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經寫過這麼一句話「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其中,「此地」指的是泉州,從最初建成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成為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有「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福建有個規模不小的寺院,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但香火還很旺盛。
泉州作為中國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唯一起點,現在泉州依然是福建最大的強市,因為2019年泉州GDP總量達到9946.66億元,連續21年位居全省第一,實力不容小覷,素有「佛國」之稱的泉州,自晉隋以來,見證了佛教的興盛和寺廟的眾多,有史料記載的寺廟有400多座,保存下來的大約有200多座,其中開元寺是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座,開元寺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始建於初唐二年(68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開元寺原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現在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文物,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廟,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7.8萬平方米,相傳開元寺鼎盛時,有數千人,海內外高僧雲集於此,所以泉州被稱為「泉南佛教國」,開元寺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桑蓬古蹟、甘露戒壇等,其中甘露戒壇與北京戒臺寺、杭州昭慶寺並稱中國三大戒壇,主樓是大雄寶殿,建於唐二年,唐、南宋、元、明時期曾數次受影響而重建,是明代崇禎十年間的建築,86根大石柱,有百柱殿之稱。
開元寺的標誌性建築是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的兩座石塔,即鎮國塔和仁壽塔,俗稱東西塔,是泉州古代最高的建築,東西塔每層嵌有16幅佛像浮雕,兩塔共有160幅浮雕,其中象徵東方大媽世界的東塔分為五層,代表佛教修行的五個境界,西塔象徵西方極樂世界,也分為五層,代表「從四面八方上下十個世界」。
開元寺吸引了來自十個地方的成千上萬的僧侶、信徒和遊客,尤其是每年農曆26日,那裡的白凡之聲充滿了人和山,在春天的南方有佛教的景象,開元寺仍然是4A級風景名勝區,免費向公眾開放,那麼對於福建有個規模不小的寺院,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但香火還很旺盛,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