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復興航空還沒等來復興,卻迎來了臺灣航空史上最年輕董事長,在「拼命三郎」的帶領下,2次墜機最終導致臺灣第三大航空公司黯然倒閉。。。。。。
2016年11月22日,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營航空公司——復興航空宣布解散。
復興航空過去曾經是臺灣首屈一指的優秀航空公司,服務好,而且從沒出過問題。那麼這麼優秀的航空界資優生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狀況的?
請先注意一個大事件,2010年11月的「訂購多架大型客機」。復興航空在當時作出一個重大的策略轉彎,就是要開始想飛一些主流國際航線。過去復興航空的主力是國內線,一直到2009年切入兩岸航線,發展策略都還算是穩紮穩打;然而,從國內線、兩岸線到國際航線,中間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
飛國內線、兩岸線,都不需要大型飛機,但是國際航線非得用大型飛機才行。臺灣飛國際線的兩大航空公司,就是華航跟長榮,復興航空那時候就是打算要跟這兩大公司競爭。
航空業,基本上就是個資本遊戲,資本不大,基本上玩不起。為什麼呢?沒為什麼,就飛機很貴,而且貴到爆。從資本額看來,復興航空資本額約70億,長榮約380億,華航約540億;與復興航空同集團的國產實業資本額是140億,中興保全則是45億。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復興航空搞啥啊!整個集團資本額這麼小也敢跟人家玩國際線?但在這裡請先冷靜一下。「轉向國際線」這個策略不一定就是「錯」的。
策略沒有什麼對錯,大家要問的是:「打算花多少時間、用什麼方式達成目標?」換言之,組織目標往往關乎信念,沒有對錯;但當決定了目標之後,設定如何達到目標的過程,那就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這樣舉例吧,一個從不運動的人想爬喜馬拉雅山絕對不是個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他不打算作任何訓練就上山,而且還打算活著回來。那麼,是誰打算讓復興航空爬上喜馬拉雅山,又沒作訓練?
答案就是,國產實業前老闆林孝信的兒子,2010年6月接班董座的林明升;林明升現在也同時是國產的董事長。
林明升一上任就大刀闊斧決定要讓復興航空組織轉型,在這裡沒什麼問題。但問題來了,復興航空一口氣訂了八臺飛機,2架大型A330-300客機以及6架A321客機。A330-300一臺價格大約2.5億美金,我們暫且不看一臺才幾千萬美金的A321,光看這兩臺A330-300就好,這兩臺要價5億美金,相當於150億新臺幣。
當然,復興航空拿不出這麼多現金,所以他只好得借錢來買飛機。但大家可以想像,這個150億的債加上利息,對於財務報表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復興航空原本的如意算盤是:我借錢買了新飛機,新飛機會有很多乘客來搭,所以我就可以賺到好多錢,這些錢就可以用來償還債務,然後我就可以跟華航、長榮航並駕齊驅了,好棒棒!
但要是錢這麼好賺,華航跟長榮還需要苦哈哈這麼多年嗎?
航空業,特別是飛國際線,是非常辛苦的生意。國際線是大飛機,所以飛一趟就要用掉很多燃料,成本很高,所以必須要賣出比國內線更高比例的機票才能損平;其次,飛國際線熱門航線的航空公司不是只有臺灣這幾家,還有許多國外的競爭對手,競爭激烈,也時常得面臨砍價的問題。而這些事情,都跟復興航空過去面對的經營環境不同。
復興航空過去的競爭力,來自於精準經營冷門航線,同時用良好的管理控制飛安。然而,林明升上任之後半年就一口氣買這麼多飛機,飛機交貨就很快開始飛熱門國際航線,組織結構、人才、流程,全部都跟不上策略,再加上競爭環境一口氣變得險峻,這家公司的體質就迅速惡化了。
2011年,復興航空風光上市,EPS(每股收益)做得有夠漂亮,創歷年新高。這是當然,因為營收上來,債又還沒到期,EPS當然漂亮。放完煙火之後,EPS開始殞落。復興航空在這時候開始出售飛機再回租,以償還債務。
復興航空原本就可以跟租賃公司租飛機,在這個模式之下,租賃公司會花錢買下飛機,然後用出租的方式「借」給復興航空。在這個模式之下,復興航空等於是用成本的方式去認列這筆帳,反正每個月就把錢還出去,不會有負債。這是一個相對保守但是更合理的模式:爬上喜馬拉雅山之前的訓練。
有人可能會問,復興航空後來也把飛機賣給租賃公司了啊,這樣不就沒事了?這當中就更有趣了。請想像一下,新車跟二手車的價錢是不是很大?是的,問題就出在這裡。租賃公司評估這臺飛機值多少錢,跟評估復興航空每個月應該要付多少錢的時候,一定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復興航空先有折舊問題,又有還債壓力,在談判桌上一定相對不利。因此,一開始就租賃,跟買飛機回來之後再賣掉回租,這當中一定有價差,但價差多少,沒人知道,這太難計算。
2014年1月,成立威航。才剛切入國際線之後的復興航空,又馬上切入廉航,這更是一口氣拉高管理難度,包含機組人員調度都變得更加緊迫。
2014年7月,澎湖空難,復興航空第一次掉飛機:緊接著2015年2月,基隆河空難,復興航空第二次掉飛機。
圖片來自網絡
必須說,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迅速擴張導致EPS不振、財務報表迅速惡化、買了飛機又賣掉回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決策者,但復興航空沒換。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掉飛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決策者,但復興航空沒換。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半年內連掉兩臺飛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決策者,但復興航空沒換。
為什麼沒換,因為他是前老闆的兒子啊。
對復興航空倒閉的評價,很簡單,就是一個二代接班造成的問題。策略有誤,可以放棄;管理出錯,可以檢討;危機發生,可以止血。但是復興航空在這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有力的防火牆阻擋火勢蔓延,只因為決策者是老闆的兒子。
真心建議大家可以多多觀察這類二代接班的故事。血淋淋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大家身邊。。。
來源:臺灣傳程企管
陳凱律師著作《守富與傳富》一書已經正式出版,購買本書請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二維碼。批量客戶,更可定製企業LOGO,請與財富傳承管理師聯盟公共號後臺聯繫,或撥打電話010-5245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