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開幕。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蔣雅琛
茫茫太空浩瀚神秘,中國人探索宇宙的步伐從未停止。18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是本屆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現場,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匯聚一堂,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熱點問題,並首發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頒發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航天重大項目獎。
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共10個,它們是(排名不分先後):
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可重複使用空天飛行器熱防護材料及壽命預測;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及工程應用;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空間碎片清除中的核心技術;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空間操控技術;水平起降運載器與組合動力一體化設計技術;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與5G/6G技術融合發展的衛星網際網路通信技術;太空飛行器與甚大基線陣協同探測技術。
據介紹,這些難題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由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最終確定。
「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的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
在隨後的主論壇上,特邀報告與主旨報告聚焦北鬥導航、火星探測、載人登月、航班化航天運輸、空間引力波探測等熱點展開交流研討,引發業內專業人士對助推航天強國建設的廣泛思考。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