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全球最大的柑橘苗圃基地、全球最大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中心;完成亞洲首條10萬噸NFC派森百鮮冷橙汁加工生產線技改擴能;以柑橘產業為支撐,現代農業核心科技為引領,柑橘田園為本色,發展休閒觀光、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產業,描畫鄉村振興動人篇章……
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作為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立足「田園」本質、做好「綜合」文章,致力打造成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佼佼者。
▲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七彩稻田」美景。 毛幼平 攝
「金字」招牌點亮振興路 「虹吸效應」成就大平臺
走進設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柑橘文化時空館,人們可以從這座大型展覽館了解到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柑橘業發展軌跡,領略從全球各地收集的400多種柑橘標本的多姿多彩。
忠縣是全國最適宜發展柑橘產業的生態區域之一,柑橘種植面積達36萬畝。2017年7月,「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正式被確定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在市、縣兩級的高度重視下,「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18.6平方公裡,涉及新立、雙桂2個鎮10個村(社區),常住人口3.58萬人。項目空間布局「一鎮、三廊、四區」,即打造新立「柑橘特色小鎮」;建設橘鄉人家風情廊道、環青龍湖慢行廊道、田園馬拉松廊道;創建智慧柑橘示範區、柑橘文化博覽區、橘鄉荷海休閒區、三峽花卉植物園區,構建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運行六大支撐體系。
利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國」字號「金字招牌」,忠縣創新性發揮田園綜合體集聚項目和資源要素的「虹吸效應」,在集聚項目、人才、資金和技術方面亮出大手筆。
大平臺承載大項目,支撐大產業發展。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柑橘特色產業基地1.6萬畝,著力完善柑橘產業基礎設施;總投資6100萬元,依託國家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忠州柑橘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打造集產、學、研、孵化於一體的柑橘產業國際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的全方位柑橘技術協同創新輸出平臺;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品質優勢,打造忠縣柑橘產業數位化發展平臺,籌建智慧柑橘研究中心、柑橘交易中心、柑橘大數據中心,為柑橘產業植入「數據+電商+金融」網際網路技術;突出柑橘文化、民俗風情,打造新立「柑橘特色小鎮」;建成集柑橘歷史、柑橘技術及成果展示的柑橘文化大型展覽館和柑橘科普教育基地——柑橘文化時空館,接待遊客近百萬人。
▲ 柑橘文化時空館收集世界各地400多種柑橘標本,成為國內收集柑橘品類最全、品種最多的柑橘文化大型展覽館。 毛幼平 攝
開門辦園,加大政府投入,撬動社會資金,創新金融、社會等資本參與方式,促進多元主體和要素資源向項目區集聚。「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開工建設以來,共計建設項目45個,總投資10.428億元,其中,政府主導類基礎設施項目投資7.0485億元,引導市場類社會資金投入3.3795億元,「一鎮、三廊、四區」框架基本建成;大力招商推動多元主體向項目區集聚,成功引進上海信澤「田園綜合體核心IP主題樂園和示範民宿集群」等5個項目落地,協議引資達29.2億元;引進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院士團隊,協同建設中國柑橘教學實踐基地和中國柑橘專家大院;項目區土地集約化規模經營達到95%,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9家,形成「大園區+小單元」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鍛造柑橘產業「硬核」 科技賦能綠色田園
「 『三峽橘鄉』打造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綜合利用』的柑橘產業鏈,核心產業支撐力強,在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中優勢突出。」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牟其林表示。
近年來,「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在鍛造柑橘產業「硬核」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制定柑橘產業系列企業標準21個,十大柑橘技術被行業廣為應用;柑橘育苗、品種、建園、田間管理、NFC橙汁生產五大標準通過採用國際標準驗證確認;建立三峽柑橘脫毒容器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250萬株,成為全球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柑橘脫毒容器育苗基地;建成全國橙汁加工中心,年加工鮮果柑橘5萬噸,生產橙汁2萬噸, 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現代化柑橘皮渣利用加工廠,實現加工產值6億元。
據牟其林介紹,忠縣依託「三峽橘鄉」田園體柑橘產業核心支撐, 於2017年10月建成運營了「柑橘網」,開發了柑橘全產業鏈「數據+電商+金融」三大功能,在全國各地建立多個線下運營中心,線上交易額突破20億元,促進現代數字科技向項目區集成。
▲ 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位於「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區,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派森百」是原榨橙汁知名品牌,獲評「中國馳名商標」。劉早生 攝
推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區組織科研力量開發皮渣有機肥、皮渣豬飼料、橙皮切丁等高附加值產品,年產柑橘皮渣有機肥、豬飼料115萬噸,橙皮切丁500噸;大力發展林上蜂、橘園雞、橘香豬等特色生態種養業,推動柑橘產業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全面實施綠肥還田、生態循環、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綠色防控,發展苕子綠肥1.5萬畝,節水灌溉農田1.5萬畝。
結合項目區生產發展實際,攻克科研難題,推進產業基地水肥一體化、山地機械化、管理智能化。在項目區,有關部門組織企業成功破解橙汁加工、病蟲綠色防控、山地果園機械化作業等重大發展難題,生產果園畝產值達1.5至2萬元,成為全國柑橘病蟲綠色防控及機械化作業和全國柑橘產業數位化樣板。
「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同心繪就大美畫卷
白牆灰瓦橘樹間,秀美荷塘入畫來。在新立鎮桂花村,三鬥丘人居示範點已成為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實踐文創基地。能容納近千人的鄉村大舞臺、靜謐秀美的荷花池和獨具忠縣民俗風情的民宿,洋溢著難以掩飾的田園魅力,吸引著眾多遊客紛至沓來,也吸引了一批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的忠縣籍人士來到這裡創業和投資。
田園綜合體開展建設後,項目區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新立場鎮房屋改造15萬平方米,打造「鄒家院子」「三鬥丘」「冉家灣」等3個示範民宿集群。
牟其林介紹,項目區建成田園馬拉松廊道21.3公裡、橘鄉人家風情廊道6公裡、環青龍湖慢行廊道5.6公裡,馬拉松環道串連10個村莊田園景觀,三大廊道構成綜合體骨架支撐,也促進了柑橘田園與休閒觀光、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的有機結合,豐富了業態,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加銷研學旅」六位一體產業鏈。
▲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區美麗田園一角。(「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建設指揮部供圖)
▲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充分發揮促進產業融合的功能,大力發展健身休閒產業。 毛幼平 攝
依託柑橘產業優勢、文化資源優勢和產品特色,「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積極開發文化博覽、體育健身、研學旅遊、科普教育等新業態,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特色農家樂、特色民宿等項目,農商文旅融合風生水起。「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建成柑橘四季採摘園、橙汁體驗館、柑橘盆景大觀園,打造柑橘「七彩稻田」「花果同樹」、千畝「橘鄉荷海」等田園景觀,累計接待遊客50餘萬人次;成功舉辦2019「三峽橘鄉」田園馬拉松長跑、山地自行車賽、荷花文化節和「忠橙」藝術節等賽事節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參賽者和遊客。
「整合5000萬元財政資金補助項目並推進股權化改革,投入7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區農民以土地流轉、股權分紅、返聘務工、輔助創業等方式實現充分參與、受益,年勞務工資收入可達8000至10000元。」牟其林介紹說。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全面建成後,預計年可實現綜合總產值35.5億元,直接間接帶動農民就業1萬人,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
城鄉統籌發展網-農家科技雜誌社記者 賴義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