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地熱資源大開發

2020-12-20 山東頻道

 

 原標題: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繪藍圖

琅琊新聞網2月13日訊(記者劉遙)日前,臨沂市政府編制下發《中國溫泉之城——山東臨沂發展建設規劃(2013-2020 年)》,對全市地熱資源開發、保護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進行規劃,引導地熱科學發展,適應臨沂城市特點和建設新農村的需要。

臨沂市「一軸兩翼」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略圖

中國溫泉之城的規劃範圍包括整個臨沂市「中國溫泉之城」的地域範圍,對於地熱集中分布和開發的地區,予以重點規劃。分為2013~2015近期發展建設規劃和2016~2020遠期發展建設規劃。

據了解,臨沂處於沂沭斷裂帶中段,區域地質演化受到區內斷裂構造帶的強烈控制,經歷了複雜的沉積、變質、巖漿活動、構造運動等地質事件,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巖石和構造體系,為地熱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臨沂市境內地熱資源集中分布於三大地熱資源富集帶內。三大富集帶分別是:沂沭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沂沭斷裂帶在臨沂境內沂水至郯城的區段,鄌郚莒縣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安丘-莒縣斷裂、昌邑-大店斷裂自西向東分布,南北縱向貫穿整個臨沂市,著名的湯頭地熱田、銅井地熱田和許家湖地熱田就分布在此富集帶;銅冶店-孫祖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西至蒙陰縣垛莊,東接鄌郚-葛溝斷裂,主要包括孫祖斷裂和垛莊斷裂,松山地熱田分布在此富集帶;蒙山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西至平邑縣仲村,東接鄌郚-葛溝斷裂,地熱異常區主要沿蒙山斷裂分布,汪家坡地熱田和北城新區地熱田分布在此富集帶。

臨沂市有地熱異常區49處,預測遠景地熱資源總量約為5.4×1018J,相當於1.84億噸標準煤的產熱量(標煤量按燃效100%的產熱量計算,下同),為大型地熱田,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目前,已勘查驗證地熱田13處,其中,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沂南松山、沂水許家湖、沂水龍家圈、北城新區、河東柳航頭、羅莊西高都、蒙山旅遊區、蒙山旅遊區邢家莊等10處地熱田已經通過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評審和儲量備案。

據悉,臨沂市地熱資源屬熱水型,地熱水水溫在29~80℃之間,局部最高82℃。熱水中以氟、偏矽酸含量高為主要特徵外,還含有鋰、鍶、偏硼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保健價值。蒙陰異常、蘭山區李官異常、河東區相公異常、郯城曹莊異常等4處地熱異常區正在開展勘查工作,另外莒南縣大店地區正在開展勘查工作。

規劃解讀「一軸」帶「兩翼」,輻射全臨沂

自2008年8月臨沂創建「中國地熱城」以來,共建立地熱溫泉開發示範區4個,以示範區帶動整個臨沂市地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4個示範區為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沂南松山、沂水許家湖,以其豐富的溫泉資源為依託,以溫泉文化為底蘊,以高科技為手段,保護與開發並舉,「溫泉之旅」已成為臨沂市五大旅遊板塊之一。

根據規劃,中國溫泉之城將以沂沭斷裂帶地熱田分布「一軸」為線,延伸臨沂市東、西「兩翼」,對全市地熱資源進行全面保護與開發。 

2020年建成開採井30眼

根據地熱資源勘探規劃,2013-2015年,將對靠近城市中心區、各縣城中心區和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等旅遊區的10處地熱異常區進行勘查。對沂沭斷裂帶整體進行熱儲形態的研究,查明補給源和補給區,並建立熱儲概念模型,建成地熱開採井10眼。

2016-2020年,將地熱資源的勘查工作逐步由城市中心區、旅遊區附近向外圍區域擴展,覆蓋全市其餘24處地熱異常區。對全市另外兩處地熱資源富集帶(孫祖斷裂帶、蒙山斷裂帶)進行科學研究,查明補給源和補給區,並建立熱儲概念模型,建成地熱開採井20眼。

開發與保護並重

根據「開發與保護並重、開源與節流並舉」方針,按照總量控制、由中心城(縣)區和重點旅遊區逐步向周邊地區延伸的原則,以「一軸兩翼」為總體規劃布局,大力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重點開發以能源利用為主的供暖項目和以休閒、養生為主的旅遊度假項目,支持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地熱利用,特別是生態農業的發展,控制發展單一洗浴、浪費資源的消耗性項目,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為促進城市宜居環境水平和促進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服務。

「一軸」是指以沂沭斷裂帶地熱田分布為軸線,在原有的沂水許家湖,沂南松山、銅井,河東湯頭四個溫泉示範區的基礎上,覆蓋臨沂城區,沿沂沭斷裂帶向南延伸,逐步開發城北地熱開發區(北城新區地熱田)、城南地熱開發區(西高都地熱田)、郯城馬陵山開發區,形成一條沿沂河濱河大道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貫穿南北中心軸,為臨沂中部城區、旅遊區的「溫泉之旅」板塊提供服務。

「兩翼」是指由南北中心軸向臨沂市東、西兩側展開,西部逐步開發平邑、蒙陰、費縣、蒼山縣境內的地熱資源,為大蒙山旅遊區全面提升和蒼山生態農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東部開發莒南、臨沭縣內地熱資源,為齊魯紅都旅遊區內及沭河故道旅遊區的建設提供服務。

地熱資源管理將實現現代化

根據近期目標,將著重開發新探明的北城新區和河東區柳航頭地熱田、羅莊區西高都地熱田和全市主要旅遊景區(如蒙山附近的汪家坡地熱田),開發利用方向為城市供暖、地熱養殖種植和旅遊度假;開發蒙山旅遊區邢家莊、臨港坪上兩眼地熱井的溫泉度假和礦泉水的綜合利用,大力開展銅井等地熱田的地熱資源梯級利用。對開發程度較高的湯頭等地熱田建立完整的動態監測體系,長期監測地熱水的水位、水溫、水質隨開採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2016至2020年遠期規劃,優先開發利用市區周邊縣區及主要旅遊景區附近的地熱田,並逐漸轉向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地熱利用,特別是生態農業的發展。針對蒙陰、莒南、臨沭等外圍縣地熱田建立動態監測體系,至2020年實現全市地熱資源管理現代化。

將建溫泉主題廣場

此外,《規劃》還對溫泉文化建設作出規劃。主要對溫泉歷史文化、溫泉景觀及開採歷史遺蹟進行保護和開展溫泉文化活動。同時將加大溫泉科學知識普及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遠期規劃建設將建立臨沂中國溫泉之城文化廣場和建設中國溫泉之城標誌碑。

此前,2010年11月,首屆中國臨沂湯頭(國際)溫泉節暨大型文藝演出在臨沂國際影視城舉行,並確立了「弘揚湯泉文化、推介湯泉旅遊」的主題,突出展示「以湯山為骨、沂河湯河為脈、溫泉文化為魂、溫泉古鎮為核,打造中國湯頭溫泉城的理念。

相關焦點

  • 溫泉之城規模效益凸顯 臨沂努力打造全國最大規模溫泉度假集群
    」暨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   臨沂湯頭溫泉旅遊度假區正式更名舉行揭牌儀式   12月17日晚,「2017山東好時節沂蒙暖冬之旅」暨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在臨沂大劇院開幕。   開幕式上,現場向觀唐溫泉當選山東省溫泉推廣聯盟輪值主席、臨沂旅遊行業協會溫泉分會進行了授牌,對臨沂湯頭溫泉旅遊度假區正式更名進行了揭牌,與會領導、專家共同啟動了「2017山東好時節沂蒙暖冬之旅」暨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與此同時,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博覽會盛大開展。
  • 漳州欲申報「中國溫泉之城」 核實地熱資源儲量分布
    近日,漳州市創建「中國溫泉之城」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推進漳州創建「中國溫泉之城」工作。副市長王毅群出席會議並向申報顧問頒發了聘書。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吳敏對申報工作進行部署。市直相關部門、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市政府、漳州臺商投資區和圓山新城管委會分管領導參加了會議。  據悉,漳州市將薌城區、龍文區、臺商投資區和圓山新城作為一個申報區進行申報。
  • 溫泉圈地:地熱資源開發亂象調查
    地熱資源利用亂象:開發商扎堆「泡溫泉」。重慶商報記者 梁傑 攝溫泉會所、溫泉度假村、溫泉洗浴……近年來,各種各樣打著溫泉旗號的地熱工程遍地開花,就連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高舉「地熱溫泉供暖」的招牌招攬生意。
  • 日本大分縣開發地熱資源之道
    工藤還說,由於大分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利用地熱發電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支柱,目前大分縣的地熱發電年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佔整個日本地熱發電總量的近40%,為當地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日本是個化石能源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度,為了維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有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日本各有關方面的要務。
  • 首屆中國(臨沂)溫泉文化節溫泉旅遊高峰發展論壇正式召開
    12月18日上午,首屆中國(臨沂)溫泉文化節溫泉旅遊高峰發展論壇在河東山東觀唐溫泉(國際)度假村正式召開。由《旅遊世界》雜誌社、山東省旅遊攝影協會共同組織的攝影採風團,以及國內三、四十家媒體記者團共同參加了此次溫泉旅遊發展高峰論壇會。
  • 泉州地熱資源豐富「泉」途無量 大力發展「溫泉+」 打造特色
    日前,一條有「溫度」的消息,令不少泉州人在涼涼秋日想起了暖暖的溫泉:德化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在德化縣南埕鎮發現一處井口溫度高達91.3℃的中溫地熱資源,是我省唯一自然湧出的超過90℃的中溫地熱。泉州市地熱(溫泉)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共25處,居全省第五,分布也比較廣泛,但總體開發利用程度卻仍較低。
  • 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隆重開幕
    12月17日晚,「2017山東好時節沂蒙暖冬之旅」暨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盛大開幕。現場向觀唐溫泉當選山東省溫泉推廣聯盟輪值主席、臨沂旅遊行業協會溫泉分會進行了授牌,對臨沂湯頭溫泉旅遊度假區正式更名進行了揭牌,與會領導、專家共同啟動了「2017山東好時節沂蒙暖冬之旅」暨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與此同時,首屆中國(臨沂)國際溫泉旅遊文化節博覽會盛大開展。活動中,與會人員共同參觀了觀唐溫泉、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龍園休閒農莊、奧華溫泉等臨沂冬季精品旅遊項目。
  • 濟南商河大力開發地熱資源 將推出私人訂製新溫泉
    原標題:開發地熱 推出私人訂製新溫泉  商河縣地處濟南遠郊,是濟南的北大門,商河最大的優勢就是溫泉和生態,溫泉是老天賜予商河的寶貴資源。記者從商河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獲悉,2014年,商河還將大力開發地熱資源,實現「綠色」供暖。
  • 「中國溫泉之城」,江西唯一!—石城縣通過「中國溫泉之城」終期評審
    「中國溫泉之城」,江西唯一!「中國溫泉之城」實地核查,並召開了終期評審會,石城縣高分通過評審,成為江西省第一家「中國溫泉之城」!該縣地處河源至邵武深大斷裂帶,縣內地熱資源豐富,共有溫泉點7處,通過備案的地熱可採資源量達12704.87m3/d,溫度最高59℃。
  • 小洋口打造溫泉度假零碳小鎮 以「地熱+」促進「旅遊+」
    同時,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葛錦坤還現場宣布並啟動了「南通人親身體驗真溫泉」 活動。小洋口風景目前,小洋口基於優質溫泉地熱資源,中科院汪集暘院士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地熱方面唯一的院士工作站。201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主辦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發布地熱能源白皮書,把小洋口地區和雄安新區並列為地熱開發示範區。
  • 貴州打造「中國溫泉省」 全省溫泉旅遊資源已開發運營46處
    貴州是我國溫泉資源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發現237處溫泉旅遊資源,地熱水資源量5150.56萬m3/年,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中有77個縣區均有分布,呈現北多南少的分布特點,貴州溫泉(地熱資源)富含氡、硫、鐵、鈣、鍶、硒、銅、鋅等30餘種微量元素,所有元素含量均符合我國生活飲用水標準,部分已達到我國飲用礦泉水標準,水溫40℃至55℃,適合療養
  • 秀山縣:邊城旅遊景區開發地熱打造「溫泉度假村」
    「我們終於也為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盡了綿薄之力!」10月19日,在得知洪安鎮三陽村第一口溫泉井終於冒出了意料中的熱水後,秀山自治縣政協委員於紹龍、楊宗權等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開心地互相擁抱著向對方表示祝賀。
  • 江西第一家「中國溫泉之城」花落石城
    近日,中國礦業聯合會下文,正式授予江西省石城縣「中國溫泉之城」稱號,實現了江西省「中國溫泉之城」零的突破。據悉,目前全國共有23家「中國溫泉之城」,69家已命名的「中國溫泉之鄉(城、都)」!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面積1581.53平方公裡,總人口33.09萬,是全省著名丹霞地貌+溫泉旅遊縣,素有「閩粵通衢」之稱,是原中央蘇區全紅縣、中央紅軍長徵重要出發地,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 漳州申報「中國溫泉之城」 申報範圍溫泉內分布圖
    漳州申報「中國溫泉之城」  申報成功後將成為城市新名片  漳州市地熱資源豐富,是我國溫泉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此前雲霄縣已獲得「中國溫泉之鄉」稱號。目前,漳州市已進入申報「中國溫泉之城」衝刺階段。
  • 英山縣地熱開發管理公司:發揮溫泉資源優勢 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本網訊(通訊員操焱明楊柳)12月16日上午,湖北英山縣地熱開發管理公司與湖北四季花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四季花海籤訂《溫泉合作協議書》,地熱公司將為四季花海提供地熱資源技術諮詢、供水配套設備管理和地熱水統籌供應
  • 客服篇:溫泉新都孔雀城為美好而來 溫泉之鄉,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地熱田
    霸州地處地熱隆起帶的核心區,地熱資源豐富。全市已探明地熱面積達500平方公裡,熱水儲藏量約220億立方米,井口水溫約60攝氏度,水質清澈無味,具有很高的經濟和醫療價值,在2007年時就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命名為全國第八個「溫泉之鄉」,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地熱田。
  • 中國地熱與溫泉產業聯盟首屆理事會在邯鄲舉行
    3月29日至30日,中國地熱與溫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及地熱產業研討會在邯鄲舉辦。圖為活動現場。記者喬賓娟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喬賓娟)為大力發展地熱與溫泉產業,促進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和技術創新,3月29日至30日,中國地熱與溫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及地熱產業研討會在邯鄲舉辦。此次活動由中國地熱與溫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水文地質局協辦,來自全國地熱與溫泉行業的23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
  • 地熱開發上演"圈地運動" "溫泉入戶"成樓盤噱頭
    不過,有些山寨溫泉或是自行勾兌自來水或浴鹽,或是人工加料加熱欺騙消費者。   溫泉會所、療養度假村、溫泉洗浴、溫泉醫療……《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京冀地區採訪發現,近年來,各種各樣打著溫泉旗號的地熱工程遍地開花,就連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高舉「地熱溫泉供暖」等招牌招攬生意,溫泉開發勢頭之瘋狂令人震驚。
  • 江西省第一家「中國溫泉之城」花落石城
    近日,中國礦業聯合會下文,正式授予江西省石城縣「中國溫泉之城」稱號,實現了江西省「中國溫泉之城」零的突破。據悉,目前全國一共有23家「中國溫泉之城」,69家已命名的「中國溫泉之鄉(城、都)」!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面積1581.53平方公裡,總人口33.09萬,是全省著名丹霞地貌+溫泉旅遊縣,素有「閩粵通衢」之稱,是原中央蘇區全紅縣、中央紅軍長徵重要出發地,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 為美好而來,孔雀城樾府依地熱之勢,造溫泉之鄉
    依地熱之勢,造溫泉之鄉正所謂「春日沐浴,生陽固脫;夏日沐泉,暑溫可祛;秋日泡泉,肺潤腸蠕;冬日洗池,丹田溫灼」,根據時節的不同,溫泉養生也有不同的功效。在繁忙的工作過後泡上一池溫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閒適的節奏舒緩放鬆,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