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一臺相機LOMO LC-A+開啟了一趟中國城市漂流的旅程,它跟隨不同的膠捲玩家記錄下不同城市的光影以及在這個城市裡生活的人們的故事。
我們採訪了「行走的LOMO」這一活動的發起人Chrysacier,一起看看他眼中的城市,以及漂流相機走遍中國遇到的精彩故事吧!
| LOMO 對話 Chrysacier
L-Lomography C-Chrysacier
L:你好,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
C:我叫Chrysacier當然了你也可以叫我滑鼠吧,來自中國上海,喜歡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喜歡膠片攝影。
L:為什麼會想要發起這一次的活動?是什麼啟發了你?
C:其實早在2013年下半年的時候就有了玩相機漂流的想法,因為聽說國外很多玩家會玩膠片漂流,於是我想那為什麼不把相機漂流出去呢?大家用著前一個人為自己裝的膠片去拍,這種未知的冒險不是很有意思嗎?然後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我終於找到了願意參加我這項活動的朋友,然後就開始制定具體的漂流計劃了。
拍攝地點 | 香港
拍攝時間 | 2015年4月
攝影師 | @ZLD啊丹哥_23
拍攝地點 | 大連
拍攝時間 | 2014年12月
攝影師 | Mar丶
L:為什麼選擇膠片相機而不是數碼?
C:我覺得數碼太快了,一按快門就可以看到最終的成像,我覺得得到的太容易了,會讓人不去珍惜,經常看到用數碼的朋友對著一個場景「咔嚓咔嚓咔嚓」按了五六次快門,然後看了下照片後把不滿意的刪掉再繼續「咔嚓咔嚓咔嚓」的按快門,我非常不喜歡這種方式,我喜歡數碼出現之前的那些膠片攝影師的態度,精心的做好準備工作,優雅的對焦、構圖,最後「咔嚓」的一聲按下快門,然後靜靜的等待膠片衝洗出來,這種等待的感覺太美好了,在你沒拿到底片前你無法知道你最終拍到的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驚喜?還是失望?我喜歡沉浸在這份美妙的等待中,無法自拔……
拍攝地點 | 北京
拍攝時間 | 2014年12月
攝影師 | @劉崢V
L:是通過什麼方式找到接力活動的人?
C: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我在lomo吧中找到了願意參加這次相機漂流活動的18位吧友。
L:在活動開始之前對每一個城市有什麼預想?
C:我希望看到北方的漫天大雪,南方的豔陽高照,西北的漫天飛沙,不過這終究只是希望而已,我不強求大家拍什麼,只要是他們的城市的景象就可以了。
拍攝地點 | 廣西玉林
拍攝時間 | 2015年3月
攝影師 | 扣肉仔Eddy
L: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什麼困難?
C:有的吧友以為上一個吧友給她裝的是彩色負片,然後興致勃勃的把它當彩色負片去拍了,拍完拿出來才知道原來是黑白膠片。我的lca+在中途由於快遞的原因有一些損壞,還好lomography廣州店幫我修好了它,使它可以完成這次活動,很感謝Lomography廣州店的幫助,現在這臺相機在湖州的吧友手中進行拍攝。
- Chrysacier眼中的城市 -
「這兩張是去年我去烏戈•羅迪納的
呼吸行走死亡展覽的時候拍的,照片
中很忠實的記錄著展覽的情況。」
「我記得這個小丑是在外灘美術館的4L樓梯口附近,
當時我剛走上樓的時候被這個場景嚇了一跳,
紫紅色的光線照在他的身上,
十分的詭異,
後來照片拍出來以後我盯著看了好久越看越覺得恐怖……」
「那天下著大雨我去寄快遞,當時相機裡還有大概3張底片沒拍,我想著不拍浪費有些不舍,於是在快遞店附近兜兜轉轉,當時我記得好像是周五,我母校早放,大老遠我就看到這兩個小朋友撐著傘結伴而行,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於是我覺得拍他們,當他們快要靠近我的時候我端起相機,快速的對焦,當我快要按下快門的瞬間他們發現我了,馬上把雨傘拉低,把自己藏進雨傘裡……」
「嘉定西站地鐵站附近的一個水管。」
「當初我在哪裡拍的我已經記不起來了,
好像是拍的光斑,又好像是拍的車燈,
具體是什麼無法確定,
就像記憶中的那些支離破碎的畫面,
不曾忘記卻也無法全部記起。」
一臺相機,18位膠捲玩家、20餘盒膠捲、200多天,15座城市,7375.5公裡的漂流。這臺相機跟隨著不同的人都在不同的城市裡發生了什麼故事?歡迎繼續關注《行走的LOMO》系列微信,我們將一個一個為你講述這臺相機的漂流歷程。
你也可以搜微博話題#行走的LOMO#了解活動的最新情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