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衣冠、拜師禮,穿漢服開學有哪些講究?

2020-12-16 騰訊網

個人微信,歡迎添加

堅定人民立場 為人民發聲

又是一年開學季

秋天歸來開校門,一群孩子入學來。

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導

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開學的嗎?

我國古代是傳統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教育也不例外。

在古代,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並且古代的開學時間也和我們現在不太一樣。

古代的入學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全都是利用農閒時間開學。

而到了南北朝以後,開學時間相對統一,「春夏務農,冬季入學」成為主流。

當下,我們的新學期開學時,學生們都會穿上嶄新的校服,背著嶄新的書包,裝著嶄新的文具和課本,高高興興的去上學。

可是在古代,開學典禮遠比現在要隆重的多,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

兒童一般四至七歲入私塾讀書,無論出身貴賤,若要開蒙入學,一定要行「入學禮」,稱之為開書、破學或破蒙。

入學當天,學校會安排一系列隆重的開學儀式,只有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成為學子。

普通家庭需先準備文房四寶,而富裕家庭則要豐富的多。

如《紅樓夢》中,寶玉入學一段,他不僅帶了文房四寶,還帶了茶壺鍋碗、手爐腳爐、坐墊毯子,以及四個陪讀的小書童和幾個年紀大的僕人。

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流傳下來的「開學儀式」歷經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開筆禮

古人的開學

是從「有儀式感」的一天開始~

正衣冠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課即是「正衣冠」

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

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行拜師禮

國人講究尊師重教,因此入學祭拜先師,也是一個重要環節。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

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

據《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所謂六禮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

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

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紅豆:寓意紅運高照;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

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釋為十條幹肉。

據《禮記·少儀》記載:「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鄭玄註:「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論語·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而學費則沒有定額,只要禮數盡到,根據家庭條件適當奉送即可,稱為「贄見禮」。

若家中實在窮沒錢交,物也可代。

據《學記》記載,古代寒門學子,入學若出不起銀兩,可用「茶」和「炭」代替。

淨手淨心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淨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

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開筆禮

這是開學禮的最後一道程序,包括硃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

「硃砂開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硃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

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擊鼓明智」來源於《學記》:「入學鼓篋(qiè),孫其業也」,意在通過擊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

「描紅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這個字往往筆畫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入學禮」完成後,才代表著學生已經正式拜在先生門下,開始踏上「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古代學生的入學儀式,遠比我們今天的開學典禮要講究多了。

它代表著一種歷史厚重感和儀式感,目的是教導每個學生都要去尊重知識、尊敬師長,這也是每個學子都應該知道的開學第一課!

相關焦點

  • 正衣冠、拜師禮,穿漢服開學有哪些講究?|私塾|高中|孔子|芹菜|禮記...
    當下,我們的新學期開學時,學生們都會穿上嶄新的校服,背著嶄新的書包,裝著嶄新的文具和課本,高高興興的去上學。可是在古代,開學典禮遠比現在要隆重的多,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
  •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圖)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圖) 2015-09-08 11:32:02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 金麗丹 攝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 金麗丹 攝 浙江一小學「復古」開學 學子著漢服行拜師禮 金麗丹 攝  中新網金華9月8日電(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金麗丹)伸出雙臂、拱手、彎腰、作揖……舊時入讀私塾,都要先舉行一個簡樸隆重的拜師儀式。
  • 奉茶呈拜師帖、敬獻束脩六禮 魯網小記者穿漢服行拜師禮
    ,學生向師長奉茶呈拜師帖、敬獻束脩六禮……行完拜師禮,幾十名魯網小記者和家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9月13日,幾十名魯網小記者和家長在歐亞達家具館體驗了一場獨特又難忘的「開學第一課」。在夫子書院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傳統的拜師禮,通過一系列儀式,強化了小記者們尊師重道的理念。
  • 正衣冠、盥洗禮、叩首禮……古人的拜師禮超講究
    尊師重道,是從古至今的優良傳統,在周代就崇尚釋奠尊師之禮。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師禮的嗎?《禮記 內則》就規定,兒童十歲時出門拜師求學,不論是進私塾,還是入學府,都要行拜師禮。從現在來看,拜師禮大致分為這五個步驟—— 正衣冠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因此,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 入學時,學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
  • 衣青衿、備脩金、入泮宮……古人開學有哪些講究?
    金風送爽,又是一年開學季。當你忙著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可曾想過:古人的「開學季」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開學、放假不違農時在古代,農事乃第一要務,而九月正值秋收農忙之時,並不是入學的好時候。
  • 舉行傳統拜師禮 點亮師生教育夢
    第一項,正衣冠。第二項,請師者入席……」9月2日,吳寧一校操場上一群少年身穿漢服,行禮如儀。這不是穿越,也不是拍戲,這是吳寧一校首次舉行傳統拜師禮。  吳寧第一小學始創於1903年,名列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強。我國第一位物理博士嚴濟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正武、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更光、中國生物學博士李正理等中國傑出科學家都從這裡啟航。
  • 穿漢服行傳統拜師禮——鄭州49中班主任節別有新意
    穿漢服行古法拜師禮其中在閉幕式上,學生身穿漢服、手捧拜師貼、送束修六禮。安排拜師禮的目的是想在弘揚國學傳統文化的同時,宣傳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品質。在閉幕式中的拜師禮上,學生代表身著漢服,躬行華夏禮儀,同聲齊頌《師賦》,禮讚師魂;全體學生恭敬的向自己班主任三拜分別代表感恩緣分、師生同心;感謝恩師、悉心栽培;我心赤城、努力學習。同時學生代表向班主任獻上「拜師貼」和「束修六禮」。束脩,古代漢族民間上下、親戚、朋友之間相互饋贈的一種禮物。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被稱為「束修」。
  • 穿漢服行「開筆禮」、乘坐熱氣球 長沙各大中小學花式迎接孩子入學
    穿漢服行「開筆禮」,學生給老師「挑刺」 探秘科學世界、乘坐熱氣球……開學日,長沙各大中小學花式迎接孩子入學 穿漢服行「開筆禮」、乘坐熱氣球……9月4日,長沙各中小學校以特殊形式迎接學生入學。 「我們開學啦!」9月4日是長沙市各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沉寂了一個暑假的校園又開始沸騰了。新的學年,新的希望。
  • 正衣冠、拜孔子、點硃砂……來品味一下古人的開學典禮
    封面新聞消息,進入9月,中小學陸續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學校通過形式多樣的開學禮,和孩子們共同迎接新學年的到來。在中國古代,新生入學有開學儀式或「開學典禮」嗎?答案是:有的。新生入學不僅有隆重的「開學儀式」,而且頗受重視,「入學禮」更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
  • 北京:小學生穿漢服孔廟行拜師禮 為老師送祝福
    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男生穿藍色漢服,左手前右手內;女生穿粉色漢服,右手前左手內。今天,史家七條小學二年級68名學生身著漢服,神情莊重,在孔廟的大成門前面向師長鞠躬行四拜禮,以傳統的拜師典禮儀式,為老師送上祝福。
  •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共識。
  • 【開學了】杭城這所小學開學行古禮:硃砂啟智拜先師
    記者轉了一圈,發現很多學校把國學作為開學典禮的主要內容,穿漢服,點硃砂,儀式感非常強烈。杭師附小一年級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放在了杭州孔廟,在至聖先師孔子面前舉行「蒙童入泮,格心致遠」的入學儀式,孩子們正衣冠、點硃砂、敬香茶……在誦讀《三字經》的朗朗聲中,對小學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 嵖岈山學生著漢服行拜師禮 現國學六禮束修
    昨日,嵖岈山希望小學一場「古法拜師禮」主題拜師會上,寬袍大袖的漢服、充滿敬意的六禮束修等,把古人尊師重道,明禮求學的精神演繹得惟妙惟肖。「我們在教師節這天舉行拜師禮儀式,是希望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可以對國學經典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國學提倡的尊師重道,明理修德,在當今社會放大提倡。」嵖岈山希望小學宋老師說。
  • 合肥:同樣的開學季 別樣的開學禮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經歷了上周五的開學典禮和周末的兩天假期,今天起,合肥的中小學生們得收心上課了。  每年的9月1日,各個學校都會有一個傳統項目——開學典禮。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每一年開學典禮的流程嗎?還記得校長致辭時的開場語「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嗎?前幾天,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用鏡頭記錄下了部分學校特別的開學典禮。
  • 學拜師禮 走彩虹門,浙理工開學第一課別出心裁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盧厲偉 李方琳/文 黃嘉穎/攝)又是一年開學時,各大高校各具特色的始業教育讓人眼前一亮,帶給新生們新鮮的體驗。近日,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500多名大一新生在國際會展中心觀看拜師禮,走過彩虹門,體驗了一場獨特的「開學第一課」。
  • 開學第一課:開蒙啟智,識禮明德
    交匯點訊 9月1日,全國各地中小學迎來新學年開學。穿好校服、背上書包、戴好紅領巾,隨著學生們步入大門,校園又恢復往日的生機。剛入學的「小豆包」也揮別父母,坐在教室裡開始自己的「開學第一課」。新學期、新氣象,這個特殊的開學季有哪些新的光景?
  • 正衣冠、點硃砂!在 「開筆禮」中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近年來,傳統文化日益復興,「開筆禮」作為一種啟蒙教育形式在各地盛行起來。每到開學季,穿漢服、點硃砂、寫毛筆字、誦《論語》……讓孩子們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舉辦一場「開筆禮」也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 靈臺縣博物館成功舉辦「尊師重學 別樣開學禮」主題社教活動
    靈臺縣博物館成功舉辦「尊師重學 別樣開學禮」主題社教活動 2020-08-22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網友熱議...
    虎撲8月31日訊 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儀式感十足!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
  • 開學第一課,眾學子禮敬恩師,行拜師禮!
    尊師有禮,禮傳天下。曲阜儒家研學基地「拜師禮」成為了各地研學師生到曲阜研學炙手可熱的選擇。基地自2018年6月成立至今接待整壹千所學校逾37萬師生走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2020年下半年新學期開學在即,眾學子將走進校園,拿起課本,其中不乏剛剛入學的新生。不論是度完暑假返校還是第一次走進課堂,學子們都將開始新的學習生活,而老師將成為陪伴他們、教導他們的重要角色,確立正常、良好的師生關係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是需要學校、師生、家長共同思考和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