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開放如一聲春雷,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改革開放如奔湧的大潮,推動時代進步的巨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株洲這座工業重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市經濟實力穩步增強,40年間GDP和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90倍和147倍;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中國動力谷享譽全球;清水塘老工業區脫胎換骨,涅槃重生,曾經黑乎乎、灰濛濛的城市,變得綠油油、水靈靈;民生大幅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全國文明城市招牌越擦越亮,脫貧攻堅取得了整體脫貧的決定性勝利。今日之株洲,正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總戰略,加快建成「一谷三區」、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凝聚澎湃動力,擘畫嶄新篇章。
滴水見太陽,讓我們跟隨光影,穿越時光,見證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座日新月異的新城。
數據是枯燥的,
讓我們用二十組對比圖片
感受這四十年的時代脈動。
越來越「炫」的中心廣場
改革開放前的中心廣場以及建設路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心廣場「八菜一湯」
本世紀初的中心廣場
從一橋到七橋,數字的變化見證株洲河西繁華變遷
改革開放初期,
株洲湘江兩岸沒有一座橋梁
圖為株洲湘江輪渡碼頭。
八十年代末,
株洲大橋建成通車,
河西還是一片空白。
如今株洲跨越湘江的橋梁,
已有7座之多。
圖為晨霧中的湘江六橋。
三十年河東,
四十年河西。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河西已經成為株洲的中心。
沉舟側畔千帆過,湘江兩岸換新顏
改革開放前的湘江兩岸
改革開放初期的湘江兩岸
今日湘江兩岸
從株洲賓館到希爾頓大酒店,昭顯一個國際化的株洲
在河東原株洲賓館的舊址上,
希爾頓大廈拔地而起!
《長高的株洲》
看病更方便了,是株洲這幾年最大的民生實事之一
改革開放前的株洲市立一醫院
今日株洲市中心醫院
今日湖南省直中醫醫院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用航空,立體快捷的交通助推株洲飛躍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的株洲火車站
公共運輸,株洲一直引領風尚
昔日株洲的公交汽車
今日株洲公交車
兩種視角,兩片天地
昔日車窗外的株洲
今日飛機舷窗外的株洲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產業升級再出發
昔日的株洲工廠
清水塘片區企業拆除
株洲冶煉集團搬遷拆除
清水塘片區最後一根煙囪倒下
今日北汽株洲基地
今日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
今日廠房內的軌道交通裝備從株洲駛向世界
科技進步讓人工勞作變人工智慧
昔日株洲工廠車間
圖為株洲薴麻紡織廠
昔日中車株所電子工廠製造中心
今日北汽株洲基地車間裡的機器人
今日株洲的智能製造
今日中車株機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
今日中車株洲所IGBT模塊生產線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汩汩清水造福百萬市民
昔日株洲自來水廠
公園建設「節節高」 城市顏值「蹭蹭漲」
昔日市區唯一的公園,
神農閣還不見蹤影。
今日神農湖公園,景色優美,是市民休閒好去處。
今日萬豐湖溼地公園,美不勝收。
如今株洲的各種公園、遊樂園、
早已星羅棋布。
圖為方特歡樂世界
從「憂其屋」到「有其屋」再到「優其屋」改變的不僅僅是面積
過去,城裡的高檔住宅是這樣的。
圖為董家塅建設村
過去,高端的家居是這樣的。
圖為洗煤廠職工住宅
今日,株洲的高檔住宅是這樣的
今日湘水灣小區
如今,高端的家居是這樣的。
圖為尚格名城小區。
從步行到兩輪再到四輪 出行不僅僅是便捷還有舒適
昔日,人們的出行工具主要是自行車
人們騎著自行車去蘆淞路市場選購衣物
今日,人們的出行越來越離不開汽車。
今日,私家車的數量更是與日俱增。
鄉村振興譜新篇 農村老鄉奔小康
昔日的貧困村落
今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
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昔日貧困村換了新容顏,
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炎陵神農生態茶葉萬陽紅茶園基地
炎陵村級光伏電站
攸縣貧困戶養殖麻鴨
醴陵市楓林鎮彰仙村風光 鍾海靈 攝
山城炎陵 何品佐 攝
文化芬芳溢 幸福滋味濃
昔日,株洲的文化生活場館
今日神農大劇院
今日株洲體育中心
今日株洲文化園
蘆淞市場,多少光榮與夢想
過去,
株洲蘆淞市場是這樣的。
今天,株洲的服裝市場群是這樣的。
蘆淞服裝市場群航拍圖
破桌子、黑屋子的蝶變只為花朵有片沃土
過去,
我們是這樣去讀書的。
圖為樟樹坪小學學生
從煙囪林立的工業城市到生態宜居的全國文明城市,株洲在不斷發展中化繭成蝶
昔日的清水塘煙囪林 張湘東攝
志願者走進社區為老人理髮
公益植樹活動
市民參與無償獻血活動
在文明建設的道路上,株洲全民參與
文明創建,讓株洲越來越美
春風化雨四十載 原野崛起一新城
2005年,
神農塔西側這片在暴雨中洗禮的田野,
如今已經是株洲最高端的核心區。
神農湖、大劇院、藝術中心、
湖南工大、株洲市二中、
高鐵站、動力谷、
各大高檔住宅區……
這二十組新舊對比圖片,
四十個時空交錯的瞬間,
只是四十年改革開放大潮裡的四十朵浪花。
(責編:羅帥、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