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閻良區譚家村譚建峰家的庭院裡,6位山東移民後裔,身著山東移民文化衫,架起鍋灶、放好案板、鏊子,揉面、擀麵、攤面、翻餅、烙餅,就像現代化企業生產線一樣,一氣呵成。不一會兒 ,餅薄如蟬翼,軟如綿綢,薄而不焦,軟而不裂,剛柔相濟,入口筋香的熱騰騰的山東大餅擺在了面前,食客們急不可耐地將山東大餅攤開在專用的大餅食墊上,拿起筷子,抹上秘制的面醬、剝開煮熟的雞蛋壓碎,掰折發甜的大蔥,折捲成長長桶狀的 「山東大餅」,狠狠地咬一口,仔細品味細嚼。
100多年前,山東青年焦雲龍高考中榜,出任三原知縣。他看見當地土地肥沃,人口稀少,鼓勵山東籍鄉親遷陝墾殖;動員遭受連年旱災山東籍鄉親遠走關中謀生,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現如今,陝西關中一帶約有400多個山東莊,移民後裔達到30萬人;僅閻良區就有97個山東莊,操山東口音的移民後裔近5萬人。
作為山東移民後裔最多一個村——譚家村,是以山東昌邑、高密移民為主的山東莊,村民4000多人。由於山東移民後裔至今保留著清明節烙大餅祭祀先人的習俗,每到清明節,山東大餅需要量劇增,僅一家常年經營山東大餅的直營店就要烙出上萬張山東大餅,25公斤的麵粉就超過18袋。
近年來,譚家村以山東大餅為主打美食的餐飲業迅速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西安、銅川、渭南等地遊客。這些山東移民後裔,他們不僅為三秦大地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齊魯文化,帶火山東特色美食,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其中,比如譚家村就已舉辦多屆的「印象譚家•喚您回家」文化活動,一周時間就吸引省內外遊客5萬餘人光顧,收入達102萬元。目前,閻良區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知曉閻良譚家村「大蔥卷山東大餅」人越來越多,打響「陝西山東移民第一村」的文化品牌。(記者 王向華 袁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