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8日,武漢23家原本收費的A級景區開展預約免票已滿一個月時間。近一個月來,「免票遊」降低了旅遊門檻,提升了旅遊積極性,帶動了一連串的消費鏈條。專家認為,「免票遊」背後的一系列經濟邏輯,契合了「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出臺一些激勵機制,讓免票這種惠民活動持續、長期開展下去。(9月10日《經濟參考報》)
武漢推行景區「免票遊」新舉措,從表面上看,雖然門票收入大受影響,但卻帶動了一連串的「消費鏈條」,這種「舍一地門票收入,得全城復甦活力」的「明智之舉」無疑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
眼下,除了武漢推行「免票遊」之外,國內多地景區也紛紛推出「門票優惠政策」,這對於廣大遊客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近些年,國內大部分景區的門票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且「逢節必漲」「逢假必漲」。高額的門票阻擋了一批又一批遊客的腳步,讓眾多遊客不得不望「價」興嘆。有人甚至戲言,還是在家打開電視看旅遊廣告更實在,既免費又免累。這既是廣大遊客對景區高額門票的一種「無奈」,更是對景區高額門票的一種「嘲諷」。
其實,景區患上「門票依賴症」,是一種短視行為。試想,門票奇高,不僅不能給景區旅遊帶來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而且也會嚴重影響當地的旅遊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相反,門票大幅度降價,或景區實行「免票遊」,雖然表面上看,景區門票收入大為減少,甚至「無收入」了,但遊客拉動的其它旅遊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包括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等「吃穿住行購」為一體的旅遊體系,都會因為旅遊業的興盛而隨之繁榮。就拿杭州西湖景區來說吧!早在2002年10月份,杭州西湖景區就實行「全免費」開放,不但西湖景區的旅遊業經濟效益沒有減少,反而帶動了周邊產業以及整座城市的發展。這難道不是景區「免票遊」的一個最好「範例」嗎?筆者以為,杭州西湖景區「免票遊」之舉,無疑是值得我們各地其它景區借鑑和學習的好榜樣。
筆者衷心希望各地景區能把門票「大降價」,甚至「免票遊」當成景區的一種「新常態」,通過「門票惠民」政策,既讓遊客大飽「遊」福,又讓景區大把「進」錢,從而讓遊客和景區達到「雙贏」「多贏」「共贏」的目的。如此,才是遊客想要的「旅遊方式」,也才是景區正確的「經營模式」。
但願武漢「舍一地門票收入,得全城復甦活力」的這種「免票遊帶動消費鏈條」的好做法,能給各地景區多多少少帶來一些示範作用,從而推動更多的景區走出「門票依賴症」,真正帶動當地旅遊業一連串的「消費鏈條」,從而實現「共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