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江西南昌青藍湖畔,有一份愛,整裝待發。2013年8月,貴州望謨天馬山下,有一份愛,紮根開花。今年是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望謨開展支教服務的第十二個年頭,沒有勾指的約定,只有延續的默契。贛水源長,黔山俊秀,一篇篇日記、一張張畫面,這裡有我們初到望謨的觸動與震撼,有我們在下鄉走訪的思考與感悟,有我們在課堂教學後的沉澱與升華,更有我們青春支教路上關於付出與收穫、現實與夢想、個性與責任的書寫與詮釋…… ——題記
2013年夏天,一個被賦予太多憧憬與嚮往的夢想啟航,走過梯田,翻越山梁,沿著九曲迴轉的山棧道,我們來了。從江西到貴州,幾千公裡的路程,帶著對即將開始的支教生活的暢想,十一張笑臉定格在了出徵那一天,一路西行,踏上望謨的土地,在這個屬於我們的第二故鄉的土地上,我們開始了第十二年的接力。
下鄉走訪,捐贈資助,關愛貧困學子·····十一雙腳印開始烙印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天在黑板上寫下知識,每一次把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上,每一次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旗幟在風中飛揚時,一種內心的幸福與快樂都會在每一個隊員的心中激蕩。日記,深深淺淺的腳印記錄我們忙忙碌碌的支教路,平平淡淡的故事留下浩浩蕩蕩的青春記憶。
我們來了:望謨初印象
南昌,經度115.89°,緯度28.68°。望謨,經度106.09°,緯度25.1°。兩地相隔1500公裡。望謨,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地方。
因為「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我們在這裡駐足。想像,在那片水,我們體驗濃濃的布依風情,祝酒歌中顯露甜甜鄉音,美味餈粑中盡顯鬱郁鄉情,那是一幅用熱情和淳樸編織的感人之畫。
張煥斌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晴
我們望著車窗外一山連著一山、一山高過一山的喀斯特地貌,充滿了新鮮感,有說有笑,有的隊員興奮地唱起了歡快的歌謠。慢慢地,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險、彎越來越急,接近山頂的路是一個又一個的「回頭彎兒」,坡陡路窄,中巴車一次拐不過去,要在半中間停下來倒車,再往前拐,路邊就是萬丈深淵,非常危險。當地流傳的故事說,卡車上的西瓜晚上顛出來掉下懸崖,第二天早上才聽到落地的聲音。路邊用紅字寫著「謹記血的教訓,小心駕駛」的石碑提示人們道路的危險。
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經驗豐富的司機大哥非常謹慎,危險路段總會讓同伴下車幫忙看路,坐在車上的我們不免緊張了起來,車內一片寂靜。我和當地的幾位同志還比較適應,一路聊下來,對望謨有了初步的了解:望謨是一個「老、少、邊、窮」的國家級貧困縣,2002年,全縣有十九個少數民族27.3萬人,財政總收入2513萬元,極貧人口達3.6萬人,尚有1000多人口未解決生活用水問題。
李雅晴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晴
參加完全國大骨班的培訓,便馬不停蹄地踏上貴陽駛向望謨的列車,和越來越遠的家鄉說再見,和越來越近的未來說你好。一路上,我新奇看著路邊的風景,貴州的山不像江西的山連綿起伏,總是一座座高高聳立;貴州的土不像江西的土磚紅厚實,淡淡一層附在石面上;貴州的水不像江西的水四通八達,細流纏繞九曲十八彎;貴州的路不像江西的路四平八穩,每繞過一個山頭感覺還有更大的挑戰。
歷時七個半小時的行程,我見到了期待夢寐已久的望謨小城。新城區街道寬敞,街邊房屋整齊,與我的家鄉婺源有點相似,但是這邊更寧靜更安詳。但之後的幾天,我才發現,望謨還是不辜負「地無三尺平」的名號,很多小路,上下坡不斷,也如同他們的生活水平,有人在高峰,有人在低谷。望謨是布依之鄉,隨處可以見背著背簍,綁著布依族頭巾,穿著布依民族服飾的人們,這邊的人熱情好客,樸實純潔,對我們江西師大支教團有一種特殊的情節,雖然不太聽得懂望謨話,雖然無法理解布依話,但是我依舊融入了,融入成為這個小城的一份子,為這個小城的明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