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解對話、臺海和平安全的鑰匙在臺灣民進黨當局手中。
蔡英文 資料圖
在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前夕,蔡英文2月9日上午召開高層會議,「針對各項正在發展中的國際及區域情勢,包括「臺美關係」、區域安全,以及全球疫情的後續發展,交換意見及討論」。在會後發表談話中,蔡英文聲稱,對臺灣文攻武嚇,對兩岸關係並不會有什麼幫助。在歡慶華人世界共同的傳統佳節時,也要在此,祝福對岸人民新春安康,也希望能共同促成兩岸的和平穩定。
那麼,蔡英文為何在春節前夕召開的高層會議,並做上述講話呢?
對於蔡英文春節講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根據多年觀察,近年來兩岸關係對抗發展特別是軍事對抗不斷升級,臺灣社會已經日益感受到安全的威脅;而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大選中押錯寶,導致臺灣社會對美國涉臺政策的可能變化進而對兩岸關係特別是臺海安全更是擔心。所以,蔡英文這次講話特別把所謂「臺美關係依然穩定」放在了第一條,並試圖以所謂「臺海的和平穩定,已經從兩岸關係的範疇,提升到印太區域,甚至是全球的焦點。我們和相關國家保持密切聯繫」來安撫臺灣民眾對臺海安全的焦慮。
至於兩岸關係部分,蔡英文的談話內容了無新意,依舊是把造成兩岸關係對抗態勢甚至臺海安全可能生變的原因甩「鍋」大陸。實際上,兩岸關係今天所呈現的緊張對抗的嚴峻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翻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企圖在「一中一臺」框架下推動兩岸溝通對話。但臺當局故意錯誤定位兩岸關係性質,註定兩岸不克對話並走向對抗。
實際上,蔡英文講話中的有關說法反映了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已經造成臺灣社會對臺灣安全的焦慮。因此,蔡英文當局一方面試圖以所謂「臺美關係依然穩定」和與印太區域「相關國家保持密切聯繫」以及「會持續提升自身防衛戰力」來安撫臺灣社會的焦慮;另一方面,企圖繼續混淆當前兩岸關係對抗發展的根源,把臺海緊張動蕩甚至和平可能生變的責任推卸給大陸,繼續欺騙島內民眾和國際社會。
眾所周知,臺灣安全在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絕非所謂「臺美關係」、臺灣與印太區域國家關係以及臺灣自身的「防衛戰力」所能保障的。臺灣當局只有回到「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定位,並停止「臺獨」分裂活動,兩岸才可能和解對話,臺海才可能和平安全。兩岸和解對話、臺海和平安全的鑰匙在臺灣民進黨當局手中。
那麼對於蔡英文春節講話,島內民眾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Yahoo奇摩」網站9日起舉辦「Y民調」,以「蔡英文重申若大陸有意化解對立,願促兩岸對話,你認為兩岸對話的機會大不大?」為題,詢問廣大網友看法,投票時間為2月9日至14日,截至9日晚間8時30分為止,共有近1千多名網友投票。
在2個選項中,認為「不大,兩岸局勢仍緊張難啟對話,佔96.67%,有1005票」,認為「大,兩岸和平兩相得利,佔3.3%,有35票」。民調顯示,民眾對兩岸局勢仍緊張,兩岸對話可能性微乎其微。
值得一提的是,臺「監察委員」葉大華和蕭自佑9日舉行記者會,說明調查新冠疫情期間滯留大陸的「小明」和「小紅」入境管制措施及權益問題。
「小明」包括兩類人:一是臺灣人在大陸地區生的小孩;二是臺灣人的大陸配偶之前婚姻所生子女。「小紅」指的是陸配與臺灣人在大陸註冊並公證,返臺申請入臺證、正計劃赴臺面談家庭團聚時遇到疫情,但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只開放拿到居留證的陸配,新婚團聚期的夫妻因此分隔兩地。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9日稱,有別於臺當局去年6月29日起開放外籍人士及外勞子女得以「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名義申請來臺,「小明」及「小紅」直到去年7月16日至9月24日,才陸續被允許分年齡入境。
調查報告稱,疫情期間,陸籍及外籍人士開放入境時間存在差異,「小明」們採取分階段、分年齡開放入境也有差別對待,希望「行政院」依聯合國指引及兒童人權公約等相關規範確實檢討改進。
來源:華夏經緯網、環球時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黃榮亮
本文由臺海網(ID:taihai101)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