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老街區與裡弄

2020-10-12 珠山區昌河街道

景德鎮是世界聞名的瓷都,自古以來水土宜陶,繁華了1000多年。「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就是對景德鎮當年盛況的描寫。彼時,沿著昌江,景德鎮建窯成市,河岸邊有著數不清的四通八達的裡弄,形成了景德鎮老城區特殊的城市布局,也由此衍生出獨特的裡弄文化。

據記載,古代景德鎮東至裡村、南至南山渡(今南山下一帶)、西至昌江東岸、北至觀音閣一帶有「四山」「八塢」「三洲」「四碼頭」「十一條半街」「一百零八條弄」。景德鎮沿河而築,河邊又多為小山丘、小溝渠,很多裡弄便用「塢」「橋」「山」等命名,如馬鞍山、夜叉塢、十八橋等。

景德鎮的許多裡弄也因典故而命名,如鬥富弄、繡球弄、爆竹弄等。景德鎮的不少裡弄還隱藏著許多瓷窯的身影,而且弄與弄之間可以通過這些瓷窯穿梭往來,形成貫通的格局,於是裡弄的居民便以窯名作為裡弄名,這樣裡弄名便作為一種陶瓷文化保留了下來。

三閭廟明清古街

三閭廟明清古街坐落在昌江西岸,昌江與西河交匯處,整個三閭廟古街分為明街、清街和古碼頭三部分,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在古代,三閭廟明清古街為景德鎮與饒州府、九江及安徽等地之間的陸路通道。早在晚唐時期就有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人遷居此地。明清時期,三閭廟商業繁華,有糧行、米店、藥店、飯店、雜貨店、豆腐店等,是景德鎮主要的糧食集市。時至今日,古街兩旁的商店基本保存完好,並有明朝中晚期建築4棟,明末清初建築3棟,是景德鎮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

彭家弄歷史文化街區

彭家弄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御窯廠遺址保護範圍內,是以歷史建築為主的傳統制瓷手工業生產和居住街區。該文化街區內分布著多處歷史街巷和歷史建築,反映了景德鎮傳統制瓷手工業的生產、水運商貿、傳統民居特色,其歷史街巷主要有方家弄、方家下弄、水府弄、彭家下弄、畢家弄等,還有湖北會館等重要歷史遺存。

祥集弄明代民居

早在宋代,祥集弄就有人居住。到了明朝,當地居民為討個口彩,便將居所所在的裡弄命名為祥集弄。祥集弄分成上下弄,祥集弄全長270米,有兩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分別位於祥集上弄3號和11號。兩座建築的總建築面積達761平方米,梁柱粗大,造型古樸,頗有徽派建築韻味,皆為富商所建,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祥集上弄3號還是景德鎮考古研究所的所在地,當年大量御窯廠古瓷片的修復工作就在此展開。

大十字弄

大十字弄東至棋盤街,西至沿江東路,總長約300米。此弄呈東西走向,與南北走向的瓷器街垂直交叉,故名大十字弄。相傳,清朝嘉慶年間,茭草工人鄭子木為了維護茭草行的利益而捨生取義,震動整個茭草行。自此之後,茭草工人都系白布圍裙以紀念鄭子木。大十字弄44號是一座祭師祠,重修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佔地約500平方米,保留至今。

低頭弄

低頭弄位於中山北路與中華北路之間,緊鄰石獅埠,通青石街、五王廟等弄巷,全長100餘米,寬2米。該裡弄形成於宋朝,相傳明末有陳氏撫臺住此,在弄口建有一座青石門坊,較低矮,當時騎馬來拜訪撫臺的人,進弄都要低頭,故名「低頭弄」。低頭弄11號古宅為明代住宅建築,整個建築風格近似元代,雕刻裝飾簡樸,據傳此房就是陳姓撫臺之宅。民國時,裡弄內設有浮梁公所。歷史上,低頭弄還是一個重要的柴窯集散地。

龍缸弄

龍缸弄西起中華北路東側的109號,東接湖口弄,東南接新羅漢肚,南至勝利路北側,長100餘米,寬2.8米。明朝,龍缸弄內共有6座窯,最開始燒制時品種單一,後來因技藝高、式樣多,馳名中外。相傳,明萬曆年間,太監潘相奉旨監造龍缸,然而瓷工們燒了一窯又一窯,始終未能燒出一隻達到宮廷要求的龍缸,大禍臨頭之際,窯工童賓捨身赴火,龍缸才得以燒成。為紀念童賓,建造了風火仙祠,奉其為窯神。據說此事便發生在龍缸弄,龍缸弄便因此得名。

窯神童賓雕塑

景德鎮的老街區和裡弄是景德鎮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物化的城市文化和記憶,是景德鎮陶瓷民俗文化的縮影。老街區和裡弄布局緊湊,空間利用合理,給人以舒適、寧靜、樸實的親切之感,沉澱了景德鎮的千年歷史文化。

圖文: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來源: 景德鎮市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景德鎮老街與裡弄
    彼時,沿著昌江,景德鎮建窯成市,河岸邊有著數不清的四通八達的裡弄,形成了景德鎮老城區特殊的城市布局,也由此衍生出獨特的裡弄文化。景德鎮的不少裡弄還隱藏著許多瓷窯的身影,而且弄與弄之間可以通過這些瓷窯穿梭往來,形成貫通的格局,於是裡弄的居民便以窯名作為裡弄名,這樣裡弄名便作為一種陶瓷文化保留了下來。
  • 「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條弄「——景德鎮古街裡弄群落
    自古以來,景德鎮沿河建窯,沿窯成市,沿河一帶,數不清的四通八達的裡弄構成了景德鎮老城區特殊的城市格局。據《江西省景德鎮市地名志》記載,中山北路"元代形成街道",中華北路"唐代為小街"。相關文獻和考古調查結果顯示,景德鎮老城區形成於五代及宋朝,成熟於明清時期。
  • 這是條全中國獨一無二的老弄堂【景德鎮】
    景德鎮裡弄名稱由來景德鎮自古以來就是一座「沿河建窯,沿窯建市」的城市。嵐山俯瞰景德鎮(圖片來源於網絡)這座城市依「昌江」而建,向來都不缺水。所以,她的水上運輸非常便利(除了昌江外,還有東河、西河、南河、小北河等主要支流,其間縱橫交錯的數十條小河巷構成了水上運輸的綿密網絡)。
  •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
    原標題: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味道是什麼?
  • 江西景德鎮: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
    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解碼·城市味道)本報記者 朱 磊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 贛、皖、蘇三省自由行之走江西----千年瓷都景德鎮
    御窯廠遺址瓷都老街區與裡弄我見到一座牌坊上寫著「蘇家弄」, 景德鎮 的裡弄非常多,在民間向來有9街18巷108弄之說。而且每一個裡弄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這個蘇家弄是大小蘇家兩弄連在一起,和和睦睦一門歡,雖然樹大常分叉,卻協力同心渡過每一個難關。
  • 歷史感和創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青春常駐
    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味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景德鎮在線訊(熊水平)景德鎮因瓷而立、因瓷而名,一千多年的制瓷歷史,積澱了厚重的陶瓷文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順應時代潮流,緊緊抓住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時機,引導、鼓勵、支持全市相關單位和社會組織大力發展陶瓷文化產業,陶瓷文化產業已呈蓬勃之勢,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綠色支柱產業。  讓陶瓷文化遺產活起來。
  • 裡弄復活:蛻變中的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西北視角庚子年秋季的景德鎮,建築師朱鉳設計的江西省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落成開館。以「蛻變」為名的中央美院當代四大家作品聯展作為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開幕展如期而至。但從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所呈現出的效果來看,朱鉳找到了近乎失傳的一門手藝,即建築還有可能作為藝術品。「朱鉳深研傳統文脈,致力精神建構,在這座博物館的設計中,以御窯場所為基點,取古窯券拱為意象,使博物館功能與文化空間感受別出心裁,渾然天成。」此次活動總策展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教授在此次活動中對御窯博物館評價到。
  • 上海裡弄餐飲①|我們做了一份裡弄美食地圖
    中西合璧的裡弄住宅面積緊湊間距狹窄,許多家庭的生活都在裡弄中進行,使其成為熱鬧的公共空間。隨著上海的飛速發展,大量裡弄被拆遷,也有部分被當作歷史保護建築保留下來,在高樓大廈之間維持著生機。除了空間的記憶,裡弄中還隱藏了許多傳統美食。
  • 石庫門裡弄,法式風情和上海裡弄的融合
    從最初打破華洋分居後的老式石庫門裡弄,到新式石庫門裡弄、新式裡弄,再到充滿西式風情的花園式裡弄、公寓式裡弄,一步步的發展和演變都留下了很多至今值得好好品味的作品。採用具有濃厚江南傳統民居空間特徵的單元,按照西方聯排住宅的方式進行總體布局,因此一開始就帶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 【印象江西】千年瓷都景德鎮,歷史悠久恆流傳
    景德鎮新增兩個高鐵站:昌景黃鐵路全線設黃山北、黟縣南、祁門東、景德鎮北、樂平北、鄱陽南、餘干、南昌東等8個車站和瑤裡、軍山湖2個旅遊景區站。國家4A級景區瑤裡旅遊景區站的設立,將助推浮梁縣全域旅遊發展動力,為來瑤裡旅遊的人帶來極大便利;打造手工制瓷文化創意旅遊景區: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投資40億元打造名坊園手工制瓷文化創意旅遊景區;建設陶瓷文化產業園:大力實施老街區、老廠區、老窯址,「三老」保護項目,籌資42億元建設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
  • 出行 | 景德鎮冬春季航班時刻表新鮮出爐!
    換季後除景德鎮至天津、海口、大連航線的航班時刻變動較大外,其他各航班時刻變化不大,略有調整。據了解,此次換季後,10月25日我市將正式開通景德鎮至南京往返航線,這是我市與江西航空合作冠名「景德鎮」號飛機,打造「景德鎮城市空中客廳」,深化雙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又一成果,這條航線的開通進一步豐富了我市航線網絡,密切了「千年瓷都」與「六朝古都」的交流合作。
  • 裡弄,找尋上海人的生活
    這不僅是因為裡弄大多位於商業設施的背後而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主要是因為裡弄與身俱來的那種平平淡淡的品質,在繁華都市的萬國建築群的彰顯之下,弄堂建築不得不退居幕後。 19世紀60年代的戰亂結束 後,新建的裡弄房子已經成了新移民永久性的家,而不再僅僅是難民們的臨時居所。
  • 【網絡中國節·春節】晚報邀你線上看電影,尋找光影裡的景德鎮!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第一部微電影它叫《你好,景德鎮》。這個聽上去簡簡單單的名字,卻有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這部時長為3分59秒的微電影,通過遊客視角引出了景德鎮的眾多名勝,如古窯民俗博覽區、御窯廠、大瓷碗、昌南裡、三寶陶藝村、陶溪川等。浪漫、古典、活力的景德鎮城市形象與深厚、動人的手藝故事相互映襯,濃縮了文化瓷都、玩味瓷都、古韻瓷都、品味瓷都和時尚瓷都五條主線。
  • 鍾志生到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區調研
    鍾志生強調,文化是城市永續發展的動力之源,景德鎮是一座以文化支撐了千年發展的城市,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我們要進一步做好保護文化遺產、建好文化項目、加強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為景德鎮鑄好「文化之魂」,重塑千年古鎮歷史風貌,留住文化記憶,使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在傳承創新中不斷發展。  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劉鋒,市政協副主席、市規劃局局長孫庚九陪同調研。
  • 上海百年老街區,掃街不得不去的地方網紅店和老店在這裡生長
    思南路是上海的百年老街區,濃縮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精華,它有點舊,但並不破敗,斑駁的樹影中,馬路兩旁老式的洋房,自然,古樸,帶著一種觸摸的歷史感,如果你去上海,一定不要錯過這條老街區。沿著思南路直走,兩邊都是老式的洋房,都還住著人的,有些是租房,很有歷史感,漫步在思南路,想像當時的生活場景,回味深長。
  • 景德鎮文明創建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為了發展,景德鎮一直在尋求逆襲的突破口。緊扣國家政策解決資金瓶頸,並通過地方立法,出臺《景德鎮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景德鎮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解決執法難題。通過創建,景德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瓷都百姓樂享創建帶來的「福利」。該市做足「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
  • 煙雨陶陽 墨色江南 景德鎮陶陽裡歷史街區保護利用項目掠影(圖)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記者邵文豔報導:三月初春,細雨綿綿,料峭寒風不禁讓人有一絲懈怠。可,在這裡,有一群工人身披雨衣,戴著口罩,冒著雨,抵著風,在景德鎮彭家下弄轟隆隆的工地上熱火朝天地工作著……這是景德鎮陶陽裡歷史街區保護利用項目的一部分,若站在高處,就可俯瞰全貌,煙雨江南,赫赫小鎮,這是喚醒過去也是瞭望未來。  翻閱史籍,景德鎮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名字——陶陽。
  • 江西的滕王閣|景德鎮|婺源|廬山|武功山等九大景區,先去哪個
    【景點02】景德鎮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因北宋景德年間燒制御瓷而得名,是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景德鎮陶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