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內存資料庫

2020-12-26 全球雲觀察

「全球內存資料庫市場,將以19.65%的複合年增長率不斷迅速發展。」分析機構Verified Market Research對內存資料庫市場的發展報以極大的肯定。

潛力巨大,看起來很不錯。

事實上,隨著雲計算、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用戶場景變得越來越複雜,數據增長越發明顯,帶來了海量數據訪問處理的新挑戰。然而,傳統資料庫的管理處理能力,已經不能完全勝任新時期的企業發展,也難以應對新數據時代下的新挑戰。

備受業界關注的Key-Value非關係資料庫映入大家眼帘,NoSQL因其高可擴展性、高性能、彈性等優勢,成為新數據時代的「弄潮兒」

01

Redis雖然好,但阿里云為何還力推Tair

全球雲觀察分析指出,Key-Value資料庫按照鍵值對的形式進行組織、索引和存儲,因而帶來了內存資料庫在具體應用中新的提升。在實際落地的用戶案例中,Key-Value存儲表現雖好,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讀寫磁碟的次數,帶來了比SQL資料庫存儲更好的讀寫性能,但也有一定限制,比如適合不涉及過多數據關係業務關係的業務數據。

Key-Value資料庫大家可能了解還是比較多,比如:

Aerospike

LevelDB

Scalaris

Project Voldemort

HyperDex

Berkeley DB

Apache Accumulo

Apache Cassandra

Redis

MongoDB

Memcached

其中,在近年來,Redis的表現尤為突出。這是為什麼呢?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那麼,我們拿Memcached與Redis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分析。作為一個高性能的key-value存儲系統,Redis和Memcached有點類似,為了保證數據讀寫效率,在內存中實現了數據的緩存。

但是,Redis實現了更好的功能:

一方面針對更新的數據,周期性地寫入磁碟,並且在記錄文件中,追加寫入修改操作日誌;

另一方面,與此同時,還進一步實現了master-slave主從同步功能,帶來主從伺服器更高的讀寫效率。此外,在部分場景中,Redis對關係資料庫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Memcached僅僅支持DataTable或者HashTable簡單數據類型,Redis支持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集合)、Zset(有序集合)多種數據類型,實現豐富的數據操作。

為了方便大家使用,Redis為用戶提供了Python、Ruby、Erlang、PHP客戶端。

這麼優秀的Redis,業界傳說由一位出生在西西里島的義大利人antirez發明。回顧一下Redis的前世今生,你不難有一些新的發現。

作為系統管理員,在2004到2006年期間,antirez主要從事嵌入式工作。後來接觸到web,2007年與友人共同創立網站LLOOGG,為了解決網站的負載問題,在2009年開發了Redis內存資料庫。

從2009年誕生至今,Redis已經發展迭代了多個版本,最新的一個主要版本為Redis 6.0.1,於2020年5月2日正式發布。如 Redis發明者antirez所言,這個版本有三最,即迄今為止最能體現企業化、有史以來改動最大、參與開發人數最多。

發展了十年有餘,實屬不易。作為開源的內存資料庫傑出代表,目前Redis成為了全球最主流的Key-Value資料庫產品,應對高並發、大流量、低延遲業務場景,備受業界器重,其高速緩存應用方面表現出來了性能優勢。

Redis雖好,然而開源Redis作為雲內存資料庫,卻有著比較大的局限性。對此,阿里雲智能資料庫產品事業部高級產品專家黃鵬程分析指出:

其一,在Redis Class下構建大容量服務,成本問題已經出現。在分片數較少,單個分片較大情況下,調用Fork同步操作帶來服務不穩,同時持久化帶來服務恢復緩慢,雖然採用主多從的形式來保證服務的可用性,但在多實例下,其管理成本和內部通信成本的開銷增大。

其二,Redis本身持久化數據的能力有限,最新版本推出了RDB和AOF兩種模式來提升持久化能力。然而在實際應用中,Everysecond每秒持久化的形式十分不利於實際應用,特別是將Redis已經作為最終存儲數據的資料庫在應用,一旦出現問題,將波及大量的整體數據。「在一個如10萬TPS高吞吐的場景下,一秒的數據丟失可能就意味著數萬條數據記錄的丟失。」對數據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用戶來說,這是最大的問題。此外Redis緩存+主存儲方式來提升持久化,也帶來數據一致性、主從資料庫開銷等系列問題。

從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分析來看,Redis應對客戶業務快速發展變化上問題頗多。在大容量Redis啟動時,加載持久化文件會耗時很久,緩存無法做到快速恢復。開源版Redis無法同時擁有服務全程高性能和數據持久化。開源Redis的數據讀寫均發生在內存,隨著數據規模增大,內存資源佔用會隨之遞增,而每臺伺服器可使用內存又是一個較小的有限值,因此伺服器數量也隨著被迫快速上升,整體服務成本會大幅度攀升。

此外,當業務進入發展後期,數據量漸成規模,數據訪問頻度會減少,對於開源Redis現有應用架構和邏輯而言,很難降低數據存儲的成本。

想要滿足用戶更多的業務場景,以及更優化的服務成本要求,必然需要解決開源Redis本身帶來的弊端。阿里云為什麼還要推Tair?答案就在此。

02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十二年認真錘鍊Tair

Tair的誕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歷經了十二年的應用錘鍊。

實際上,阿里雲推出的雲原生內存資料庫Tair,源自阿里巴巴集團重點打造的自研Key-Value資料庫,這是一個完全兼容Redis協議的內存資料庫。

2004年,淘寶開始應用緩存技術。最先投入應用的是基於前端頁面的緩存技術,採用ESI來標識可以加速和不能加速的網頁內容片段,有效減少了從服務端抓取整個頁面的次數。

隨著淘寶網的流量快速增長,資料庫的壓力與日俱增,基於後端系統的緩存技術應運而生。從服務淘寶詳情和驗證碼等業務的持久化系統TBStore,到初始服務於淘寶用戶中心的TDBM等,後端系統緩存技術經歷了多個系統與階段的演變,以及經驗的積累。到2009年,這些系統、技術經驗經過進一步的研發創新,融合成了Tair。

2009年4月,作為一款真正的企業級雲內存資料庫產品,Tair正式誕生。隨即應用在淘寶核心業務系統,隨後逐漸進入阿里其他核心業務系統。Tair最早的設計思路源自Redis,很多功能設計也參考了Redis。與此同時,為了方便用戶應用需求,Tair也完全兼容Redis的數據結構和接口API,原來採用Redis的應用可以無縫遷移到Tair。

2015年3月,Tair正式推出阿里雲的雲資料庫Redis產品。阿里雲 Redis 從 2015 年商用以來,一直是全球領先的雲內存資料庫產品,擁有Redis和Tair兩個主要產品,其背後的研發團隊擁有眾多頂級Redis社區Committer,並在Redis全球核心團隊(共五人)中擁有一名核心成員,在Redis技術發展中持續為社區做出貢獻。

2017年11月,Tair熱點散列經過雙十一的考驗,解決了業內緩存熱點難題。

2018年,Tair正式開始投入Intel AEP的研究和使用落地。並成功應用於當年雙11的電商商品核心集群中,大幅降低了成本,成為中國首個在生產環境正式部署應用Intel AEP的產品。不過,當時的Tair軟體層並沒有在AEP上做相關數據持久化和恢復的特性,僅作為緩存使用。

2019年4月,阿里雲的雲資料庫Redis產品在Redis開源社區貢獻排名第三。

2020年9月,Tair正式推出持久存儲系統形態,加速進入多存儲引擎時代。隨著雲上環境的成熟,Tair基於AEP,全新研發了數據持久落地的自研引擎,並融入神龍裸金屬伺服器和雲原生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技術優勢。整體能力上,獲得了近似內存的性能,90%的吞吐能力,而成本降低了30%。同時,從內存的易失性到AEP的持久能力,Tair自研引擎的每個操作都能持久化,大幅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

2020年10月28日,阿里雲正式發布雲原生內存資料庫Tair企業級Redis服務,該系列包含兩種產品形態:持久內存型和容量存儲型。這是Tair系列繼性能增強型和混合存儲型後又一力作。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打磨、完善和改進,如今已經演進到Tair 3.0。Tair全新定位企業級雲原生內存資料庫,全面覆蓋客戶不同業務階段對於Redis性能、功能與成本的更高要求。

Tair兼容原生Redis的數據結構和接口,並具備更大容量規格、fork抖動更低且命令級數據持久化的能力。同時打破了傳統Redis中的數據只能在易失性存儲上進行讀寫的模式,Tair針對客戶不同業務階段的數據存儲要求與服務成本考量,全新實現了持久性更強、成本更低的內存資料庫。

特別是在安全風控的應用場景下,像淘寶、天貓、餓了麼等用戶對於在線風控要求實時性非常高,一旦發現異常用戶行為習慣或異常帳號情況,需要在線實時發現並處理。因而需要將Tair企業級能力和雲原生能力、低成本與彈性能力充分結合,為應用提供風控實時在線的處理能力。此外,Tair具備全球分布式能力,數據在任何一個節點寫入了後,在其它可用區AZ可以實時讀取,這對實現風控實時異常監測帶來非常好的幫助,並且在發生區域故障或者異常時Tair提供切換和恢復能力。

此外,通過Tair雲原生內存資料庫的能力,以及多模型計算能力的支撐,比如阿里雲圖資料庫GDB支持屬性圖模型,而Tair GDB更利於快速發現數據關係,對風控帶來顯而易見的幫助作用。

以內存存儲和計算為基礎,集事務和分析處理於一體,TairGDB、TairCPC等數據模型將實時計算等能力下沉到內存資料庫中,在Tair中實現了多種工作負載,將用戶場景真正在線化、實時化。

全球雲觀察分析指出,Tair經過十二年錘鍊,不僅解決了數據可靠性與各場景中廣泛使用Redis之間的矛盾,同時針對服務高性能與數據可靠性之間的矛盾也得以搞定。更值得一提的是,Tair實現了更經濟的成本,來匹配用戶業務不同階段的服務訪問熱度。

在成交額破3723億元的2020年天貓「雙十一」活動中,訂單創建峰值高達58.3萬筆/秒,雲原生內存資料庫Tair作為「雙十一」關鍵性的技術支撐,應對訂單高峰時的流量壓力,實現在線訪問加速能力,承受住了最高每秒15億次的調用風暴。

在複雜的應用場景下,Tair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適用於熱點場景的Tair熱點散列創新解決方案讓網際網路應用類似於電商、社交等頻繁出現熱點的場景極大降低了應用的開發成本,而且為應用節省了至少2/3為熱點場景預留的資源。

在商品信息等海量熱數據存儲的場景,Tair引入使用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持久內存,使集群整體TCO下降60%的同時,吞吐和延遲能夠滿足場景需求。

據悉,南瓜電影、CC視頻等用戶,使用阿里雲內存資料庫Tair的企業級功能,實現了數據多地域同步,給終端用戶帶去了更極致的體驗。

Tair應戰多次「雙十一」大考,歷經優酷春晚、菜鳥、高德、南瓜電影、CC視頻等業務場景不同規模的應用錘鍊,相對於開源Redis而言,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03

讓數據實時在線,Tair正在撬動一個新時代

當然,作為新一代內存資料庫的代表,Tair已經超過了Redis,實現了從緩存到一個真正內存資料庫的角色轉變,越來越多核心應用除了使用Tair的緩存模式之外,也使用Tair作為數據的持久化存儲方案。

「雲原生、持久化、融合計算,這三大元素的加持,讓內存資料庫的發展正式進入一個新階段。」2020年12月13日,阿里雲資料庫負責人李飛飛在雲內存資料庫峰會上表示,讓數據實時在線,阿里雲的Tair正在引領潮流,加速雲原生內存資料庫時代到來。

進一步分析來看,阿里雲Redis團隊在自研內存資料庫系列Tair中,也是基於當前用戶具體應用需求來創新。畢竟在不同應用場景中,數據訪問速度、數據容量都會不同。針對不同數據溫度場景,從訪問延時、持久化需求、整體成本這三個核心維度考量,基於DRAM、NVM、ESSD三種存儲介質,推出了三種不同Tair形態,來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具體需求。除了最新推出的持久內存型和容量存儲型,Tair還有之前大家比較熟悉的性能增強型。

作為Tair持久存儲系列的兩種產品形態,持久內存型和容量存儲型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將數據放置在非易失性存儲介質上。在資料庫啟動時無需進行數據加載,應用直接訪問相關數據。在寫入數據時也能保證命令級的數據可靠性,寫入一條數據即持久化存入非易失性介質。同時也消除了fork帶來的服務抖動,而對業務應用則保持Redis的通信協議和數據結構與API,對於熟悉原生Redis的用戶可以輕鬆上手。

在硬體選擇上,持久內存型採用了Intel 傲騰持久內存(AEP),容量存儲型採用了阿里雲ESSD雲盤。

英特爾傲騰(AEP)持久內存架構的特點突出,在DRAM內存和塊存儲之間,加入大容量持久內存層,數據不會丟失,同時以高性價比提供出色性能。Tair持久內存型採用Intel 傲騰(AEP)持久內存技術後,兼容絕大部分Redis數據結構和命令,藉助AEP的App Direct模式,實現了高性能下的命令級持久化能力。在價格上,Tair持久內存型相當於阿里雲社區版Redis價格的70%左右,適用於要求高吞吐、低延遲同時對數據可靠性要求高的熱數據存取場景。

然而,對於溫冷數據存取場景,用戶要求更高的數據持久化,以及更高的存儲密度,數據訪問頻率也相對較低。基於阿里雲ESSD雲盤技術,推出的Tair容量存儲型,兼容Redis核心數據結構與命令,滿足用戶超大容量、平均性能有所妥協的溫冷數據存取服務。

在基準性能測試中,其基礎數據類型讀性能中位數約為開源Redis的70%,寫性能中位數約為開源內存版的55%,而服務擁有成本最低可降低至阿里雲Redis社區版的1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結束歷時4個月的資料庫性能大賽上,Tair提煉雙十一熱點場景挑戰和在持久內存上的最佳實踐,攜手眾多業內同行,共同推動持久內存型資料庫的應用和發展。

不過,無論是哪類場景,Tair都支持在線訪問,承擔著超大流量,作為流量的承接地,對於流量的穿透、擊穿和防止本身系統雪崩上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

目前來看,從高訪問強度,到高存儲密度,Tair的產品系列已經覆蓋了全線企業級Redis服務。

在總結Tair整體優勢上,阿里雲資料庫負責人李飛飛歸納為三個方面:

優勢一,支持大規格單實例,價格更親民。單進程可以最大支持到256G,實現集群規模高達64T以上。

優勢二,提供命令級的持久化,架構更簡化。操作寫入即持久存入的過程,遠勝開源Redis秒級持久化的能力。並且可以將原來「緩存加主存」雙重數據存儲架構,實現合二為一。

優勢三,高性能無抖動,穩定更可靠。用過開源Redis的朋友應該都深有體會,其性能抖動令大家感到困擾。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數據安全方面,針對當前用戶面臨各樣的數據丟失、業務邏輯錯誤帶來的商業風險,傳統的定時或手動備份不足以完美應對。Tair不僅有全量的備份和恢復能力,並且在Tair性能增強版本中提供了數據閃回的功能,幫助用戶在其指定時間點上,精準恢復指定實例數據,在數據安全上為用戶實現最高級別的保駕護航。

全球雲觀察分析指出,對於數據安全方面的更多考慮,彰顯出了阿里雲在雲資料庫領域的全局思維。當然,對於阿里雲而言,在資料庫領域的耕耘與布局也非常全面。

作為國內最早推出雲資料庫的廠商之一,阿里雲已經形成了完整布局。包括了:關係型資料庫、NoSQL資料庫、數據倉庫、資料庫生態工具和雲資料庫專屬集群五大產品板塊。

在NoSQL資料庫布局上,一方面,阿里云云資料庫Redis會將Redis作為用戶上雲快速接入、體驗原汁原味開源Redis的雲上服務。另一方面,重點打造自研產品Tair,作為「存算一體化」的企業級雲原生內存資料庫,全面覆蓋客戶不同業務階段對於Redis性能、功能與成本的更高要求。

很顯然,雲計算與大數據的發展勢不可擋,雲原生內存資料庫必然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將改變原有「應用+緩存+持久存儲」的架構模型,通過採用Tair持久內存型方案,進一步簡化架構降低TCO,Tair也將引領「應用+內存資料庫」的新趨勢。

未來,Tair會持續在成本、彈性、計算、企業級方面進一步優化,通過池化的內存存儲來提供多種計算模型和計算能力的支撐,實現存儲計算在內存層面真正的一體化。

2020年11月份Gartner公布的2020年度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估中,阿里雲首次挺進全球資料庫第一陣營——領導者象限,這也是中國資料庫40年來首次進入全球頂級資料庫行列,標誌著國產資料庫正式進入一線行列。

根據IDC的數據,在公有雲市場阿里雲在雲資料庫賽道上營收已經位居全球第三,而就整個資料庫市場而言,在中國市場份額阿里雲位居榜首。

毋庸置疑,雲原生資料庫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Gartner在去年發布的名為《The Future of th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Market Is Cloud》的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傳統的自己部署資料庫的方式已經過時。

雲是未來,所有組織,無論大小,都將越來越多地使用雲資料庫。為此,阿里雲在雲資料庫產品方面的進一步豐富,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就此,在企業級雲原生內存資料庫的發展上,Tair將持續強化雲原生、軟硬體技術結合、數據存儲和計算一體化等核心能力,讓雲原生內存資料庫真正走到大家身邊,不斷滿足用戶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業務發展需要,並貢獻出更大的創新力量。

(by Aming)

- END-

歡迎文末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Aming,全球雲觀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都看到這裡了,加個關注吧!

【阿明】:科技評論專欄作者、科技媒體從業22年、新聞評論年產出上百萬字,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上市公司

相關焦點

  • 第二屆資料庫挑戰賽閉幕,選撥內存資料庫明日之星
    由阿里雲和英特爾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資料庫大賽—Tair性能挑戰賽於12月13日落幕並舉辦頒獎典禮。經過125天的層層評選,最終決出了6支優秀團隊分別獲得了冠亞季軍,其中美國的資料庫領域自由職業者金星獲得本次比賽冠軍。Tair是阿里雲自研的雲原生內存資料庫,專注於多數據結構的緩存與高速存儲場景,接口兼容開源Redis/Memcache。
  • 飛刀:雲原生內存資料庫解鎖存算一體
    「內存資料庫進入了新階段,雲原生,持久化,融合計算是三大特徵」,12月13號,阿里雲資料庫負責人李飛飛在雲內存資料庫峰會上表示,經過多年阿里巴巴經濟體內應用的驗證,今年年初上線的阿里雲內存資料庫Tair進入大規模分享技術和硬體紅利給雲上用戶的階段。
  • 飛刀:讓數據實時在線 雲原生內存資料庫時代到來
    「內存資料庫進入了新階段,雲原生,持久化,融合計算是三大特徵」,12月13號,阿里雲資料庫負責人李飛飛在雲內存資料庫峰會上表示,經過多年阿里巴巴經濟體內應用的驗證,今年年初上線的阿里雲內存資料庫Tair進入大規模分享技術和硬體紅利給雲上用戶的階段
  • 雲原生、存算一體、持久化,阿里雲內存資料庫Tair出世不凡
    (文/鄒大斌 )2020年「雙十一」已經落幕。數據顯示,11 月 1 日至 11 日天貓「雙十一」訂單創建峰值達58.3 萬筆/秒,11月1日0點-11日零時30分,天貓成交額破3723億元,雙雙再創新高。阿里天貓系統再次通過這場一年一度的「大考」。
  • 【線下首場免費報名啦】阿里雲2020雲內存資料庫峰會 年度開發者的...
    為了讓更多開發者解決應用面對的困惑,感受雲內存資料庫的使用之美。阿里雲首場線下雲內存資料庫峰會即將亮相北京,本屆峰會以「實時在線、數智未來」為主題,聚焦雲原生內存資料庫的技術與理論,凝聚行業界、學術界領袖大咖,知名企業技術leader和開發者,資深媒體等共議雲原生內存資料庫的趨勢發展和實踐,並且還將震撼發布雲內存資料庫白皮書,與廣大業內人士共同定義未來5年的雲內存資料庫的發展新思路。
  • 雲主機的13G內存去哪裡了 聊聊Hugepages大頁內存管理
    一、雲主機13G內存被無故佔用今天群裡的小夥伴在巡檢雲主機時發現一臺雲主機的內存監控報警了,登陸該雲主機系統後發現系統內存被莫名佔用了13G,空閒內存為「0」,所以導致監控報警,如圖一所示:圖一 內存使用截圖接著小夥伴查看了進程相關信息,如圖二所示
  • 對話巨杉資料庫核心研發:分布式資料庫修煉之路
    分布式資料庫是當前資料庫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一直以來資料庫的核心研發都是十分神秘的團隊,作為巨杉資料庫幕後的隱士高人,他們對資料庫發展以及資料庫研發團隊的看法是什麼呢?本文我們就由一位巨杉資料庫的技術「老江湖」向大家分享分布式資料庫自研之路。
  • 巨杉資料庫SequoiaDB巨杉Tech|分布式資料庫千億級超大表優化實踐
    集群規模評估與硬體配置搭配在資料庫集群規劃伊始,需要通過調研資料庫集群支撐應用規模、系統定位和業務長期發展規划進行摸底,用以評估集群規模以及各伺服器的CPU、內存、硬碟、網卡的合理搭配。精準的評估一個資料庫集群規模,是一個宏大且複雜的綜合工程,需要有的業務需求評估數據加以支持。
  • 精選實踐|愛奇藝實用資料庫選型樹:不同場景如何快速選擇資料庫?
    Couchbase 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用的比較少,一開始我們是把他當做一個 Memcached 來使用的,即純粹的緩存系統。但其實它性能還是比較強大的,是一個分布式高性能的 KV 系統,支持多種存儲引擎 (bucket)。
  •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打開APP 一文讀懂三相電原理及其接法大全!
  • SequoiaDB 巨杉資料庫 v3.4 版本正式發布 分布式交易場景性能...
    進入深秋,北風一遍一遍地吹,隨著大家陸陸續續穿上了秋褲,SequoiaDB 巨杉資料庫在深秋給大家帶來了「一把火」。SequoiaDB v3.4 於近期正式發布啦!分布式交易場景性能大幅提升SequoiaDB 巨杉資料庫 3.4版本正式發布,SequoiaDB v3.4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在分布式交易場景下的性能提升。
  • 阿里技術分享:阿里自研金融級資料庫OceanBase的艱辛成長之路
    3、相關文章《阿里技術分享:深度揭秘阿里資料庫技術方案的10年變遷史》《微信後臺基於時間序的海量數據冷熱分級架構設計實踐》《現代IM系統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儲方案探討》《騰訊資深架構師乾貨總結:一文讀懂大型分布式系統設計的方方面面》
  • 專訪巨杉資料庫王濤:企業級分布式資料庫如何快速落地大數據
    其產品SequoiaDB巨杉資料庫是一款支持SQL、高並發、實時性、分布式、可擴展、靈活存儲的操作型NewSQL資料庫。在上周的2016BDTC大數據技術大會上,巨杉資料庫聯合創始人&CTO王濤做了"NewSQL資料庫技術與企業級應用"的專題技術分享。在會後,王濤也接受CSDN專訪,就巨杉的最新進展和最新的產品亮點以及企業對大數據需求變化做深入溝通。
  • 雲資料庫市場再起風雲,SAP HANA Cloud落地阿里雲
    SAP HANA的誕生,源於內存計算,可以讓業務數據存儲在內存之中,從而實時響應業務需求,還可以在內存中同時處理OLAP與OLTP兩種需求,這就解決了傳統上需要兩套資料庫的系統架構複雜度,同時極大增強了實時性。
  • 一文讀懂銀行承兌匯票什麼是承兌、分類及注意事項
    一文讀懂銀行承兌匯票什麼是承兌、分類咱們算一筆帳,甲方給銀行承兌的情況下,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期,假設是半年期的,今天結款可以給半年期承兌,給現款遙遙無期,那半年後承兌到期就可以解付出全款出來一文讀懂銀行承兌匯票什麼是承兌、分類3.接受承兌的時候要注意哪些?
  • 一文讀懂如何科學餵食皇家狗糧
    一文讀懂如何科學餵食皇家狗糧對於寵物來講,狗糧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總結關於皇家狗糧一些實際問題。最主要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給狗狗餵狗糧呢?
  • 12306:分布式內存數據技術為查詢提速75倍
    12306發現GemFire分布式內存數據平臺就是這樣一種技術。  GemFire分布式內存數據平臺的技術原理如上圖所示:通過雲計算平臺虛擬化技術,將若干X86伺服器的 內存集中起來,組成最高可達數十TB的內存資源池,將全部數據加載到內存中,進行內存計算
  • 一文掌握結構化資料庫建表的思維與SQL技巧
    【0】引言當下流行的主流關係型資料庫不外乎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但對它們的數據表操作都離不開SQL語句。先看下面一張數據表:我們看到在這樣一張表應該問的問題有:這樣的二維表是否可以寫入關係型資料庫?關係型庫的表結構要如何設計?
  • 內存攻擊技術及檢測 - 悅文天下
    駐留在內存中的惡意軟體利用內存進行攻擊是一種以多種形式出現、已經存在了十多年的攻擊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流行,也反映出了基於內存的技術成功地避開了安全產品和從業者檢測的現狀。一、內存攻擊技術內存攻擊技術包括:Shellcode注入、反射式DLL注入、內存模塊、進程冷注入(Process Hollowing)、模塊重寫以及 Gargoyle內存掃描逃避技術,共六種。
  • 當分布式資料庫遇上開放伺服器 LinuxONE
    可以說,當分布式資料庫遇上 LinuxONE,分布式資料庫對更強一致性的追求,能夠輕鬆得到提升。LinuxONE 和分布式資料庫的組合,就是一對黃金搭檔。LinuxONE 在硬體層面,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底層支撐平臺,從而在「相同的簡單易用」基礎之上,可以帶給客戶「與眾不同的能力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