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敦,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城市,一個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的天涯海角。是南非的首都,也是南非的第二大城市,位於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於世,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為開普敦是歐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美倫風情的教堂、荷蘭韻味的莊因,法蘭西情調的小鎮、前萄牙式的酒窖……多元的歐洲殖民地文化色彩,使其被稱作「小歐洲」。去過開普敦的人們大多都會替那裡的心理醫生擔憂,不知他們會不會失業,因為實在找不到需要他們的理由。生活在開普敦的人,若有什麼煩惱,只要去海灘看一眼可愛的企鵝,煩惱就會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企鵝灘,開普敦的西蒙鎮和開普角之間的伯爾德斯海灣,數以千計的非洲企鵝生活在這裡。非洲企鵝不同於南極企鵝,這裡的企鵝叫做「黑足企鵝」,羽毛細小,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之間還有一到兩條的黑色橫紋。皮下面的脂肪很厚,看起來腹部特別豐滿,尤其可愛。若不是與企鵝擦肩而過,人們大概不會想得到,人與自然競也可以如此和諧地生存在一起。一隻只挺著白白肚子的企鵝,擺動著兩隻退化得猶如小手的翅膀,在遊人身邊搖搖晃晃,如往常般進行著自己的活動。距離企鵝海灘不到200米的地方,是一處白巖石包圍著的舒適海灘,幾乎沒有海浪。喜歡遊泳或者潛水的你,盡情邀遊在蔚藍海水中,時不時還會與正在水中覓食的企鵝相遇。遊累了在海灘上坐下來發發呆,不經意地望望遠方,除了一望無垠的大海,另一方向大概就只有一座山了。
無論你在開普敦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一塊巨大光禿的山巖高高聳立著,連綿11公裡,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平面光滑的大桌子,這就是桌山。桌山是一座頂部平坦的砂巖山,海拔1086米,開普敦市鋪展在它的腳下,站在山頂即可一覽開普敦全貌。桌山為開普敦遮擋著來自大西洋的寒風,使其成為全球氣候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自1497年達伽馬在開普敦登陸之後,來自歐洲的船隻就把這裡當做東方航線上一個上岸休憩和補給的停靠站,開普敦也因此被稱為「海上客棧」。
由於地形和氣流的作用,桌山上經常雲霧繚繞,每當這個時候,當地人便說是上帝鋪好了「桌布」開始用餐了。在天快黑的時候很容易看到桌山雲海的奇異景色,整個山頂被厚厚的雲層籠罩起來,有的遊人開玩笑說「仿佛世界末日一樣」來形容這樣的景色。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桌山雲捲雲舒,該是何等閒散酒脫的享受?低頭看山腳,澄澈幽藍的維多利亞海灣波光粼粼,零星的幾艘遊輪還在趕路,海岸邊更多的一排排白色的遊輪整齊地停泊著。夜的燈光倒映在水中,跟著輕輕的水波跳躍著,將城市的夜撥動得有些迷離夢幻。
從桌山往南看,是一望無際的海岸線,一直通向好望角。好望角是大西洋與印度洋冷暖氣流的分界線,氣象萬千,景象奇妙。湛藍的天、深藍的海、黃的礁石、白的浪花、清爽的海風明麗的陽光、一群群飛的海鳥……一幅寧靜而壯闊的圖畫,吸引著所有遊人的目光不肯移開。面朝無邊的大海,閉上雙眼深呼吸,還有什麼結是解不開的呢?除了海灘的柔軟舒適和企鵝的憨態可掬,除了桌山的雄偉磅和好望角的浩瀚蒼茫,開普敦還有著可與舊金山相媲美的寧靜美麗。開普敦東部約40公裡的斯特蘭堡小鎮,有著南非「波爾多」之稱,是世界馳名的開普敦葡萄酒原產地。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1639年由當時總督號召農夫到此開墾葡萄園創建而成。狹長葡萄酒之路悠您通向遠方,兩岸儘是連綿的青蔥莊園。有星星的夜晚,高高的散發著葡萄果香的葡萄架下是否有情人正浪漫幽會?開普敦西部的法國小鎮被人們稱作南非的「普羅旺斯」。小鎮建於1687年10月,由一名叫斯提爾的法國人始建的。次年,176名來自法國的胡格諾教徒遠渡重洋,來到南非逃避宗教迫害。他們帶來了法國的葡萄種、釀酒術、建築和生活方式,從此為這片小鎮塗上了濃墨重彩的法國色彩,讓這座風景秀美的小鎮美酒飄香。青的山、蔚藍的天、潤綠的山坡、平整的葡萄園,歐洲風情的小屋逶迤小鎮街道兩旁,房前屋後各色鮮花盛開,馬兒和鴕鳥悠閒地在草坪上敬步......這一切,是否讓你誤認為到了歐洲?
因為生產葡萄酒,這裡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酒吧。法國小鎮的一座教堂前,各街環布的是一排咖啡屋啤酒吧,或許你都不敢相信那裡滿座的是神態淡然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只悠閒地坐著,看看夕陽和飛鳥,很少說話,那種自然的靜謐和恬淡的內心,吸引著每一個到此的遊客:在這兒蓋幢草房,種點花草,早上遛鳥,午後品茶,晚上練練毛筆字再喝點老酒,以此終老,你的內心是不是也有了這種念想?也有人說來到開普敦,未到過分布在市郊小鎮的地下酒吧就不算完整地體驗過開普敦。地下酒吧的熱烈氣氛和歡快之情,或許是專屬於年輕人的開普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