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夫妻二人在街頭叫賣時形影不離,夫唱妻隨,人們就將這種涼拌牛雜稱為"夫妻廢片"。所謂廢片,因其原料是廢棄的牛心、肝、肚、舌、牛筋、牛肺、頭皮及牛肉邊角餘料組成。
作為四川美食中無人不知的冷菜系列,對於辣椒愛好者絕對是福音,它的做法簡單卻異常美味。夫妻肺片看起來色澤紅亮,麻辣香甜,辣椒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夫妻肺片的歷史和來歷吧!
在成都的美食排行榜中,「夫妻肺片」也是名列前茅。它早已經成為聞名中外的菜品。1985年,「夫妻肺片」商標正式註冊,並在短短幾年之內榮獲《四川省著名商標》。夫妻肺片曾榮獲成都市政府授《成都名小吃》(1952年)、國內貿易部授《中華老字號》(1995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中華名小吃》(1997年)、國內貿易部授《中國名菜》(1999年)、全國綠色餐飲消費工程《全國綠色餐飲企業》(2002年)。但是,四川以外的人對夫妻肺片的名稱疑惑不解。
因為夫妻肺片是用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做成,但是並沒有牛肺。所以,這道名菜名稱的來歷也是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原本含有牛肺,由於其口感不好,後來取消了;另一種說法是夫妻肺片原名夫妻肺片,緣起於他是用牛肉店廢棄的邊角餘料做成,是後來公私合營時政府出面更正的;還有一種傳聞:這種涼拌牛雜大獲成都市民青睞後,市井小民給挑擔販賣人在背後貼上這個標籤。但無論何種說法,都與郭朝華、張田政夫妻分不開。因為此夫妻倆是這道名菜的創始人。
1936年,郭超華在成都一家牛肉店打工,生活異常艱苦。他看到牛肉鋪的一些邊角預料都被扔掉了,便拿回家和妻子張田政商議,可不可以用這邊角餘料賺點兒錢。他們把這些東西清洗乾淨後用滷水滷熟,並切成薄片,用花椒粉、熟油海椒、芝麻、芹菜、滷水、花生米等調製好佐料,拌勻後看起來紅綠相配,色香味俱全。做好後拿到街上叫賣,由於價格便宜、味道贊,大受市民歡迎。因為夫妻二人在街頭叫賣時夫唱妻隨,人們便把這種涼拌牛雜稱作「夫妻廢片」。所謂廢片,是因為原料是廢棄的牛筋、牛肺、牛心、肝、肚、舌、頭皮及牛肉邊角餘料組成。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夫妻二人便開店售賣。他們覺得「廢片」二字不太好聽,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便取「廢」的諧音「肺」,改名為「夫妻肺片」。之後,他們發現牛肺的口感不太好,便取消了原材料牛肺。因此,後來的夫妻肺片與肺便毫不相干。
感謝支持,後續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