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交戰,不斬來使;算是一個國家共識,目前為了方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很多國家都在他國設立了大使館,極大的方便了兩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問題解決,不過如果兩國之間突然爆發了戰爭,那麼雙方的大使館人員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如果兩國宣戰的話,國家機構一般都會在第一時間召見對方大使,除了指責之外,更多的是給他們限定撤離的時間,一般是以24小時為期限,24個小時之內必須撤離該國,當然全程會在該國的「護送」之下,一般情況下,雙方的大使會借道第三國或者中立國離境。
不過這種方式其實也是理想的情況,一些情況下,如果突然發生戰爭,那麼外交人員或許會被直接逮捕甚至作為人質,拿二戰來說,日本對美國珍珠港的偷襲成為美國參與二戰的直接原因,這個消息傳到美國國內使得美國民眾民意洶洶,為此美國當局在憤怒之下直接逮捕了當時日本駐美國的大使野村吉三郎,不過在平復了怒氣之後,美國人並沒有將日本的大使直接投到監獄去,而是直接「軟禁」了他,其實最主要的顧慮還是擔心己方的大使人員,畢竟美國的大使還在日本境內,所以美國怎麼對待日本大使,日本就會怎麼對待美國大使;於是雙方大使在被軟禁長達一年之後,雙方做出調節,那就是互相遣返大使,並且保證人身安全,最後兩人才安全回國。
當然,受到戰爭影響的可不單單是大使人員,還有平民,當時很多日本人是移民到了美國的,不過作為第一代日本移民,當珍珠港事情發生之後,這些日裔在美國的地位就變得非常尷尬了,因為他們是被仇視的群體,也是美國當局非常擔心的群體,畢竟不排除他們中間還夾雜著不少間諜人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選擇對日裔群體實行集中管理和監管,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但必須在政府工作人員的眼皮子底下活動。
除了全面戰爭之外,在外交場合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局部的戰爭,畢竟全面戰爭還是少數的,更多的時候還是局部地區的衝突,比如宗教矛盾引發的衝突或者領土問題引發的局部戰爭等等,其實這種情況下,有些國家並沒有驅逐對方的大使,只是才與了監視,監聽,畢竟兩國的矛盾還沒有發展到全面惡化的程度;不過事情沒有絕對,並不是所有外交人員的人身安全都會得到保證,歷史是發生過殺害外交人員的事例的,所以外交官這個職業,其實還是帶有很大的風險性的,特別是亂世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