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2020-12-08 漢字趣談

《菜根譚》由明朝洪應明編著的語錄世集。書名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

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所成就。

也是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思想的衍生。

《菜根譚》成書後並未廣泛流傳,直到近些年,被人從故紙堆中翻出,披上傳統文化外衣,流行開來。

書中摘錄了大量古籍名句、先哲格言,分享幾則如下: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副對聯。

語言簡單,卻畫面感極強,意境高遠,令人一見忘俗,其中蘊含佛、儒、道三家的思想。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表現的是儒家理想境界——保持著精神的自由,身懷屠龍之術,審視治世能強國的機會,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富與貴對我而言,不過像庭前的花一樣,花開、花落也是平常事。

去留無意反應的是道家的淡泊名利、清靜無為思想;

望天上雲捲雲舒蘊含佛家的超然物外,一切如夢幻泡影思想。

寵辱不驚一詞並非這個對聯首創,晉朝潘嶽《在懷縣》詩中有出現: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到了唐朝這個才正式誕生。

《新唐書 盧承慶傳》記載:盧承慶做吏部官員時,負責官員KPI考核。有一官員負責運糧,不幸運糧船沉了,盧承慶考核時給了「中下」。

這個結果,等於升職、加薪、獎金全部泡湯,但這個官員就對此漠然置之,既不沮喪,也不抱怨,更沒有四處求人改動考核結果。

後來,盧承慶感覺考核過於嚴苛,將考核結果改為「中中」,並通知了當事人,該官員依然無動於衷。盧承慶稱讚其品性,誇他寵辱不驚,將考核改成了「中上」。

寵辱不驚一詞再向上追溯,源頭出自《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辱若驚」的意思是不論受寵、受辱,都心驚肉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受寵、受辱者地位天生低人一等,是被動接受上一級給予的寵、辱。

所以不論是被肯定,還是被批評,心中都患得患失,因為太在意自身的名、利、權、情了。

寵辱不驚」與「寵辱若驚」,一字之差,不但意義有180度大轉彎,境界更是無限升華,從沉迷轉變為超脫 。

但知易行難,以我淺薄的歷史知識,只找到漢初張良能做到寵辱不驚

不知為何每次看到「寵辱不驚」這一詞,就會想到蘇軾,儘管明知兩者完全不匹配,但在腦海中依然將這個標籤貼到他身上。

即使他早年沒有達到這種境界,中年以後,經歷仕途的挫折,面對人生低谷,他以樂觀精神做到了寵辱不驚。

我們先看看蘇軾「寵辱若驚」的一面:

《東坡志林》中記載一個蘇軾與佛印的故事。

某日蘇軾做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派遣童子送給佛印,炫耀自己禪境深厚。佛印看後回復「放屁」兩字,讓童子捎回。

蘇軾看後怒尋佛印理論,到廟門時,看到門上貼一紙條,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軾羞愧返回。民間類似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這大概都是佛印自己杜撰的。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湖州,政敵不甘心輕易放過他,從他給皇帝謝恩表和詩集中,找尋模糊字句,誣告他誹謗皇帝,包藏禍心,預治他死罪。

彈劾由御史臺發起,因御史臺內種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這場文字獄就被成為「烏臺詩案」。

蘇軾在湖州上被捕,在押送他回京城受審途中,他曾想過跳江自殺。

到了御史臺的監獄,長子蘇邁每天給他送飯,兩人約定暗號,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聽到壞消息,就送魚。

有幾天,蘇邁出去借錢,委託朋友送飯。朋友不知道他們的暗號,送去燻魚,蘇軾大驚,認為兇多吉少,措辭極其悲慘地給弟弟寫了訣別詩。

最終在眾多官員的求情之下,給蘇軾定了個「譏諷政事」的罪名免於死罪,貶去黃州。

東坡雪堂

公元1083年,蘇軾到黃州已經3年,一家人沒有經濟來源,靠城東十畝貧瘠的土地生活。

烏臺詩案讓蘇軾仕途進入了低谷,作為一個以出將入相為己任的讀書人,政治生命的終結等於已經失去生存的意義。

但此時的蘇軾,並沒有沉淪,他以城東薄田為自己重新命名——蘇東坡。

至此,蘇軾已死,蘇東坡新生,功名利祿暫且放下,詩酒田園是我的生活。生命升華了,《念奴嬌 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千古名篇誕生了。

精神躍遷了心境必將不同,寵辱不驚我是這樣看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的自由,從來不是來自肉體,蘇軾向我們展現了什麼是來自精神的自由。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此時的蘇東坡,他做到了!

你認為歷史上還有誰做到了寵辱不驚?

相關焦點

  • 孟晚舟,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指的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 孟晚舟,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指的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文/曹輝《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捲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副對聯。語言簡單,卻畫面感極強,意境高遠,令人一見忘俗,其中蘊含佛、儒、道三家的思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表現的是儒家理想境界——保持著精神的自由,身懷屠龍之術,審視治世能強國的機會,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富與貴對我而言,不過像庭前的花一樣,花開、花落也是平常事。
  • 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
    原創 文/曉斐《菜根譚》有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講的是人生的一種清靜界。當執著於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時,就會升起無盡的煩惱。因獲得內心歡喜的而雀躍,因失去內心在意的而沮喪。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表現的是儒家理想境界——保持著精神的自由,身懷屠龍之術,審視治世能強國的機會,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富與貴對我而言,不過像庭前的花一樣,花開、花落也是平常事。
  • 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
    原創 文/曉斐《菜根譚》有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講的是人生的一種清靜界。當執著於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時,就會升起無盡的煩惱。因獲得內心歡喜的而雀躍,因失去內心在意的而沮喪。
  • 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的淡淡情懷
    心中是一種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空雲捲雲舒,去留無意的淡淡情懷。看淡一切,從容而活,平淡是真,健康是富。當看透了一切,心胸寬廣了,性格豁達了。坦然的面對一切,靜靜的享受人生不再對一些事情耿耿於懷,不再對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不會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夢幻裡做夢,不會在不必要的人或事情上浪費時間。遠離虛偽,擁抱真誠,做真實而喜愛的自己。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捲雲舒
    人生不論是在躍起的頂點還是跌落的深谷,要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豁達。人生總會起伏,不要在低洼裡一蹶不振而止步不前,也不要在巔峰上得意忘形,而摔落崖底。豁達、樂觀、積極的心態讓我們遇事更加沉著,待人更加的謙遜,從而讓我們在人生起伏中從容面對得失。
  • 人生如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
    古人云:茶氣猶如人之雅氣。於是乎,文人舞墨,僧人操課,隱士修心養性,好友相聚小敘,幾乎無茶不成禮。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邀上三五知己好友,一壺茶,和知己朋友說說話,暖胃貼心又舒心。美好的時光就在飲茶中慢慢的流逝。
  • 吳三大書法: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德風堂收藏吳三大書法作品欣賞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是一種境界,源於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出自陳繼儒《幽窗小記》·洪應明《菜根譚》。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 寵辱不驚 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 看天上雲捲雲舒
    菜根譚 明【洪應明】晝閒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寵辱不驚,看庭前看開開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雲舒,心無掛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淨。【閱文書評】白天在寂寥無人的地方,聽幾聲鳥兒婉轉的歌唱,心裡變得清明通透;夜晚在寧靜高遠的天空,看一片雲彩在夜色中舒展捲縮,頓覺眼界大開。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於是,人們急不可耐地追名逐利,唯恐落於人後; 抓緊一切眼前的東西,就是不肯放手。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願你的生命多一點從容。 別那麼急躁,別那麼固執,靜下來,平和地看待世界,細細地品味生活。 也許,你的人生會大不相同。
  • 閒看花開花落,漫隨雲捲雲舒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是在陳眉公輯錄《幽窗小記》中記錄的明人洪應明的對聯 洪應明是《菜根譚》的作者,因此,《菜根譚》中錄入了這句話所以,最早的出處是:《菜根譚》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 寵辱不驚,看庭院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二,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三,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如煙。四,歲月無痕,浮生若夢,唯有你拂去的雪花,依然守候在記憶裡,編織著亙古的纏綿,那曾經凋零的希望與月光不斷磨擦,漸漸燃起,在風中搖曳。
  • 人生如茶,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
    古人云:茶氣猶如人之雅氣。於是乎,文人舞墨,僧人操課,隱士修心養性,好友相聚小敘,幾乎無茶不成禮。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邀上三五知己好友,一壺茶,和知己朋友說說話,暖胃貼心又舒心。美好的時光就在飲茶中慢慢的流逝。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半生已過,越來越覺得很多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重要,想一想,就算了,世事如煙,滄海桑田,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對於那些看不透的,難以放下的事情,我選擇了不去理會,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會讓一切過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瘋狂地喜歡上了這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 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
    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1: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無法讓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樣。所以不要苛求別人,不要埋怨自己。11:睜開眼,讓晨光妝扮你的笑臉;推開窗,讓晨風送你清爽舒暢;刷一刷,讓好心情燦如晨花;洗一洗,讓新的一天快樂如意!看一看,讓祝福與你相伴。早安!二12:????舒服就靠近,累了就遠離。跟誰在一起舒服就跟誰在一起,這個世界已經讓人很累了,至少自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活得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 吳三大書法: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德風堂收藏吳三大書法作品欣賞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是一種境界,源於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出自陳繼儒《幽窗小記》·洪應明《菜根譚》。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 《菜根譚》: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然處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句話裡面的豁達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沒有能夠領會到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臉上的笑越來越少,你的雄心壯志也早已不見。你開始過度的重視別人對你的評價,你會對人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自我懷疑很久。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句話的關鍵其實是讓我們專注我們的自身,我們也應該學會去專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