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第十七屆中國併購年會上,全聯併購公會創始會長、金融博物館創始人王巍以《雙循環的大併購時代》為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摘要:
我們現在正在面臨人生的新格局,從大循環到雙循環是大的變化,我們40年前金融體制改革的時候,我們熟悉的詞彙叫加入全球大循環,奔向大海。今天因為種種原因提出了「雙循環」,叫回歸本我,這是一個需要體會的過程。
回歸本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們確實面臨巨大的挑戰,上面封了頂,下面不保底,這就是「雙循環」,上面有頂下面沒底,這是過去沒遇到的事情。這種挑戰對我們是一個重新檢驗自己40年發展的過程,我們過去40年來,用很多民營企業的話來說,確實存在著野蠻增長、肌肉發達的現象,但是很多方面很不紮實、有待夯實,甚至在身體局部上會有「偏癱」,這是過去的現實。
今天在國際環境下,特別是從貿易、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給我們打壓的時候,我們的問題全出來了,問題非常多,同時也是好事,我們更加準確在新的歷史坐標下,更加認識到了自己。
第一,我們永遠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要學會如何站起來,重新站立起來,我覺得這恰恰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考驗,也是所有併購交易師和各位同仁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從內心來說我是相信這樣一個雙循環時代給我們形成挑戰。
第二,我對中國是非常有信心的,每一次中國的大的變化。我們中國第一次崛起應該是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幾乎破產了,由於兩次鴉片戰爭,結果出現了洋務運動,同治、光緒三十年發展,1860年到甲午戰爭之前大概30年,中國GDP增長是10%,那是中國第一次的增長,成為全球第五大國家,那是危機造成的。但是過去40年,我們又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國第二次崛起。兩次崛起都在巨大壓力下,我們相信我們又遇到巨大的機會,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有可能做出第三次的崛起,我們非常有幸能夠成為崛起的貢獻者。
信心在哪呢?我們大國市場的基礎已經形成了,這是泱泱大國,再有就是中華民族的勤勞奮鬥精神,是打不垮的。我們相信人類文明的價值觀已經體現了,野蠻戰爭概率越來越小。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國家治理、社會的政府治理,我們整個社會底盤會仍然很好。我相信我們有這個信心。
第三,併購交易要做什麼?首先,我們看到高科技、健康產業等等,經濟學家談得非常多,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是對於併購交易時代,我們看的更是技術化的東西,雙循環從國際大循環的角度來說,我們看到了要重組一個機會,從國際大循環上我們要出口替代行業,進口替代行業要重新崛起起來。在雙循環的情況下,我們的產業、市場重新再造。
其次,我們過去儘管市場發展很好,但是我們的國內市場是分割的,是區域劃分、產業劃分、行政劃分完全割裂的,恰恰在今天有機會重新來整合跨地區的產業鏈、跨行業的價值鏈,我覺得這是非常周期的,所以我們希望有機會來推動雙循環,來重新夯實我們的國內產業鏈和價值鏈。
恰恰是併購行業這批人的巨大的市場,只要有機會,只要有風波變化,我們好也能增長,不好也能增長,我想這是併購人的巨大的行業機會。
再次,談到混合所有制,其實我一直有看法,混合所有制我覺得是一種物理學,強調不同的所有制混在一起。其實股份制不是混合制,是化學反應、是生物學反應,我們有現成的幾十年的公司法已經在這了,我們不需要特殊的政策、特殊的重要表現,我們是朋友、是自己人,回歸公司法,公司法已經很現成,股份制挺好的,非要強調混合所有制,我覺得這是物理學,不是化學和生物學,真正併購這批人我們要使之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生物學反應,這才是我們的機會。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也是呼籲不要太多強調混合的概念,還是按常識說話,按照股份制40年來已經市場化形成了,所以從空泛的支持、反覆的表態回到基本面,我覺得這是法治。
我們併購的這批人要給中國的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成立「方艙醫院」,同時我們要成為「拆彈專家」,我們有這麼多的不良資產,這麼多的紓困,除了做「方艙醫院」是救護的,我們要人人成為「拆彈專家」,解脫這些不良資產,參與重組再造,而且多年來,我們對不良資產翻譯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一提不良資產就意味是不良惡習,翻譯錯了。不良資產恰恰是巨大的社會的市場機遇,只要社會加速進步,社會周期循環起來,不良資產一定出現,因此這是所謂社會不良資產的產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現象,不可避免,而且可能越來越多,我們看到巨大的生機。
此外,我們希望推動西部開發。明年是百年不遇的一年。在現在國內國際複雜情況下,我們如何發揮紅色的基因,這是我們很重要的挑戰。不忘初心,綠色金融作為社會的底線推動發展,我們叫「革命金融」,不斷創新。併購公會能不能兼容發展,能不能繼續前進,取決於我們能不能全身心地擁抱新的科技,全身心地投入雙循環。
我們希望在這樣新的雙循環的情況下,再造基因,再出發,通過每個人的工作來推動中國經濟進步,推動全球併購大循環。所以,老口號是,全世界併購者聯合起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