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過社交媒體轉發了一條新華社視頻故事「護士媽媽」。譚德塞寫道:醫衛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承受著最大的壓力,這段感人的視頻展現護士拯救生命的愛與力。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團結一致。
新華社視頻「護士媽媽」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安徽一個家庭的成人均因被確診新冠肺炎住院治療,已是密切接觸者的一嬰一幼無人照料。當地醫院6名護士擔當「臨時媽媽」,給孩子衝奶粉、換尿片、洗澡、洗衣服……像媽媽一樣。
譚德塞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我對中國的稱讚是實至名歸的,我還將繼續讚揚中國。我會稱讚任何從源頭上大力抗擊疫情從而保護本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價的國家。」
「我們能夠攜手並肩對付一個共同且危險的敵人嗎?還是我們任由恐懼、懷疑和非理性左右,四分五裂?」
同是護士的吳靜,分享了一篇工作手記《提燈姑娘》。這位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南四樓護士長重溫著「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的精神。
「近期收治患者年齡偏大,病情也更重了。接觸到體液分泌物會更多,於是在防護服外面套上了隔離衣。可以說武裝到牙齒了,然而我們當中依然有人不幸中招了。說好的不哭,依然忍不住暗自落淚。姑娘別哭,我們是『提燈者』,腳下一直會有光明。」
「圖上高高瘦瘦的機器,好多人可能不太認識。我們叫它高頻吸氧機,是一種新型高流量高濃度吸氧裝置。是本次新冠肺炎救治中的明星產品。用到患者身上,我們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為什麼是我們在一線持續抗戰,因為我們時刻準備著。這個機器、這項技術,我們已經用了好幾年。」
「拉心電圖,本應是功能科技師的特長。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所有護士都會了。疫情來了,常規每個病人都需要做心電圖。正好我們都會,又減少了一批人進入隔離區。日復一日的工作,我們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萬金油』。」
「2月15日下午五點,對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送來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神志不清且煩躁不安,氧飽數據顯示極度缺氧。醫生初步診斷,還有腸梗阻,情況不妙。六點不到,進隔離區接班。上一班的小姐姐已經建好靜脈通道,兩條。接好心電監護,裝好高頻氧機,上好導尿管,還做了適當約束。一頓操作猛如虎,短短半個小時,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妥妥的。」
「三人小組的兩位上海支援隊小姐姐。幾輪班上下來,我們竟有了相見恨晚的默契。分工協作,相互體諒。戰地玫瑰,不論地域,在哪裡都能分外芳香。」
「2020年2月15日,風雪領物人。提燈者,願你三冬暖,春不寒。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一起共事多年了,疫情當前,持續並肩。我們是同事,是戰友,是家人。相比聚少離多的親人,我們在同事身上傾注的感情會更多,會更深。我們都要好好的。」
「護士學歷參差不齊,性格千差萬別,我們接受不同的聲音。疫情過後,懇請大家正視我們這個群體。我們絕不是底層的『萬金油』,而是擁有一身本領捨己救人的中流砥柱。我們不需要讚美,只想得到應有的尊重。」
「豔陽下大武漢一角,孤獨而沉默。一群『提燈姑娘』日夜奮戰,請相信,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
↑醫護人員工作一天後浮腫的雙手
↑穿著防護服,搭床棉絮就睡了
↑長時間戴口罩工作,他們留下了「英雄的痕跡」
去年,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確定2020年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全球共有2200萬名護士、200萬名助產士,佔醫衛工作者總數一半。
來源:新華社、世界衛生組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