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海,人們的第一印象是高樓大廈,其實在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背後,也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尤其佛教文化更是舉世聞名,擁有多座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寺廟。其中坐落在寶山區羅店鎮練祁河畔的寶山寺,佔地面積17.3畝,是上海市規模最大的寺廟。
寶山寺始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間寺廟幾度興廢,僅存天王殿和大雄寶殿。2005年,為配合羅店老鎮改造,寶山寺決定移地重建,經歷五年多的精心打造,一座晚唐宮殿式建築風格的寶山寺又重新屹立在美麗的練祁河畔。
新建的寶山寺共有房屋殿宇240多間,採用傳統伽藍縱軸式布局,通達自然,天地融合,體現出佛教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思想。沿著蓮花池上的拱橋拾級而上,古樸厚重的天王殿、鐘鼓樓巍峨矗立,東西連廊迴轉,蔚為壯觀,讓遊人瞬間仿佛夢回大唐盛世。
值得一提的是,寺內所有建築均採用非洲紅花梨木,按照古籍《營造法式》以純手工榫卯搭建,沒用一顆釘子,而且各個構件的規格都不相同,工藝十分複雜奢華。據僧人介紹,寺內的每根柱子都是由一棵樹幹製作而成,其中大殿內的殿柱高達十幾米,直徑超過60釐米,樹齡長達千年之久。
上海是彌勒佛在人間修行的道場,因此寶山寺的天王殿也被稱為「人間兜率」。與國內其它寺廟不同的是,天王殿內供奉的彌勒菩薩,是其在兜率天修行的本相,又稱「天冠彌勒」。這尊銅鑄貼金佛像頭戴五佛冠,跏趺而坐,面相莊嚴慈祥,具有五智圓滿之德。
天王殿的後面,就是寺院的核心建築——大雄殿。這座氣勢雄渾的殿宇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完全仿照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唐代木構建築、有「中國第一國寶」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修建,殿前屋簷挑出長達4米,鬥拱撐起挑出的屋簷,猶如展翅的大鵬,給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覺。
大雄殿內部結構也與佛光寺大殿完全相同,集彩塑、壁畫、題記、經幢於一殿,正中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迦葉、阿難二位尊者侍立兩側,左右兩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五尊聖像均為銅鑄貼金(衣服採用金箔,皮膚採用泥金),莊嚴無比。
大雄殿右側的觀音殿充溢著濃鬱的宗教藝術氛圍,殿內供奉的銅鑄水月觀音坐像,雍容華貴、法相莊嚴,姿勢自然優美,在國內寺院中並不多見。據介紹,這尊觀音像最初是先進行安座,然後再加建殿頂和殿門,由此可見寶山寺修建工程之巨大。
在寶山寺重建的這五年期間,上海人大多都不知道,這樣的低調和定力,在今天是非常少見的。與附近人聲鼎沸的美蘭湖景區相比,莊嚴肅穆的寶山寺讓遊人如入心靈純潔之地,有人說香火不旺的寺廟燒香一般都比較靈驗,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