舊宅,籌建新的三進四合套院。三進四合套院吸收奉天城清代王府建築的特點,遵循張作霖家鄉的生活習俗而建,是典型的中國傳統王府式建築。其中,一進院為帥府的後勤部門使用;二進院前設有垂花儀門,院內為張作霖的居室及對外辦公場所;三進院是帥府的內宅。

1916年底,三進四合套院基本竣工,被稱為「大帥府」。

1922年,直奉戰爭失敗的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成立陸軍整理處。始建於1918年的大青樓、小青樓也在這一年建成,張作霖隨即搬入大青樓一樓辦公。大部分家眷也搬入此樓,四合院改成巡閱使署辦公處。大青樓是帥府的標誌性建築,共3層,富麗堂皇,因採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該建築坐北朝南,為西洋折中主義建築,追求繁華熱烈的氣氛。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曾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

大帥府裡另一座重要建築就是位於張氏帥府東院的小青樓,由於地處張氏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它是張作霖為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整座樓體呈凹字形。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牆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小青樓還採用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分布在小青樓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蘭花為主,風格各異。整組構圖搭配和諧,布局嚴謹對稱,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最為考究的是,它的每個門窗上面均採用鎮石磚雕裝飾,這些鎮石磚雕以花、鳥圖案為主。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這裡離世。

鄧濟昂 遼寧日報記者 吳限

本文圖片除註明外,由李理、荊紹福提供

聲明:本文源自遼寧日報

相關焦點

  • 瀋陽市推進10個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建設
    1月4日,瀋陽市文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瀋陽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遺存豐富。為保護好、挖掘好、利用好瀋陽歷史文化,最大限度釋放文化力量助推瀋陽振興發展,擴大瀋陽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今年,瀋陽將推進10個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建設。
  • 盛京皇城「中央裡」文化賦能煥然新
    近四百年歷史匆匆而過,曾經無限輝煌的老街區能否涅槃重生、再塑榮光?瀋陽盛京頭條胡同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表示,文化,正是「中央裡」項目建設的靈魂和命脈,是頭條、官局子兩條胡同改造的「內核」。作為盛京皇城創建國家5A級文化旅遊景區和中街打造國家示範步行街試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裡」項目自今年四月份正式啟動建設以來,始終堅持以發掘胡同文化喚起思鄉深情作為項目建設核心,以利用滿族特色文化賦予街區獨特魅力作為項目建設的亮點。張軍說:「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充分利用滿族民俗文化、建築風貌的特色,堅持用故事活化資源、用藝術升華載體,用鄉情點燃老胡同、用鄉愁厚植老胡同。」
  • 上海豫園x瀋陽故宮文創 以文化聚變為中街·盛京龍城文化休閒廣場...
    文化新生,蝶變造潮,2020年7月6日,「2020上海豫園x瀋陽故宮文創」品牌發布會暨中街·盛京龍城文化休閒廣場籌備進展說明會,在瀋陽故宮博物館圓滿落幕。 瀋河區副區長王文勇,皇城文旅園各職能部門領導,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郭春修,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孫曉鍾,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復星全球合伙人、豫園股份聯席總裁石琨
  • 瀋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出新規,快來看看哪裡將被修繕保護
    來源:遼寧日報客戶端盛京皇城和中山路將打造成瀋陽歷史文化「雙核心」;八卦街地區等21個歷史片區將更新利用;搶救修繕28處歷史建築;修繕44處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掘6處地下文物。近日,《瀋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方案》)出爐確定了「四條主線」「八項工作」,並提出從「四個方面」建立「166+N」項目庫。具體怎麼做,遼報君都梳理好了↓↓↓「四條主線」為清文化、民國文化、抗戰文化、工業文化,瀋陽歷史文化名城四大主體文化。
  • 盛京遊記|瀋陽市井文化歷史街區——北市場
    北市場,老盛京味道!老北市最瀋陽 !對於許多老瀋陽人來說,北市場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市井生活的氣息,一種精神的撫慰。它坐落在瀋陽市和平區的北部,是一片新老雜陳的舊城區。它是老瀋陽地域文化的一個鮮明的地標,是最具有瀋陽市井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 美好瀋陽dou起來2020-嗨在盛京皇城
    9月27日、28日,由瀋陽市網信辦、市商務局、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共同指導,瀋陽市網際網路發展聯合會主辦的"美好瀋陽dou起來2020-嗨在盛京皇城"活動將在中街全面啟動。此次活動作為"2020第三屆瀋陽消夏購物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瀋陽故宮、大帥府為核心,圍繞中街步行街改造工程後的旅遊、購物、休閒體驗,利用新媒體手段展示我市盛京皇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中街首批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成果
  • 瀋陽市瀋河區「文化+」賦能區域發展開闢新動力
    不少細心市民發現,瀋陽市瀋河區中街附近的停車場上外地牌照的車輛,特別是旅遊大巴越來越多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街似乎已經變成了東北旅遊的必到之地,是被無數網紅推薦、「種草」的選項,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裡,體驗這條400年老街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光彩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
  • 以文化聚變為中街·盛京龍城文化休閒廣場煥新升級賦能
    瀋河區副區長王文勇,皇城文旅園各職能部門領導,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郭春修,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孫曉鍾,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復星全球合伙人、豫園股份聯席總裁石琨,豫園文化商業集團董事長倪強等豫園文化商業集團領導
  • 遼寧瀋陽全力打造城市歷史文化的「金名片」
    圍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瀋陽多年來持續開展了制定相關保護規劃、健全保護法規體系、推進遺產資源保護等工作。不過,由於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瀋陽也出現了特色歷史文化主題展示不鮮明、傳統格局和風貌特色塑造不突出、歷史資源保護修繕不到位、歷史資源活化利用不充分等現實問題。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氣質,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擦亮「金名片」,瀋陽刻不容緩。
  • 遼寧省構建「點線面」結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原標題:我省構建「點線面」結合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遼寧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再創佳績,近日,國務院發布公告,正式批覆遼陽市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新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出臺後,國務院批覆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瀋陽故宮藏清代珍寶展」在韓國開展
    講述了清王朝開創者奠基創業的矢志初心,康乾嘉道恭貯聖物、以敬法祖的虔誠告慰,向韓國民眾直觀的展示清代文物從清初的實用性轉至盛世的藝術性。展覽通過歷史與文物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大清王朝從崛起至興盛的發展過程,以及盛京皇宮自清王朝的重要歷史地位,帶領韓國民眾探尋滿族皇室的龍興之路。
  • 八集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盛京》在瀋陽故宮啟動
    2019年5月31日下午,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廣播電視臺出品,八集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盛京》開機儀式,在瀋陽故宮隆重舉行。瀋陽市領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辦原主任研究員卜鍵,紀錄片《南宋》、《西湖》總導演夏燕平,瀋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遼海文化學者初國卿,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李仲元,著名書法篆刻家甘海民,非遺傳承人等文化藝術界代表出席了開機儀式。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南京大...
    2020年12月13日,適值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本次活動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承辦。
  • 「傳奇盛京 福運瀋陽」文化旅遊(成都)推介會昨日舉行
    推介會上,既介紹了瀋陽優質的旅遊資源,也介紹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瀋陽這座兼具古典與現代魅力的城市,成為成都人的全新旅遊目的地。其中包括瀋陽故宮博物館、張氏帥府(金融)博物館、東北亞滑雪場、瀋陽怪坡風景區、瀋陽怪坡國際滑雪場、瀋陽仟睿達冰雪大世界門票5折,北湯溫泉、美國郡溫泉度假中心、瀋陽歐亞菲溫泉水世界門票優惠等19項政策。
  • 10月15日「傳奇盛京 福運瀋陽」文化旅遊(西安)推介會
    西安站是徐囡囡第二次代表家鄉推介了,在成都站中還略顯緊張的她,西安站的介紹更加遊刃有餘,她說:「非常驕傲能夠代表家鄉推介冰雪文化,我熱愛瀋陽的雪,能夠獲得冠軍,我覺得是家鄉給我帶來了福氣。」 「李館長對於瀋陽故宮的介紹激起了我非常大的興趣,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場一位媒體代表在聽完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的介紹後這樣對記者說。
  • 「傳奇盛京 福運瀋陽」文化旅遊推介會走進成都
    推介會上,既介紹了瀋陽優質的旅遊資源,也介紹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讓瀋陽這座兼具古典與現代魅力的城市,成為成都人的全新旅遊目的地。其中包括瀋陽故宮博物館、張氏帥府(金融)博物館、東北亞滑雪場、瀋陽怪坡風景區、瀋陽怪坡國際滑雪場、瀋陽仟睿達冰雪大世界門票5折,北湯溫泉、美國郡溫泉度假中心、瀋陽歐亞菲溫泉水世界門票優惠等19項政策。
  • 「瀋陽故宮藏清代珍寶展」在韓國博物館開展
    講述了清王朝開創者奠基創業的矢志初心,康乾嘉道恭貯聖物、以敬法祖的虔誠告慰,向韓國民眾直觀的展示清代文物從清初的實用性轉至盛世的藝術性。展覽通過歷史與文物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大清王朝從崛起至興盛的發展過程,以及盛京皇宮自清王朝的重要歷史地位,帶領韓國民眾探尋滿族皇室的龍興之路。
  • 瀋陽是名副其實的「旗袍故都」
    9月21日,第四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在瀋陽舉辦。在大會專題論壇上,瀋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理講述的瀋陽「旗袍故都」起源故事,引起來自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  李理介紹說,瀋陽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的105200多餘件文物中,有3000件精美織繡品,包括200多件滿族皇家旗袍。
  • 大遼姐姐說文化|遼寧歷史文化去哪尋?全名單來了
    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無論是一個街區一座建築還是一個村落都是這個城市數千年發展歷程的見證截至目前我省已有瀋陽和遼陽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無論是一個街區、一座建築,還是一個村落,都是這個城市數千年發展歷程的見證,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歷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是這個城市的基因與根脈,也是這個城市獨特而核心的優勢和競爭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省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將其作為各市政府工作績效考核內容全力推進。
  • 瀋陽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場正在精心準備的文化盛宴:瀋陽人的博物館——瀋陽博物館在多年的期盼中,已向我們走來了。為了反映瀋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文物活起來,講好瀋陽故事,展示瀋陽文化形象,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日報共同推出的「瀋陽博物館系列報導」,在充分展示瀋陽文化建設成果的同時,讓廣大讀者看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瀋陽的考古成果,品味這道文化大餐的美妙所在,讓瀋陽人都知道自己的博物館的來龍去脈,人人參與瀋陽博物館建設,使這份瀋陽人共同擁有的文博財富,永久地安放在瀋陽人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精神的心靈殿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