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共昆明市東川區委四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上回顧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工作,審議《中共昆明市東川區委關於制定昆明市東川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研究部署今後一個時期及2021年主要工作任務,團結動員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聚焦高質量目標,踐行新發展理念,奮力開啟幸福美麗新東川建設新徵程。
回首「十三五」
經濟社會發展成績亮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期間,東川區緊扣「兩示範一樞紐一中心」發展定位,克難奮進、開拓進取,歷史性地摘掉了深度貧困縣的帽子,突破了安全生產、生態環保、交通水利等基礎瓶頸,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按照市委「城市生態涵養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長江上遊生態修復示範區」的功能定位,東川區高位統籌謀劃,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確定了「兩示範一樞紐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和「1113」工作思路,謀劃「1+5」產業發展體系及「1+2+N」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
全區產業結構由「一銅獨大」向「多點支撐」轉變,實現「調二產、增三產」的既定目標。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建成「三園」產業集聚區。做強「十百千」產業發展工程,累計投入產業資金10.59億元,實施產業項目302 個,52個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發展格局,輻射帶動群眾3萬餘戶,基本形成「1+2+N」農業特色產業體系。通過舉辦開花洋芋節、民族歌舞節等賽事節慶活動,促進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經濟穩健增長。
搶抓發展機遇、推進項目落地,「十三五」以來,全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不僅功東、東格高速公路和金東大橋建成通車,農村公路也實現「三個百分百」,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實施水井山水庫、轎子山水庫、白鶴灘水電站東川區移民水利設施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集鎮供水工程,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紅土地旅遊區、 格勒湖旅遊區等旅遊產業項目建設有效推進。
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取得裡程碑式成果。按照「近期靠就業、中期靠產業、遠期靠教育」思路,牢牢把握「一房兩業」、政策保障、生態脫貧、基礎設施四大關鍵,全區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地解決。中央和省、市、區、鎮五級 154家幫扶責任單位共派出掛鈎幫扶幹部 9751人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85.83億元,爭取社會幫扶資金6.18億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最大財力保障。建立「1+6+13」後續發展政策體系,「四全六配套」的東川模式得到國家發改委全國推廣。採取「雙綁一聯合加金融」措施,實施「光伏 強村」計劃,創新「5+3」增收計劃,帶動群眾增收效果明顯。已故優秀扶貧幹部吳國良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文明家庭稱號並在全國巡講。
堅持規劃先行,城鄉建設取得新進展。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農 村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全面 實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攻堅行動,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推動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打造「一江清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加快礦山轉型升級,全面完成礦業權退出工作。開展22項隱患整改工作,非煤礦山整合及國家土壤汙染修複試點項目穩步推進。全面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暨城鄉園林綠化「十二項行動」。
創新社會治理,民生事業紮實推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 盼,群眾福祉不斷增強。高考質量穩步提升,「三名」工程有序推進,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檢驗收。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覆審,成功創建為省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榮獲第三批全國健康促進(縣)區和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積極推進「法治東川」建設,深化「平安東川」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基層化解矛盾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建設清廉東川,政治生態持續提升淨化。精心組織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乾淨擔當」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庸懶散滑貪」「四不」問題專項整治和「東川發展大建言、民意大調查、幹部大反思」活動,提振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創新開展黨建、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季度考核「紅黑榜」制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即將過去的2020年,既是東川全區眾志成城抗疫情的一年,也是東川區肩負「東山再起」歷史使命,消除貧困強基礎、補齊短板促轉型的關鍵一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區委堅決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深入人心、行穩致遠,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高效銜接、全面推進,安全環保和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互相增益。創新實施《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巡聽制 度》,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轉換為全區幹部群眾的思想引領和力量源泉。在疫情防控一線,建立區、鎮、村、組「四級包保」責任制和「網格長」負責制,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出臺應對疫情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4條措施建立區級領導掛鈎聯繫企業和「親清」政商服務員制度,開展「五減四送一服一清」專項行動,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周督查、月排名、 季考核」的經濟運行調度機制,實現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回升。
展望「十四五」
夯實全面小康「成色」
在新徵程上奮勇向前
未來五年,東川區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兩示範一樞紐一中心」發展定位、「1113」工作思路、「1+5」產業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致力建設開放東川、綠色東川、美麗東川、活力東川、幸福東川,把東川建設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長江上遊生態修復示範區、川滇綜合交通樞紐。
積極融入發展新格局
爭取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堅持「穩增速」與「提效益」並重,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以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為重心,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服 務和融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明年致力推進滇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立足昆明北部、聯接川滇、輻射 滇東北縣區。推進川滇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公路、鐵路、港口等交通運輸方式互動互換。結合東川實際找準定位,科學做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堅定綠色發展新路徑
找準高質量發展支撐點
以小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為核心,以創建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抓手,優化生態功能分區,把東川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具有先進水平的高效生態經濟區,引領城市生態涵養區建設。明年,東川區將鞏固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成效,加快編制建設金沙江小江生態屏障推動綠色發展規劃。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面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抓好生態修復,著重在城市廊道可視面山、城鎮村莊面山、交通廊道重點區域開展增綠添綠。繼續加快礦山轉型升級,建立園區企業綠色準入制度,提高園區綠色發展水平。
提升城鄉發展新面貌
增強高質量發展協同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美麗縣城」「美麗鄉村」建設。明年,東川區將以「三創兩建一爭」為抓手提升城鄉人居環境。積極申報創建全省文明城市,爭創國家級長江生態屏障綠色發展示範區。通過「三創兩建一爭」行動,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以「繪好一張藍 圖,用好一批幹部,抓好一個產業,育好一方民風,建美一座村莊」的「五個一」為抓手,重點打造好1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展「美麗縣城」建設,推進歷史文化特色街區等20個重點項目建設。
開啟經濟發展新局面
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堅持「一產做特、二產做強、三產做足、整體做規模」的產業轉型要求,持續推動「1+5」產業體系發展。推進「十百千」產業發展工程,優化「1+2+N」農業特色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一心兩極、兩帶三廊、五區五道」旅遊發展新格局。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建立全領域「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機制。開展「標準地」改革,整治「五未」土地。抓好項目「四庫三體系」建設的同時,全面深化招商引資。堅持「企業吹哨、幹部報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
釋放社會治理新效能
握緊高質量發展穩定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將推動社會發展進步與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嚮往有機統一起來。高效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建試點工作,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開展網格化社會治理,推進「智慧公安」項目,建設智慧東川。建立「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平安東川建設,實施「雪亮工程」,鞏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戰果。推進信訪突出問題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有效防控社會風險。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積極應對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聚焦人民生活新期盼
提升高質量發展滿意度
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完善交通、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補齊發展短板,保障基本民生。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推動教育實現突破。依託滬滇合作援建專家駐點幫扶及省、市三 級醫院「名專家工作室」,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專業骨幹醫護隊伍。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開展「新時代新民風」「移風易俗」「三講三評三誠信」等活動,推進「愛心超市」「五星家庭」「文明家庭」等評先爭優活動,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網格化管理,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新風尚。
全面強化黨的領導
提高黨員幹部能力水平
深入開展黨性教育和政治性警示教育,時刻把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講政治體現到履職盡責、 狠抓落實的成效上,融入日常言行舉止中。提升思想引領力,堅定高質量發展信念。提升組織凝聚力,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礎。提升幹部戰鬥力,建強高質量發展隊伍。提升紀律約束力,淨化高質量發展環境。
記者楊陽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