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吃了近三斤柿子後,本來就有胃潰瘍的金大伯因腹痛、嘔吐被送進醫院,胃鏡顯示有大量結石,醫生開藥方:每天4斤可樂,連喝一周。
浙江義烏市的金大伯65歲,喜歡吃柿子。上月底,他買來3斤柿子,一下子幾乎全吃了,當晚就胃痛、嘔吐、反酸,被送進復元醫院急診。經胃鏡檢查,醫生發現他胃中有大量胃石,又多又硬,但他有胃潰瘍,如直接取出可能造成胃出血,決定先進行止吐、緩解潰瘍治療,然後讓他每天喝1.5大瓶(1250毫升/瓶)可樂,消融胃石後,再用碎石器將結石分解成小塊,用異物鉗取出。
「柿子含有大量鞣酸,空腹食用後容易與胃酸、纖維素結合,形成胃石。」11月13日,消化內科醫生蔡啟茂告訴記者,可樂中的檸檬酸、碳酸氫鈉作用於胃石,可以將胃石逐層溶解;可樂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使胃部膨脹,胃石處在較大空間內利於滾動、撞擊,可能碎裂。
連喝可樂一周後,金大伯11日接受了胃鏡取石術。「胃石已明顯溶解、變小,共取出58克胃石,術後患者的胃部不適明顯改善。」蔡啟茂說,食用大量柿子、山楂後生成的植物性胃石最常見,但不是所有胃石都可以通過喝可樂治療,還有藥物治療、胃鏡下切割取石、雷射碎石等,「要不是為了治療,千萬不要喝這麼大量的可樂。」
2019年1月,長沙54歲的劉阿姨,平常愛吃柿子,每年當季時都愛買些吃,有時一天可以吃七八個。看到新鮮誘人的紅杮子,一下買了5斤。沒想到,這次杮子吃完了,就引發了腹痛、嘔吐的症狀。原以為是感冒了打了幾天針未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到醫院一查,原來結石犯了。
來到長沙南湖醫院檢查,劉阿姨的腎臟和輸尿管都有結石,還造成了嚴重的腎臟積水,經過手術治療,取出了一撮結石。看到老婆手術住院,劉阿姨的丈夫張先生心疼地說到:「她一直就喜歡吃柿子,平常看到我也會給好買,平常自己她也買。以前沒出現過這個事,這次沒想到吃出了問題。以後還得叮囑她少吃些了。」
對此,長沙南湖醫院教授陳健表示,柿子不是不能吃,不過要適量。因為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容易在腎臟裡面和鈣結合成非常難溶於水的鞣酸鈣,從而形成結石。因此,如果吃了過多的柿子,務必多吃鹼性食物或者飲用蘇打水以鹼化尿液,防止結石形成。引發結石的誘因很多,一些微小的飲食習慣,稍不注意,就易導致結石。
陳健提醒,春節將至,火鍋、豐富油膩的食物、飲酒聚會、熬夜,都有可能導致結石病的突發,人們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
「沒想到,吃個柿子差點把命搭進去……」11月上旬,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年過七旬的何婆婆驚魂未定。她從沒想到,自己會因吃柿子闖了一遭「鬼門關」。
據介紹,此前何婆婆因劇烈腹痛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老人的小腸內有異物,引起了腸梗阻。經進一步檢查,發現這個異物是一顆胃結石,不僅少見地從胃「躥」到了腸內,甚至還把空腸上段劃破了一道5釐米的口子,直到卡在了位置更深的小腸,才停止了「前進的腳步」。
醫生詢問得知,何婆婆長年喜歡吃柿子,有時候餓了甚至會連吃好幾個。近期家人給她送來了好幾斤,為了不浪費,一段時間來都在猛吃。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李雲濤表示,何婆婆正是因為長期大量進食柿子引發胃結石,「亂躥」的石頭把空腸給劃破了,引起了腹膜炎和腸梗阻。
「何婆婆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腸梗阻,還有由於穿孔引發的腹膜炎。如果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引發感染性休克丟掉性命。」李雲濤說,面對這個「要命」的石頭,醫護團隊只能為她進行了緊急手術,取出結石並處理受到傷害的腸胃。
據了解,幾乎每年柿子上市的季節,醫院消化內科、普外科都會收診胃結石病例。這是為何?
李雲濤解釋說,柿子含有大量鞣酸、果膠及樹膠,這是引起胃結石的主要原因。「大量進食柿子,特別是在空腹時,鞣酸等成分可在胃酸作用下與食物形成團塊,並與進食的食物纖維粘附包裹,形成巨大結石。結石形成後反覆摩擦胃黏膜,可導致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幽門梗阻、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情況。」
李雲濤說,長期大量空腹食用山楂、黑棗等,也是引起胃結石的常見原因。因此特別提醒公眾,相關食物切勿貪食,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