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發行高光時刻的另一面:老產品被迫清盤 基金經理左右為難

2020-12-16 財經網

隨著剛性兌付的打破,在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下,資本市場賺錢效應愈發凸顯,私募的發行也進入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私募規模從13.74萬億元增長到15.78萬億元,百億級梯隊擴容近一倍,爆款基金更是層出不窮。

不過臨近年末,投資者落袋為安的意願也愈發強烈。截至12月初,全市場有超3000隻基金提前清盤。在資金批量贖回的情況下,無論是私募機構還是基金經理,都面臨著公司運轉以及投資操作上的巨大壓力,如何應對基民快進快出的投資慣性已成為私募的必答題。

多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只有提高投資者的盈利體驗,創造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並樹立品牌影響力,才能成為私募行業的「終級贏家」。

高光:私募發行數量創歷史新高

張強是一家百億級私募的渠道副總監,昨晚剛剛飛回上海的他最近被朋友們笑稱為「飛人」。

「前天去北京跟領導一起渠道路演,明天還要飛到深圳,和一些信託公司談合作,我感覺最近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很多同行也是這個狀態,忙著發新產品。」張強直言。

今年以來,私募發行情況可謂不斷升溫。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共有18145隻產品完成備案,創出2014年私募行業陽光化以來產品發行數量的最高紀錄。

其中,百億級私募備案產品更為積極。以新晉百億級私募石鋒資產為例,截至12月10日,該私募今年以來備案產品數量達56隻,是去年全年備案數量的3倍多。另外,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備案了180餘只產品,遠高於去年全年的57隻。淡水泉也備案了85隻產品。

「在今年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權益資產無疑是較具性價比的投資方向,而且私募今年業績也非常好,所以發產品很容易,甚至有錢主動找上門來。」張強表示,後續A股市場再現極端行情的概率較小,結構性行情將繼續演繹不僅是業內共識,或許也將逐漸成為場外資金的共識,因此績優私募的產品發行很難降溫。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私募行業爆款基金頻出,銷售額不斷打破歷史紀錄。3月底,楊東旗下的寧泉資產新產品一周募集資金近80億元,10月中旬,林鵬奔私後的首批產品「和諧匯一遠景系列」首日募集更是超100億元。

另外,10月以來私募收益一般,但突破百億元的私募數量仍處於高位,可見私募資金募集熱度不減。

私募發行的「高潮迭起」使得其管理規模也屢創新高。據中基協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584家,存續備案私募基金為85071隻,管理基金規模達14.25萬億元,這是私募基金業規模首次突破14萬億元。短短5個月之後,也就是8月底,存續私募基金規模已達15.02萬億元,私募基金業正式邁入15萬億時代,10月底規模更是達到15.84萬億元。

痛點:高收益產品遭批量贖回

在這場發行盛宴裡,頭部私募碩果纍纍,50歲的老張也賺得很開心。

「我買私募已經五六年了,去年雖然表現不如公募好,但也賺到了30%左右。今年有疫情,本來覺得不虧就行,結果到了9月產品收益都50%了,我已經很知足,所以趕緊贖回來,看看明年情況再說。」老張興奮地說。

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獲利頗豐。數據顯示,百億級私募前11月平均收益為32.19%,其中股票策略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更是達到33.5%。其中,33家百億級私募前11月平均收益超過20%,平均收益超過50%的百億級私募更是超過10家。

不過,在頭部私募收益率不斷衝高,產品發行逐步升溫的過程中,很多像老張這樣的投資者選擇了贖回。

「公司今年業績很好,很多產品10月份的時候,淨值漲幅超過60%,本以為規模會再創新高,沒想到投資者看到已經賺了50%,就把產品贖回了,因為覺得保住收益最重要。」北京一家百億級私募人士直言。

滬上一家新晉百億級私募也遇到了類似情況,據其市場人士透露,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排名靠前,但10月以來多隻產品淨值有所回撤,強化了投資人年底落袋為安的意願。

基金產品清盤數量的分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人的贖回情況。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統計,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已有3900隻私募基金進行了清盤,其中,提前清盤的產品數量高達3366隻,佔比超過八成,到期清盤的數量僅有534隻,佔比不足兩成。

具體來看,提前清算的私募基金佔比超過八成,意味著多數私募基金屬於非正常清算,但其中近七成私募基金清算時淨值高於初始淨值,表現為盈利狀態,收益超過20%的產品高達386隻,而且股票多頭策略產品佔絕大部分。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分析稱,造成提前清盤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兩方面:一是投資者不夠理性,在產品大幅獲利的情況下,急於獲利了結,同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高收益持續性的質疑,擔心均值回歸效應;二是量化私募近期表現欠佳,加之管理人規模擴張速度較快,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

難點:基金經理操作承壓

投資者的加速贖回不僅令私募機構加大了渠道投入,也使得基金經理「頗為頭疼」。

胡泊表示,大量贖回對基金經理的操作將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在巨額贖回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私募基金淨值的扭曲,另外,為了應對贖回,基金經理會被迫降低倉位,影響基金的整體業績表現。

「私募的投資一向是『好發不好投,好投不好發』,近些年隨著A股結構性行情的演繹,高倉位已經成為常態,就像今年前十個月消費、醫藥和科技漲幅喜人,10月以來開始調整,但並不意味著需要減倉,而是短期將倉位分散到順周期板塊,並且加倉調整比較到位的黃金賽道龍頭股,這時候投資者如果大批量贖回,我就不得不被迫減倉,很有可能錯過中長期布局的良機。」滬上一位中型私募董事長直言。

淡水泉也表示,當前投資的關鍵詞仍是「成長」,其中包括周期成長主題下的汽車和地產產業鏈機會,新興成長主題下的消費電子類機會,以及穩定成長主題下的消費醫藥公司。「對於因近期股價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並不陌生,而且正在加大投入,需要把握好布局時機和節奏。」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79.59%,環比上周提升0.69個百分點,至此,私募倉位已經連續第三周小幅上升。其中,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為84.94%,環比上周增加0.49個百分點。

「私募倉位的提升除了反映基金經理對後市保持樂觀以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陸續贖回的情況。」上述私募研究員透露。

破局:產品、品牌、投教三力並舉

面對「產品表現差被贖回,表現太好也會被贖回」的困擾,私募機構正重點在產品設計、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以及持基體驗方面下功夫。

據第三方平臺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場新發私募產品約為1.6萬隻,百億級私募新發產品超2600隻,其中,鎖定期超過三年的百億級私募新發產品數量超過了500隻。與此同時,還有私募機構將產品設置「兩年硬鎖定+一年軟鎖定」的封閉方式,即投資者在兩年後可以選擇贖回,但需要支付一定贖回費,森瑞投資更是針對三年期的私募產品,實施首30%的業績免收績效提成,待基金三年期滿後,該私募對超過30%業績的以上部分,收取25%績效回報。

「其實我們也想設計一些封閉型的產品,這樣產品收益率表現會更好,基金經理的長期投資理念也能得到落實,但想做和能做是兩回事,投資者不買帳、渠道沒優勢是最大的難題。」一小型私募機構人士感慨道,投資者目前對中長期封閉型產品的接受度不斷提升,但長期穩定的業績表現、品牌效應是頭部私募能夠大力布局的根本原因。

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多家中型私募較為重視品牌建設,紛紛招聘相關人員以提升公司的曝光度,傳遞其投資理念,加深與投資人之間的交流。

欒天昊也認為,投資人需要通過立體評價和交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進行深入了解,捋順投資邏輯,才能在淨值波動時保持平靜,收穫長期投資的收益。

另外,石春藤資產合伙人石海慧透露:「一旦產品淨值出現較大回撤,基金經理的贖回壓力極大,所以我把管理產品的組合分為三部分,成長風格和價值風格的倉位佔比分別為30%,主題投資倉位佔比在0到20%之間,隨市場環境變化,這樣淨值表現更平穩,投資者的持基體驗也會更好。」

(編輯:許楠楠)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私募發行高光時刻的另一面: 老產品被迫清盤 基金經理左右為難
    近一月融智·對衝基金倉位指數  ⊙馬嘉悅 ○編輯 吳曉婧   隨著剛性兌付的打破,在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下,資本市場賺錢效應愈發凸顯,私募的發行也進入了高光時刻。  痛點:高收益產品遭批量贖回  在這場發行盛宴裡,頭部私募碩果纍纍,50歲的老張也賺得很開心。  「我買私募已經五六年了,去年雖然表現不如公募好,但也賺到了30%左右。今年有疫情,本來覺得不虧就行,結果到了9月產品收益都50%了,我已經很知足,所以趕緊贖回來,看看明年情況再說。」老張興奮地說。  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獲利頗豐。
  • 私募基金警笛初鳴 清水源清盤海峽匯富割肉
    眾所周知,隨著去年新的私募管理辦法出爐,陽光私募行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公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這與資本市場迎來空前牛市相得益彰,但如今單邊牛市似已遠去,市場進入到了寬幅震蕩的階段。  如是背景下,面對著下半年前景未卜的市場,私募基金究竟是「危」還是「機」呢?
  • 3000多隻私募產品提前清算,超八成淨值超1元,百億級明星私募...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15日,私募行業合計發行私募產品達27509隻,創出了私募行業陽光化以來產品發行數量的最高紀錄。而且今年百億級私募新產品備案也很積極,淡水泉今年以來合計發行產品85隻。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合計發行產品超190隻,遠高於去年全年發行的57隻。
  • 私募基金「中考」戰績:新發超7700隻 友山旗下產品業績跌破50%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底,私募基金平均倉位大幅提升,持倉比例過半的私募基金超九成。雖然上半年A股行情有所波動,不過私募基金公司在彈藥儲備方面並未手軟,共發行7785隻產品,同比增長6.98%。此外,私募基金也不乏爆款產品出現,比如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興全基金前總經理楊東的新發基金熱賣80億。新成員加入的同時,清盤產品也屢見不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512隻私募基金清盤,同比減少54.03%。
  • 12萬億私募養成記:私募十年,盡顯芳華
    儘管此前已發展多年,但到2007年初的時候,全國陽光私募規模加起來不到10個億,伴隨著2007年大牛市的爆發,第一波公奔私潮流確立,私募正式走入大眾視野,真正開始繁榮。這一年,私募發行產品增多,年底規模大約20億,相比公募仍是九牛一毛。
  • 私募巨頭朱雀轉戰公募 "私轉公"基金公司產品多虧損
    來源:我是基民  前些年行情好的時候,公募基金經理紛紛選擇「奔私」,現在行情難做,資金募集難,私募轉公募也就成了很多私募基金公司夢寐以求的事。
  • 基金銷售快速入冬 慘狀背後:人人賺了錢就逃?
    據記者了解,近期基金髮行遇冷,不少公募基金被迫延長募集期,很多私募基金甚至面臨發展困境。   基金罕見發行難   「最近幾個月來,基金髮行實在太難了,比2016年初市場低迷時還難。」滬上某明星基金經理近期向記者感慨。
  • 私募基金第一大案:發行160個產品 募資368億 最終流向自家資金池
    阜興集團通過旗下4家私募機構,發行了160隻私募產品,募集資金368億,資金最終被用來兌付本息、操縱股票、提成獎勵、個人揮霍。披著私募基金的合法外衣,發行160隻產品,募集資金368.45億,這些資金被轉入多個自己控制的「資金池」帳戶。資金最終被用來兌付本息、操縱股票、提成獎勵、個人揮霍。
  • 私募基金報酬提取潛規則遭曝光:難怪投資人有看法!
    一場投資者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撕逼鬧劇正在火熱上演。  近日,猛獁資產的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因「業績提取門」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而中國基金業協會調查通知的發布,使得市場關注度進一步提升,私募業績提取的「潛規則」也逐漸浮出水面。
  • 下半年以來清盤基金一覽表 年內清盤基金數量99隻
    在今年股市債市震蕩攀升行情中,基金清盤數量銳減。截至8月2日,今年以來公告清盤的基金總數量為99隻,同比去年減少一半;同質化嚴重的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仍是清盤基金的「重災區」。
  • 平安基金張文君高鶯再攜手發養老基 合作產品漲幅同類排名靠後
    截至12月9日,年內公募基金累計分紅總額已達1,613.81億元,相比去年全年的1,290億元增長了25%左右。同時,隨著ESG投資迅速發展,ESG基金也在快速擴容,截至三季度末淨值規模合計1,371億元。此外,今年以來,已有3,172隻私募基金進行了清盤,其中,提前清盤的產品數量高達2,568隻,佔比超過了八成。 另一方面,新基金髮行還在繼續。
  • 基金周評:前三季業績QDII一枝獨秀 私募加速布局公募
    數年前,私募基金還是一片金融從業者的樂土,彼時私募基金監管相對寬鬆、操作更加靈活,且私募基金業績蒸蒸日上,遠遠凌駕於公募基金之上,從而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眾多公募基金高管和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創業,將私募基金推向了「第二春」。  今非昔比,一輪熊市將群雄無情得「挑落馬下」,昔日基金「一哥」王亞偉和「一姐」王茹遠「奔私」後同樣不復當年之勇。
  • 仁東控股背後的「逃頂」私募:閃崩前後清盤
    (原標題:仁東控股背後的「逃頂」私募:閃崩前後清盤,基金竟見不到託管方)
  • 私募基金經理年化收益榜首發!
    本期發布私募基金經理年化收益榜,一方面,在拉長統計周期後發現,年化收益10%已是佼佼者;另一方面,本榜單也力爭挖掘、展示更多市場上優秀的私募基金經理供投資者參考。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年化收益榜正式發布!
  • 百億私募暖流資產和映雪投資接連踩雷違約債
    暖流資產旗下資金產品「暖流陸享穩健1號」持有福晟集團發行的18福晟02、18福晟03兩隻債券。目前,「暖流陸享穩健1號」暫停開放贖回,具體贖回時間尚不確定。此外,百億級私募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 (以下簡稱「映雪投資」)旗下一隻產品連踩10雷。該產品名為外貿信託-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具體分為A、B、C等多期。
  • 奔私4年,私募經理收入從400萬到1億,百億私募一年又能賺多少
    明星股票私募不僅去年賺得盆滿缽滿,而且今年以來產品發行順風順水,不過,量化類產品遇冷,兩級分化嚴重。百億股票私募去年能賺多少錢?「公募派基金經理或者有著多年管理機構資金經驗的基金經理,例如管理過企業年金、養老金等,通常都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基金淨值曲線一般為平緩向上,回撤極小。這樣的基金經理出來做私募一般都很有優勢。發行募集產品,也能獲得渠道的認可。」華某認為。
  • 前十名今年以來業績均超70%,6月中國十佳私募基金經理排行榜最新...
    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統計,6月的新發證投類私募產品共1350隻,其中,股票策略產品有635隻,環比增長15.45%;事件驅動策略產品發行數量創下年內單月最高。
  • 廣州一私募基金經理轉行做外賣小哥,兩個月晉升為副站長
    6月11日,一則新聞,在金融圈裡刷屏了——廣州一私募基金經理轉行做外賣小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送外賣成為不少人主業之外的新選擇。餓了麼外賣騎手梁智俐,曾經是廣州某銀行員工,在銀行業摸爬滾打9年,曾任該銀行網點行長3年,私募基金經理一年半。
  • 私募看市:睿遠基金陳光明登頂熱搜基金經理榜首,林園投資一周連發2...
    02上周新增私募產品備案253隻,林園投資一周連發2隻產品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上周(5.18-5.24)共有356隻私募產品完成備案登記,其中證券類私募基金276隻,在新增備案產品中佔比77.53%;信託計劃產品4隻,在新增備案產品中佔。
  • 合理投資私募基金 謹防「飛單」風險
    案例:某證券公司營業部老客戶老李,與該營業部客戶經理小張關係不錯。有一天,小張私下對老李說,營業部正在代銷的一款理財產品,目前只能內部認購,老李雖有所疑慮,但還是購買了這款產品。沒過幾個月,老李得知發行這款產品的公司已經捲款跑路了,而營業部卻表示根本沒有代銷過該產品,小張也辭職了,老李遭遇了「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