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夜景。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柯銘錕)11月28日,《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發布,全國709個城市有84個城市上榜,黃石(大冶)榜上有名。
黃石,鑲嵌在長江中遊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能成功當選中國宜居宜業城市,與黃石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提升密切相關。
近幾年來,黃石市老城優化提檔升級,新城靚麗儀態萬方,沿江湖岸風光優美,高樓迭起繁華現代,公園廣場景致怡人。從沿江發展到「環磁湖」再到「環大冶湖」發展,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進入新時代,黃石開啟圍繞「五大目標」,推進「五大轉型」的新徵程。今天的黃石,正向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邁進。
城市空間布局拓展優化。通訊員供圖
按照「拓骨架、通經絡、提標準」的總體思路,構建了「快捷內環、快速中環、高速外環」的「三環七射」交通骨幹路網戰略發展規劃,實施了中心城區「行車難、停車難、行路難」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大力謀劃和實施道路建設工程。
新建園博大道、奧體大道、經三路、濱湖大道西段、2座跨大棋路立交橋、勝陽港過街天橋、月亮山隧道等道路和橋隧,對湖濱大道、廣州路、花湖大道、東方大道、京華路、大智路、青龍山路、湖濱二巷、黃岡路、花徑路、愛民路等15條主次幹道、23條微循環道路進行刷黑改造,新建人行過街天橋5座。
城市道路總長868公裡,總面積1869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1.74平方米,城市道路通行環境明顯改善,城市「三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磁湖溼地公園,城市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通訊員供圖
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長江大保護和城市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全市「五邊三化」工程,對長江邊、河湖邊、城區邊、幹道邊、集鎮邊等五邊區域進行潔化、綠化、美化。
利用亞行貸款資金完成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三湖」治理,實施磁湖南岸生態修復、磁湖下遊溼地工程。大力實施鄉鎮生活汙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 27個建制鄉鎮的汙水處理廠均已實現通水試運行,累計建設收集管網536公裡。所有建制鄉鎮鎮區及周邊農村的生活汙水將得到收集處理,實現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全覆蓋。
黃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從2015年的90.9%到2018年的93.5%,汙水處理能力達到29.5萬噸/日,磁湖水質從2015年的劣五類提高到目前的三類水質達到95%。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成果豐碩。建成了以柯爾山白馬山、磁湖上遊溼地為代表的城市綜合性公園4個、各類小型特色公園和城市口袋公園38個,新增和改造城市綠地面積31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9.4%、12.05平方米。
尤其是柯爾山白馬山公園建成開放,不僅為市民群眾打造了一個集休閒、觀光、遊玩、健身為一體的好去處,還極大的提升了城市品質和形象。先後規劃並啟動了11條、全長38.45公裡的綠道建設,完善了一批生態護岸、雨水草地、雨水溼地、雨水循環利用等海綿城市設施。
幾年來,黃石以創文明城和迎省運會為抓手,全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四季有花,處處是景,城市環境面貌發生根本性轉變。同時,統籌協調推進環磁湖、奧體中心區域亮化項目建設和全市樓宇亮化設施升級改造,城市夜景璀璨亮麗,城市形象明顯提升。
城市民生民本持續改善。通訊員供圖
黃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社會管理,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突出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實施完成了包括城市綜合館、市民之家、反腐教育基地二期等公共服務項目30餘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順利,對社區破損的區間道路、背街小巷、小遊園、綠化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
棚改項目開工各類棚戶區改造達7.09萬多套,連續四年提前完成省定目標,連續兩年在省政府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住房保障與棚改「黃石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
近五年來,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814戶,全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現清零;為14720戶住房困難家庭配租了公租房,10855戶住房困難家庭領取了租賃補貼,幫助約15萬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