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河南人

2020-12-07 映象網

寫在前面:

大地晨曦,恰當時世。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首次發聲。

這篇發刊詞來自秦朔,一位離鄉多年的河南人。

查閱了20萬字資料後,他卻說「我不是河南人」。

讀完本文,要十分鐘;

讀懂你我站立的這片土地,或許一生都不夠。

作者|秦朔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前,川普一直在焦急地等消息。一位朋友勸他早點睡,說:「拜登啦!等也是拜登。」問:這位朋友有可能是什麼人?

A. 一位共和黨朋友

B. 一位民主黨朋友

C. 一位河南的朋友

在好多群裡看到過這個段子,卻沒留意其中的梗。直到前天碰到一個朋友,說「你們河南話真牛」,一愣,頓悟,原來如此!

我用河南話說了幾句「白等」,還真有點解氣。

突然有點不好意思。離開家鄉三十多年,說話已無鄉音,鄉音裡的一些妙處也漸漸忘記。好像自己已不是河南人。

河南,這個巨大而古老的存在,是不是就這樣常常被忽略?直到某個時刻,只是因為一個方言的梗,才重新喚醒記憶?

如果把今天的中國比作枝繁葉茂的大樹,河南就是她看不見的地下的根。

看不見,就容易忘記、失憶。我就是忘了河南的河南人中的一員。

我是河南人。我不是河南人。我到底是不是河南人?

幸好語言之外,還有胃的記憶。它比語言和你的連接更牢固。無論在江南還是嶺南,甚至到國外,只要幾天不吃麵食,不吃麵條饅頭包子餃子,胃就開始抗議。

我對豐收的記憶是和一馬平川的豫東平原上的麥浪分不開的。我對星空的記憶是躺在打麥場的麥垛上看滿天星鬥所刻下的。

千裡麥花香,耕耘天地間。麵食於我,是無法改變的生活方式。

幾千年前,小麥從西亞傳來,在黃河中下遊被接納,逐漸取代了本土的粟和黍,成為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

感謝祖先,用慧眼選育了不怕寒冷、生生不息的小麥,用石磨把小麥從粒食變成麵食。如此普通的粒粒小麥,竟能做出千變萬化的食物,想一想都是天造地設的神奇。

民以食為天。小麥是生活的方式,也是生命的支撐。

在甲骨文中,「來」指的就是麥。它是外來的,在這裡紮根,筆直生長。

那個時代小麥的重要性就像今天的數據吧,那個時候被小麥驅動的河南就像今天的數位化前沿和開放高地吧。

今天,河南有1.2億畝耕地,8600萬畝都種小麥。她如此本分和忠實地守候著歷史傳統,也為中國提供一日不可缺少的糧食。

可惜,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已變成資本和數據。小麥,也成了一個並不時尚的所在。除了媒體每年例行報一下豐收數據,誰還會想到小麥?

但,我們的胃離得開嗎?

我出生在黃河邊的開封,有人說是七朝,也有人說是八朝古都。朋友們說到開封,講的最多的,一是北宋之都,二是懸河之城。

《漢書》說,「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四瀆就是江、河、淮、濟,當時淮河、濟水獨自入海,故與江河並列。根據《禮記·王制》記載,古代天子所祭,就是五嶽與四瀆。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常常到黃河大堤上越野跑。它遼闊,但遠遠說不上澎湃,流得很慢,是一條泥土之河。真的有點失望,覺得配不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遠上白雲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氣象。

但「黃河平,天下寧」的緊要性是知道的,因為每到汛期,街上就有廣播,特別是下大雨,父輩要冒雨運沙袋,護河堤。

聽老師講大禹治水,改堵為疏,歷經十三年,九川既疏,方解水患,於是明白了治理天下的樸素道理,是疏導,是順應。

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對北宋的文明懷想,讓太多人生出想穿越回去的念頭。

前一段看網劇《清平樂》,沉迷不已,迷的不是「汴梁形勝甲天下」的商業繁榮,而是如此多的文化殿堂裡的巨人曾經在一個舞臺上你來我往。

如果時光真能穿越,我最希望成為的是北宋繁盛期的「春晚」導演,或者給導演當助手也行。我想展現的場景包括:蘇頌主持製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天文儀器——水運儀象臺;李誡創作了建築學上的豐碑——《營造法式》;王惟一寫的《銅人腧穴針灸圖位》,讓針灸醫學有了一次巨大飛躍;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範仲淹、柳永,其文採詞章的穿透力是以千年為尺度,遠超今天的任何網紅;還有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沈括的《夢溪筆談》,展示出無限才華;那也是發明家的時代,科技方面的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在北宋發明或廣泛應用,金融方面宋仁宗天聖元年發行的「交子」,比西方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北宋不只有「因文而弱」的一面,也有楊家將、嶽飛和包青天。

在開封博物館,我看到的歷代地層剖面模型顯示,「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開封地下3米至12米,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

除最底層的戰國時期魏國大梁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術手段所限未能發現外,其餘5座城池均已發現和初步探明。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開封城,最下面的是唐代汴州城,規模最大的是北宋東京城。

河南的地下,埋藏著多少中國的王朝和文明?

因為有北宋,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講開封。但在河南,比開封更有歷史感的地方還有很多。

從夏商周到北宋三千年,開封「紅」是在最後,前面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等等,才是「最早的中國」。

從炎黃五帝的傳說和遺蹟,到夏商周三代的都邑,都在以洛陽為中心、由黃河洛河哺育的河洛地區,《河圖》《洛書》《易經》、漢字都是河洛文化的產物。中國的姓氏文化,大部分的祖根都在中原。

作為開封人,如果碰到安陽人、洛陽人、三門峽人,甚至商丘人,就要少談點歷史。

安陽人對我說,開封城摞城,最早也不過是戰國大梁城,而且還沒有真正被發現;安陽的後崗發掘出的三層文化遺址,最上面是距今三千年的小屯白陶文化,中層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黑陶文化,最下層是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仰韶彩陶文化。

「我們最年輕的,都比你們最古老的還要老。」

安陽是出甲骨文的地方。1928年安陽小屯殷文化遺地被發掘出來,那些青銅器、玉器、牙雕骨器和貝幣,映射出的是當時「世界級的繁榮」。

至於盤庚遷殷、武丁三年不語一鳴驚人、武丁之子為祭母鑄就「后母戊鼎」……安陽的故事講出來,讓我只能仰視。

今天所有經商辦企業的人都叫商人,商人就是商朝從事交換流通活動的人。我寫過一篇文章,寫了中國第一個商人王亥。

商本是夏的一個部落,始祖叫契,和虞、舜、禹生活在同一時期。由契到湯(商湯)共十四世,這一段是「先商」時期。契的第六世孫叫亥,後人以「王」尊稱他,所以叫王亥。

王亥生在夏朝中期,距今三千八百多年。他和兒子上甲微是「先商」時期「讓商族變得偉大」的關鍵人物。他們飼養家畜,馴養牛馬,開展商貿活動。

「商人來了,商人來了」,外部落這樣稱呼商部落的貿易使者。他們所交易的東西,當然就是商品。因為交易量越來越大,王亥成了當時各個部落的首富。

王亥用新的工具推動貿易發展,「肇牽牛車遠服賈」,開商業之先河。他死後受到殷商後代給予的最隆重的祭祀。

王國維評論說,王亥「祀典之隆」,不只是因為他是先祖,而是因為「其為製作之聖人」,那他也算「中國製造」最早的傑出代表了。

王亥是中國最早的商業實踐家,中國最早的商業思想家也都在河南,如商丘人計然,提出「積貯之理」;洛陽人白圭,提出「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南陽人範蠡,提出「富好行其德」;洛陽人桑弘羊,提出「農商交易,以利本末」……這都是中國歷史上最智慧的商業頭腦。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禮儀習俗萬裡同風,宛如一座天然的中華歷史博物館,她就在中原,在河南。歷史一日在那裡,就永遠在那裡。

因為她就是中國、中土、中心,所以河南的文明,不是單點或某一維度的文明,而是全方位的文明;又因她是高濃度的文明中心,所以會不斷向外擴散。

要說帝王將相治國理政,這裡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但人們記得更多的並不是「家天下」的名字,而是伊尹、姜子牙、蘇秦、呂不韋、商鞅、李斯、藺相如、張良、陳平、諸葛亮、司馬懿、謝安、長孫無忌、趙普等等。

要說人文薈萃,從造字的倉頡,到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鬼谷子、韓非子、宋明理學的二程,從司馬遷、「字聖」許慎、左思(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作者)到有唐一代的杜甫、白居易、韓愈、元稹、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畫聖」吳道子,再到元代的關漢卿、明代的「律聖」朱載堉,文脈之盛,星河燦爛,代代傳續。

而如果必須選一個最愛,我會選玄奘,那個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裡的偉大行者。

要說發明創造,這裡有發明造紙術的蔡倫,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醫聖」張仲景,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的「科聖」張衡,世界上首次測出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僧一行。

要說革命者、建設者,馬上可以想到的是陳勝、吳廣、楊靖宇、吉鴻昌、焦裕祿、楊貴。

應有盡有,數不勝數。

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河南之興可謂天驕;河南之廢,如王朝腐敗、如戰亂、如決堤、如饑荒,流民千裡,也從未絕跡。

以我的家鄉開封為例,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圍困開封6個月,農曆九月十五日夜,官軍掘開黃河,城內「水深數丈,浮屍如魚」,原有的37萬人只剩下3萬多人,是開封歷史上最慘烈的滅頂之災。

三百年後,河南又上演了1942年的大饑荒。只是這一次不是水患,是大旱之災。

多災多難的河南。要寫中國的災難史、苦難史、愚昧史、問題史,斷不能無河南。

直面苦難,揚起自我,才能走向真正的明天。

我父親的家鄉是周口地區的沈丘縣,一個很窮的村子。小時候放暑假過去,夜裡沒有電燈,吃的基本上都是紅薯,我水土不服,渾身起疙瘩。

每個親戚家都很窮,窮病相連的更是苦不堪言。一個親戚說:「你好好念書,將來做大官。」我說:「我要是當了總理,把你們個個都封成官,不用過這麼苦的生活。」

童言無忌中,或許也錘鍊了通過奮鬥改變命運的韌性。

小時候想當總理的孩子肯定不止我一個,但總理只有一個。河南人有當總理的,也有在河南工作過,後來當總理的。他們都深深地知道這塊土地的不容易,都是民本型的總理。

比起歷史上的文明群像,那些沉重的、苦澀的、艱難的體驗,可能更是河南的底色。

宋代以後,近代以後,現代以後,新文明的火炬一直在南移、向海而移,河南的文明之光也慢慢黯淡下來。

但奮鬥從未停止。改變我的窮親戚命運的不是我,是這個時代和他們自己的精神。

他們從沈丘的小邢莊一個個走出來,有到克拉瑪依的、到廣州的、到崑山的、到天津的、到安徽的;有開車的、掃地的、教書的、當總經理的。

去年暑假,叔叔的兒子問我:孩子在南京的大學畢業,是留南京還是去南通一家民企在北京的子公司當會計;今年暑假,姑姑的女兒問我:她孩子是報考華南理工大學還是北京的對外貿易大學。

他們生命的圓心在河南,他們的努力就是讓圓規畫出的圓圈,到更遠的地方。

這是過去四十多年無數河南人、兩代三代的命運軌跡。我的親戚如此,我的朋友、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以及張磊的朋友施一公也如此。

他們都來自一個曾經在網上經常被黑的地方——駐馬店。駐馬店要給這麼傑出的人發城市勳章吧。只是兩個人,讓駐馬店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上起來。

在某種程度上,河南之於中國,就像中國之於世界。

這句話是我想出來的,兩個月前聽說河南老胡——建業集團的胡葆森也說過這句話。

可見我們的心是相通的,無論在不在河南。

只有河南,最是中國。

有過輝煌的高峰也有過苦難的極限,只是在苦難時,不會屈服,不會放棄。就像那一望無際的小麥,今天是綠油油的,明天就是一片豐收的橙色。

這裡的變量是時間,是陽光和風水,是人的堅持。

著名策劃家王志綱在新出的《大國大民》一書中寫了一篇《河南是碗胡辣湯》,胡葆森請了著名導演王潮歌創作了一部全新的文化作品——《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一個貴州人,一個北京人,都在關心河南。王潮歌說,她把命都押在《只有河南》這部作品上。我在今日頭條上關注了她,每天都在看她記錄《只有河南》的生活和工作,我很敬佩這個心比天高的藝術家、女強人。

原本沒有想過為河南寫點什麼,前幾天看到她寫了一段開封的事情:

「來開封博物館採風,心情很差。因為館內不少大人小孩肆無忌憚地高聲說話嬉鬧,仿佛在自家後院一般,他們尖利的嗓音讓我幾乎聽不見講解……相比之下,在椅子上四仰八叉睡覺的人倒是好多了……總之,今天很掃興!」

王導,作為開封人,我向你說一聲:對不起。我們對不起你跑到河南的辛苦勞動,也對不起埋在河南地下的文明。

希望你的作品,不僅能喚起我們這些戶口已經不是河南人的人們的關切,更能喚醒差不多一億河南人的文化自覺和文明自尊。

王潮歌對開封博物館提出批評後,我在後面的跟帖中看到了開博的回應,他們真誠道歉,說現已增派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進入展廳和公共區域,勸導大聲喧譁等不文明行為。

隔了一天,王導回復她很欣慰,「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切都將向上而美好」。她還推薦了開博的《風·雅宋》展覽。

《只有河南》還沒有上演,但通過社交媒體,有一些故事已經開始發生,牽著文明,連著河南。

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人,其實都像在桌子上旋轉的硬幣,當它沒有停下來的時候,誰能說它的命運一定會以哪一面收場呢?

讓我們對河南多一些提醒,同時也多一些信心。

只有河南最中國。

最早的中國,最完整的中國,從中到外的中國,東京夢華的中國,饑荒遍野的中國,不屈不撓的中國。

關注河南,就是在關注中國。但真正決定河南發展命運的人,是在中原大地上的每一位河南人。我們為你們加油,我們也盡力用行動為河南加油。

因為我們也是你們,是河南人,是最典型的中國人。

希望河南更好地轉動起來,無愧於「文化中國的歷史地理象徵」的標記。

希望明日中國之河南,如同今日世界之中國。而今日世界之中國的地位提升,更多是由那些充滿開放、奮進和現代化氣息的地方帶動的。

文明在昨天,更在今天,為的是明天。

文明之根,老家河南。一個新河南的爆發,是要開闢文明的新篇。

我們越是回到歷史,就越是會明白,每一種輝煌,都是由人的生生不息的價值創造。

文明,在創造者手中。

相關焦點

  • 《我不是一個河南人》引發關注 弘揚中原文化成為共識
    11月13日上午,一篇名為《我不是一個河南人》的文章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裡流傳,僅7個多小時,微信閱讀量已達10萬,48小時內便突破20萬,迅速掀起了一場關於家鄉河南的記憶大討論。情系老家河南,弘揚中原文化成為越來越多河南人的共識。
  • 秦朔撰文《我不是一個河南人》刷屏 弘揚中原文化我們應該思考啥?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11月13日,一篇名為《我不是一個河南人》的文章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7個多小時閱讀量達10萬,48小時內突破20萬,迅速掀起了一場關於家鄉河南的記憶討論——弘揚中原文化我們應該思考啥?
  • 有人問我:又不是河南人,為什麼總誇河南?我笑了:誇河南有飯吃
    有人問我:你又不是河南人,為什麼總誇河南好呢?我笑了笑:我雖然是蘇州人,但是妻子是河南洛陽人,我誇河南好可以保證天天有飯吃!我點了一份燴麵片吃了起來,誰知還沒吃幾口,哇哇就吐開了,瞬間滿頭大汗,臉色蒼白。開店的夫婦走過來,關切的問我怎麼了,得知我中暑了,扶我回裡屋休息,還幫我去藥店買了一些藥回來。我服下藥躺著就睡著了,醒來一看都晚上了,公司是回不去了,準備出去找個旅店過夜。
  • 環球時報胡錫進:我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
    讓人意外的是,這次來河南對老胡來說,算是回老家,「我就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小時候10歲時還回去過。」 我是河南人,我就是一顆玉米粒 頂端新聞:你對河南熟悉嗎?這次來鄭州有什麼印象?
  • 我是周口人,我是河南人
    人祖爺伏羲定都地宛丘在淮陽,女媧奶奶造人的地方在西華,黃河岸邊的商城鄭州也屬於淮河流域。不論是母親還是奶奶,都是哺育我們成人的先祖。北京周口店的只能叫猿人,河南周口那才是真正的'「人」。炎黃融合在扶溝(阪泉),禹都陽城在商水,后羿射日在太康...只有河南最中國,只有周口最河南,河南在中國的位置就如中國在世界!
  • 胡辣湯並不是只有河南才有,它也不是河南的特產
    胡辣湯並不是只有河南才有,它也不是河南的特產,它是一個中部地區南北地域環境下的產物。我出生並成長在一個皖北的小縣城裡,在這個小城裡,從我出生後開始可以吃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時,就發現在這個城市各處胡辣湯就和豆腐腦,sa湯以及油饃,一起作為一個早餐鋪它的菜單明細上都會有的必備選項。
  • 胡錫進:我是河南人,我就是一顆玉米粒
    讓人意外的是,這次來河南對老胡來說,算是回老家,「我就是河南人,河南汝州人,小時候10歲時還回去過。」談到如何一步步成為網絡大V,胡錫進坦言「沒有設計」。「大學時,我學的是俄語,從沒想到會成為輿論場上的一員。糊裡糊塗走到了今天,不知道怎麼著就成了大家說的輿論領袖。
  • 河南最難娶到老婆的一個地方,不是安陽,也不是新鄉!
    今天,我們來看看河南這個地方,被認為是最難娶到老婆的一個地房,不是安陽,也不是新鄉,而是周口。周口市,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中國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東臨安徽省阜陽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許昌市,南與駐馬店市相連,北與開封、商丘市接壤。所轄10個縣市區是:川匯區、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沈丘縣、鄲城縣、淮陽縣、太康縣、項城市、鹿邑縣。
  • 河南出名人,最多名人的地方不是洛陽,是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小鎮
    這幾個人當中,老子是河南鹿邑縣的,莊子家在河南商丘,韓非子是河南新鄭市人,商鞅是安陽的,李斯是上蔡的。幾大主流有三個都在河南,可以說戰國時期的思想發展有一半的功勞都是河南人的。另外,秦始皇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大業,河南人的幫助佔了很大一部分。
  • 中國娶老婆「最便宜」的一個地方,不是四川,也不是河南!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地方,被認為是娶老婆最便宜的一個地市,不是河南,也不是廣東,而是重慶。重慶禮金有多便宜呢?我來告訴你:在重慶,很本地人都沒聽過彩金兩個字,在這方面,重慶絕對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重慶的父母不要彩禮錢,但是男方必須要有經濟基礎,最好有房有車,這樣女兒就不會過得太辛苦。
  • 鄭州如果被直轄,誰會是下一個河南省會?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
    鄭州如果被直轄,誰會是下一個河南省會?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鄭州不僅是河南省省會,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作為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充分發揮了地理優勢,成了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加上這幾年的飛速發展,讓鄭州成了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直轄市的城市。雖然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但如果鄭州真的成了直轄市,誰會成為河南下一個省會城市,我認為不是南陽,也不是洛陽,很有可能是許昌。
  • 河南十大名菜是哪些?作為一個地道的河南人,竟然一個也沒吃過?
    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名菜,河南10大名菜,你吃過幾道?據說河南有10大名菜,但是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我竟然一個都沒吃過?是菜譜錯了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河南名菜真的是這10道嗎?2、燕菜燕菜主要是河南洛陽的特色菜,主料由白蘿蔔、海參、魷魚和雞肉組成,多出現在洛陽水席宴中,也分高中低檔,主要是用料的區別,高檔的用魚翅、海參,中檔是普通雞鴨魚肉為主,低檔一般就是豬肉粉條蘿蔔,但是不管高中低檔,菜面上最後都會有一朵用蘿蔔雕或黃蛋糕做的「牡丹花」作為標誌。
  • 河南一個「強勁」的城市,經濟增速全省最快,不是鄭州許昌
    有的人說旅遊就是從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個別人熟悉你卻陌生的地方,但我們旅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祖國的風景,也是為了更好的感受祖國的進步,看著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我們會更加自豪。說到河南,不可避免的是每個人都會想到鄭州,鄭州是一個真正的傳奇城市,從今天的鄭縣到今天的鄭州大鎮,這是一個可以用火車吸引的城市,在此期間僅花費了幾十年的這座城市就震驚了世界,並且是去年第一個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該市已提升至數萬億美元,是河南第一個萬億城市,但是河南人民很高興!
  • 河南「最窮」的一個城市,不是濟源不是鶴壁,你知道是哪裡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發展非常快,在這片廣闊的領土上,許多城市的經濟迅速提高, 比如,今天小編介紹的河南這個城市,不僅是中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城市,經濟發展也非常好,但在中國很多省份,總是有幾個城市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其經濟發展也不那麼理想。
  • 「我發誓,這是我的心裡話!」新疆小哥這樣評價河南人
    斯坦旦說佩服河南人用雙手創造了一個這麼文明、這麼和諧的好地方今年32歲的斯坦旦非常健談,他告訴大河報記者,自己是二十裡店村的村幹部,「我們那裡河南老鄉比較多,有鄭州的、有開封的,我跟河南人的交往不是一天兩天了,河南老鄉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特別能吃苦,他們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致富。
  • 河南「最窮」的一個城市,不是濟源也不是鶴壁,你知道是哪裡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廣闊的疆域中,很多城市的經濟得到迅速的提高,例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小城市,河南的韓國沒有戶籍人口較多的城市,其經濟的發展也很好,在我國,總是這麼多省一些城市,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經濟發展也並不是那麼理想,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河南內最窮的一個城市,它是濟源鶴牆壁,你的家鄉嗎
  • 河南人怎麼了?憑啥歧視我?
    今天看了一則新聞,全面的了解河南人。中間說了河南的優久的歷史,我們是全中國的文明發源地,好多文明源於河南。咱們的炎帝和黃帝還都是河南呢?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難道老祖先也是偷蒙拐騙嗎?我就是一個河南人,一個地地道 道 的河南人。我生於河南,我驕傲!
  • 「我是臺胞,更是河南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21日是冬至,在河南省鄭州市金色港灣社區豫臺有約文化交流中心的小院兒裡,臺胞吳天璽和她的三哥吳天順,一邊和親朋好友吃親手包的餃子,一邊跟遠在臺灣的大哥吳天鑫一家視頻通話,過了一個特殊的兩岸線上團圓節。
  • 河南人素質差?你了解河南歷史、了解河南人嗎
    後來我終於在一個客戶那裡得知了是怎麼一回事兒,她說「河南人騙子太多,不太喜歡和河南人打交道」。什麼?河南人騙子太多,素質太差,這不是我很小時候聽故事似的聽到的一些話嗎。河南人比較奸詐、狡猾,人品也很壞,這是在我小時候就聽村裡的一些去廣東那邊打工回來的人說的,同時連編帶造的說了很多河南人怎麼壞、怎麼奸詐的事情。
  • 淳樸實在的河南人,文化多元的河南省,網友:可愛的河南人
    淳樸實在的河南人,文化多元的河南省,網友:可愛的河南人今天小編特別想說一下河南人,本小編是唐山人,但是在鄭州上學,在鄭州呆了一段時間以後,我是發現,河南的人真不是外面說的那樣不堪,河南人真的非常好,性格好,人也特別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