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中國溫泉之城」臨沂繪藍圖
琅琊新聞網2月13日訊(記者劉遙)日前,臨沂市政府編制下發《中國溫泉之城——山東臨沂發展建設規劃(2013-2020 年)》,對全市地熱資源開發、保護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進行規劃,引導地熱科學發展,適應臨沂城市特點和建設新農村的需要。
臨沂市「一軸兩翼」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略圖
中國溫泉之城的規劃範圍包括整個臨沂市「中國溫泉之城」的地域範圍,對於地熱集中分布和開發的地區,予以重點規劃。分為2013~2015近期發展建設規劃和2016~2020遠期發展建設規劃。
據了解,臨沂處於沂沭斷裂帶中段,區域地質演化受到區內斷裂構造帶的強烈控制,經歷了複雜的沉積、變質、巖漿活動、構造運動等地質事件,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巖石和構造體系,為地熱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臨沂市境內地熱資源集中分布於三大地熱資源富集帶內。三大富集帶分別是:沂沭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沂沭斷裂帶在臨沂境內沂水至郯城的區段,鄌郚莒縣斷裂、沂水-湯頭斷裂、安丘-莒縣斷裂、昌邑-大店斷裂自西向東分布,南北縱向貫穿整個臨沂市,著名的湯頭地熱田、銅井地熱田和許家湖地熱田就分布在此富集帶;銅冶店-孫祖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西至蒙陰縣垛莊,東接鄌郚-葛溝斷裂,主要包括孫祖斷裂和垛莊斷裂,松山地熱田分布在此富集帶;蒙山斷裂帶地熱資源富集帶,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西至平邑縣仲村,東接鄌郚-葛溝斷裂,地熱異常區主要沿蒙山斷裂分布,汪家坡地熱田和北城新區地熱田分布在此富集帶。
臨沂市有地熱異常區49處,預測遠景地熱資源總量約為5.4×1018J,相當於1.84億噸標準煤的產熱量(標煤量按燃效100%的產熱量計算,下同),為大型地熱田,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目前,已勘查驗證地熱田13處,其中,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沂南松山、沂水許家湖、沂水龍家圈、北城新區、河東柳航頭、羅莊西高都、蒙山旅遊區、蒙山旅遊區邢家莊等10處地熱田已經通過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評審和儲量備案。
據悉,臨沂市地熱資源屬熱水型,地熱水水溫在29~80℃之間,局部最高82℃。熱水中以氟、偏矽酸含量高為主要特徵外,還含有鋰、鍶、偏硼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保健價值。蒙陰異常、蘭山區李官異常、河東區相公異常、郯城曹莊異常等4處地熱異常區正在開展勘查工作,另外莒南縣大店地區正在開展勘查工作。
規劃解讀「一軸」帶「兩翼」,輻射全臨沂
自2008年8月臨沂創建「中國地熱城」以來,共建立地熱溫泉開發示範區4個,以示範區帶動整個臨沂市地熱資源的開發和利用。4個示範區為河東湯頭、沂南銅井、沂南松山、沂水許家湖,以其豐富的溫泉資源為依託,以溫泉文化為底蘊,以高科技為手段,保護與開發並舉,「溫泉之旅」已成為臨沂市五大旅遊板塊之一。
根據規劃,中國溫泉之城將以沂沭斷裂帶地熱田分布「一軸」為線,延伸臨沂市東、西「兩翼」,對全市地熱資源進行全面保護與開發。
2020年建成開採井30眼
根據地熱資源勘探規劃,2013-2015年,將對靠近城市中心區、各縣城中心區和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等旅遊區的10處地熱異常區進行勘查。對沂沭斷裂帶整體進行熱儲形態的研究,查明補給源和補給區,並建立熱儲概念模型,建成地熱開採井10眼。
2016-2020年,將地熱資源的勘查工作逐步由城市中心區、旅遊區附近向外圍區域擴展,覆蓋全市其餘24處地熱異常區。對全市另外兩處地熱資源富集帶(孫祖斷裂帶、蒙山斷裂帶)進行科學研究,查明補給源和補給區,並建立熱儲概念模型,建成地熱開採井20眼。
開發與保護並重
根據「開發與保護並重、開源與節流並舉」方針,按照總量控制、由中心城(縣)區和重點旅遊區逐步向周邊地區延伸的原則,以「一軸兩翼」為總體規劃布局,大力推進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重點開發以能源利用為主的供暖項目和以休閒、養生為主的旅遊度假項目,支持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地熱利用,特別是生態農業的發展,控制發展單一洗浴、浪費資源的消耗性項目,大力發展淺層地溫能,為促進城市宜居環境水平和促進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服務。
「一軸」是指以沂沭斷裂帶地熱田分布為軸線,在原有的沂水許家湖,沂南松山、銅井,河東湯頭四個溫泉示範區的基礎上,覆蓋臨沂城區,沿沂沭斷裂帶向南延伸,逐步開發城北地熱開發區(北城新區地熱田)、城南地熱開發區(西高都地熱田)、郯城馬陵山開發區,形成一條沿沂河濱河大道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貫穿南北中心軸,為臨沂中部城區、旅遊區的「溫泉之旅」板塊提供服務。
「兩翼」是指由南北中心軸向臨沂市東、西兩側展開,西部逐步開發平邑、蒙陰、費縣、蒼山縣境內的地熱資源,為大蒙山旅遊區全面提升和蒼山生態農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東部開發莒南、臨沭縣內地熱資源,為齊魯紅都旅遊區內及沭河故道旅遊區的建設提供服務。
地熱資源管理將實現現代化
根據近期目標,將著重開發新探明的北城新區和河東區柳航頭地熱田、羅莊區西高都地熱田和全市主要旅遊景區(如蒙山附近的汪家坡地熱田),開發利用方向為城市供暖、地熱養殖種植和旅遊度假;開發蒙山旅遊區邢家莊、臨港坪上兩眼地熱井的溫泉度假和礦泉水的綜合利用,大力開展銅井等地熱田的地熱資源梯級利用。對開發程度較高的湯頭等地熱田建立完整的動態監測體系,長期監測地熱水的水位、水溫、水質隨開採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2016至2020年遠期規劃,優先開發利用市區周邊縣區及主要旅遊景區附近的地熱田,並逐漸轉向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地熱利用,特別是生態農業的發展。針對蒙陰、莒南、臨沭等外圍縣地熱田建立動態監測體系,至2020年實現全市地熱資源管理現代化。
將建溫泉主題廣場
此外,《規劃》還對溫泉文化建設作出規劃。主要對溫泉歷史文化、溫泉景觀及開採歷史遺蹟進行保護和開展溫泉文化活動。同時將加大溫泉科學知識普及與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遠期規劃建設將建立臨沂中國溫泉之城文化廣場和建設中國溫泉之城標誌碑。
此前,2010年11月,首屆中國臨沂湯頭(國際)溫泉節暨大型文藝演出在臨沂國際影視城舉行,並確立了「弘揚湯泉文化、推介湯泉旅遊」的主題,突出展示「以湯山為骨、沂河湯河為脈、溫泉文化為魂、溫泉古鎮為核,打造中國湯頭溫泉城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