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創建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也是富可敵國的「苦行僧」,億萬人心中的活菩薩,她牽起全球100萬慈濟義工的修行路

2021-02-13 鮮花天降的法緣

一位創造「慈善王國」的法師

        ——記臺灣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

險峻的臺灣太魯閣風景區出口附近,臺東縱谷平原的頂端,處處平疇綠野,其中,可以見到一排房屋,白牆灰瓦,靜穆清雅,它,就是聞名遐邇的佛教道場 :慈濟功德會的「靜思精舍」。在臺灣,只要提起它,人們都會帶著崇敬和驕傲的口氣。在這幕後,則是證嚴法師與她發起和主持的慈濟功德會,堪稱臺灣的良心存底,臺灣的大慈大悲。


慈濟功德會是臺灣乃至亞洲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設有分會和聯絡處。至2003年12月底為止,慈濟已有委員16000多人,慈誠隊員6000多人,正式會員80萬人。它已經幫助了困難家庭27073戶,每逢水、火、風、震以及空難、車禍等意外變故時,慈濟人總能緊急動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前往災區救助,奮鬥不息直到災民安頓,家園重建。

30多年,慈濟人不但在臺灣和祖國大陸留下深深足跡,而且遍布全球,南非、蒙古、阿富汗、朝鮮、車臣、科索沃、土耳其、象牙海岸以及東南亞和中南美各國和地區,救援項目包括展品、衣物、房屋修建、義診以及敬老院、兒童福利院、中小學校的援建。付出的資金在20億元新臺幣(下同)以上。單是1989年,救濟一項就支出2億4千萬元,而當年臺北市政府支出的救濟款總數是3千多萬元。

除了慈善事業外,慈濟還有醫療、教育和文化事業方面的貢獻。在醫療方面,創立了現代化的花蓮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和新店慈濟醫院,成立了「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骨髓移植病房」「骨髓捐贈中心」,建構起慈濟醫療網,並時常組織醫療團隊往世界各國義診。在教育方面,創立了慈濟技術學院和慈濟大學(包括醫學院、人文社會學院、護士專科以及附設的幼稚園及中小學校);並且成立了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和慈濟教師聯誼會,通過這些組織和舉辦各種營隊,讓學生得到愛心薰陶和修行精進;在文化事業上,創辦了《慈濟道侶》(半月刊)《慈濟月刊》(發行量都在十萬以上)和《經典》等刊物,並在海外各地發行它們的英文版和日文版。同時還創辦了「慈濟文化出版社」「靜思文化公司」「慈濟世界」廣播節目和慈濟大愛電視臺……這麼複雜且有效的運作,這麼巨大又不凡的貢獻,這麼長遠而精密的規劃,都是由慈濟的「上人」一手促成。「上人」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俗名錦雲,盧溝橋事變那一年生在臺灣中部,離海邊不遠一個叫清水的小鎮。幼年過繼給叔父,隨養父移居臺中豐原。自有記憶起,她就經常背著弟妹去防空洞,躲避飛機轟炸。她時常奔走在傷亡的人群中,目睹了房屋的焚毀,世事的無常,頓悟了人間的苦難。八歲那年,她和母親各自跑入了不同的防空洞,轟炸後相逢時,她抱緊母親大哭道:「媽,我以為今生今世再見不到你了。」

錦雲十五歲時,母親因胃穿孔需要開刀,在五0、六0年代,開刀是很危險的。因此,她向天祝禱並發願「願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茹素,為母親增壽祈福」,也許是孝心感天,母親的病奇蹟似的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

錦雲家旁邊就有一座寺廟,自幼時她就見到虔誠祈禱的盛大場面,印象深刻。19歲時,她的父親因腦中風去世,無常的人生讓她更加一心向佛。

悟道的錦雲決心出家,不久她被佛學大師印順長老收為弟子,法名「證嚴」。自此,她不但苦修讀佛經,並在寺院中為信眾講經,招收徒弟。

1966年,證嚴法師與弟子到某家醫院,去看一位因患胃病而住院開刀的信徒,當法師從醫院出來,看到地上有一攤血,但是沒有看到病人,證嚴法師問:「地上怎麼有那麼多血呢?」有人告訴法師說:「是一位原住民女子難產,他們聽說住院開刀要繳八千元的保證金及醫療費,因為繳不起所以又把那婦人抬了回去。」法師聽了這句話極為心疼,當時也無從進一步了解——究竟那位婦人是死是生?法師自忖:倘若能及時發現,也需有錢適時發揮救人的功能,於是一個濟世的團體的雛形——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就在四位弟子和30位信徒的願心下組織起來了。

最初的做法,是由4名弟子和兩位老人家,每人每天各加工一雙4元的嬰兒鞋,一天增加24元,一個月平均多720元;而30位信徒,則是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每天節省五毛菜錢,以作為急難的救助金。

最初法師利用屋後的竹子,鋸了30根存錢筒,發給信徒一人一根,且堅持要他們每天存進五毛錢。信徒覺得奇怪,為什麼不乾脆每個月繳15元呢?法師說:「不奇怪,我要你們每天臨出門前,就有一顆救人的心,節省五毛錢,即是培養節儉的心與愛人救人的心,兩個心存一筒,力量是很大的。」

於是這30個人,每天提起菜籃到菜市場,逢人便歡喜地宣揚,「我們每天要存五毛錢!我們有一個救濟會,我們要救人!」「五毛錢也可以救人?!」消息不脛而走,參與的人愈來愈多。就這樣,在一個28歲無名僧尼的引導下,一群手挽菜籃的小鎮主婦,寫下了中國當代最輝煌的佛教慈善事業的第一頁。

後來,證嚴法師發起成立了「慈濟功德會」。她說,「慈」就是給眾生快樂,讓社會祥和;「濟」就是彌補人間缺陷,使人在物質精神上都能擺脫困窘體會富足。

她發揚了傳統的苦修精神,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早年苦修時,她的身體就一直犯病,有時犯心絞痛痛得幾乎要暈過去。但她總是奮不顧身地工作,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她每年都要去臺灣各地,看望災民病人和慈濟幹部和會員;每年要接待近百批世界各地前來靜思精舍參觀拜訪的各界人士以及作家、記者,同時還要籌劃慈濟的四大志業,深謀遠慮詳加規劃,甚至四方奔波。比如,在籌建慈濟醫院時,不但要選地、購地,還要募款,更重要的是證嚴法師認定必須為慈濟醫院聘請世界第一流的醫療幹部,多方努力,選定了臺灣最著名的醫院臺大醫院前任院長杜詩綿來擔任慈濟醫院的院長。為此,證嚴法師三度親自登門去說服杜院長,最後一次,終於感動了他,同意來到慈濟醫院共襄盛舉。

慈濟現在已經堪稱「富可敵國」了,但依然堅持誠正信實,專款專用的原則總還是把募得的款項專門用於賑災,而常住的生活均由自己雙手勞動所得來維持,他們自己剪裁衣服,自己種菜,做蠟燭,還做豆粉和爆米花出售。他們依然勤勉儉樸,證嚴法師自己就是模範,她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慈濟人共同的行為準則,從創會之初的做嬰兒鞋加工、打毛衣到後來為慈濟醫院工地平整土地,以及今天的義診志工,自費前往災區發放救濟物品,慈濟人幾十年堅持不懈。

證嚴法師和慈濟僧尼的行為也延續到慈濟志工,當人們來到靜思精舍參觀時,會看到許多的志工,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有大富豪、政要、教授、醫生,有白領也有貧民。都熱忱地從事勞作,有時他們會在法師的帶領下,為捐贈的物品分類打包,並在每一包裹貼上標籤;有時他們會去護理病人;有時他們自費前往世界各地災區發放物品……在籌建慈濟醫院時,預計需要建築費用8億新臺幣,但募款的數額歷經三年才只得了三千萬元。這時有一位日本人提出願意為建設醫院捐款兩億美元。這是一筆多大的數目啊,只要有其中的十分之一便可以建成這座現代化的醫院,其餘的投入銀行,利息就足夠每年的開支。但是證嚴法師沒有接受這筆捐贈。她不希望醫院由外國團體掌握,她更希望臺灣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建設美好人間出力,積土成佛廟,聚沙為佛塔。在她那瘦削的肩頭上,有氣魄不凡的入世擔當和嶙峋風骨。

慈濟開始在臺北等地舉辦建院募款義賣會,全臺灣各地的慈濟委員都在奔走出力,許多社會人士捐出物品,甚至傳家寶及首飾。婦女們利用工作之餘去做清潔工、洗碗工,把工資全部捐出,她們說,每揮動一次掃帚,就像是為醫院多出了一片瓦;每洗一個碗,就像是為醫院賺進了一塊磚。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到這年年底,慈濟功德會為建醫院募得善款7億新臺幣。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分院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追隨良醫守護生命的磐石」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臺灣佛教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這是全臺灣無數所佛教中學中的一座所

佛教慈濟育幼院的小朋友

在佛教慈濟醫院出生的寶寶和母親合影

佛教慈濟基金會的志工與感染愛滋病的兒童——讓愛伴你最後一程

慈濟的事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但在民間,也在社會高層。1980年,蔣經國到靜思精舍拜訪證嚴法師,當了解到慈濟的事業與歷史,他連連稱讚,你們真了不起,為社會做了那麼多事,「我走遍大江南北,沒見過一個寺廟那麼小,做的慈善事業卻是那麼大的。」

隨著國際信息快速交流,國際急難信息通過屏幕映入眼帘身為『世界地球村』一員的慈濟人,對世間苦難有著一分不忍之心和責無旁貸的表示。從一九九一年起,慈濟便積極參與國際急難救援事務,在物質與精神上,給予各國受災受難者最適切的幫助與關懷,點燃她們希望的火炬,鼓舞大無畏的信心與勇氣,祈願她們走出傷痛,迎向未來。

基於「尊重生命」理念,法師不忍心血癌病患及家屬苦候親屬間骨髓配對相符的煎熬與失落,1993年,在衛生署及各大醫學中心的殷殷期盼下,成立了骨髓庫。如今慈濟的骨髓資料庫,已累積捐贈者數據的人數達二十三萬四千七百多人了(二○○二年七月底止),是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資料庫,也是志願捐髓比例最高、拒絕率最低的骨髓庫。而至二○○二年七月為止,配對成功且已進行移植的實例已高達四百二十九例,其中臺灣一百四十九例,送海外兩百八十例,而中國大陸即佔了一百五十六例,可謂成效斐然。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慈濟骨髓庫已轉型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除了持續加強骨髓庫功能外,也將發展幹細胞研究、基因治療,並籌組臍帶血庫,預定三年內募集一萬筆臍帶血,作為骨髓配對的第二道防線,萬一骨髓配對不符,還可進行臍帶血幹細胞配對。

現在她的慈善事業幾乎遍步全球,每天有近100萬的義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人生生命是短暫的,但時空是天長地久的;幾千年來人事的變遷頻仍,但人間的需要卻從不斷。慈濟的志業是應苦難眾生而設。證嚴法師一念悲憫,以慈悲喜舍、教富濟貧直接救渡眾生,她的出世是比一般人更入世的出世。

不但在臺灣,在大陸乃至世界,慈濟人總是讓人刮目相看,證嚴法師得了許多榮譽,有香港中文大學的榮譽博士,有「社會服務獎」,有「麥格塞塞社會領袖獎」,「國際和平獎」,「醫療奉獻獎」。證嚴法師的言行舉止影響也日益深遠。她著有佛學著作及講演集共二十餘種,其中的《靜思語》自1989年初版後發行量已經超過60萬冊,並有簡體字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精心繪製的漫畫版。

靜思精舍,歷盡幾十年的風雨,依然是那樣的簡樸渾厚如同大地;證嚴法師,也依然一副瘦弱女子身材,然而和她所居的精舍一樣,無數的內力蘊含其中。一個女人,在繁華紅塵的世間,聚集了信眾,以凡夫血肉做菩薩事業,以精衛填海的方式建構起宏偉的濟世工程,這是何等的不凡。

1995年,證嚴法師榮獲「亞洲最傑出女性獎」。她以她母性的光輝為臺灣婦女樹立了榜樣。

相關焦點

  • 她是億萬人心中的活菩薩,也是富可敵國的「苦行僧」!更是臺灣最美的人
    在這幕後,則是證嚴法師與她發起和主持的慈濟功德會,堪稱臺灣的良心存底,臺灣的大慈大悲。一、臺灣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慈濟功德會是臺灣乃至亞洲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設有分會和聯絡處。她不希望醫院由外國團體掌握,她更希望臺灣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建設美好人間出力,積土成佛廟,聚沙為佛塔。在她那瘦削的肩頭上,有氣魄不凡的入世擔當和嶙峋風骨。慈濟開始在臺北等地舉辦建院募款義賣會,全臺灣各地的慈濟委員都在奔走出力,許多社會人士捐出物品,甚至傳家寶及首飾。
  • 她是億萬人心中的活菩薩,也是富可敵國的「苦行僧」!更是臺灣最美的人!
    在這幕後,則是證嚴法師與她發起和主持的慈濟功德會,堪稱臺灣的良心存底,臺灣的大慈大悲。慈濟功德會是臺灣乃至亞洲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設有分會和聯絡處。至2003年12月底為止,慈濟已有委員16000多人,慈誠隊員6000多人,正式會員80萬人。
  • 她是億萬人心中的活菩薩,也是富可敵國的「苦行僧」,所作所為震驚了所有人!
    在這幕後,則是證嚴法師與她發起和主持的慈濟功德會,堪稱臺灣的良心存底,臺灣的大慈大悲。慈濟功德會是臺灣乃至亞洲最大的民間慈善機構。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設有分會和聯絡處。至2003年12月底為止,慈濟已有委員16000多人,慈誠隊員6000多人,正式會員80萬人。
  • 證嚴法師創造「慈善王國」:富可敵國的苦行僧
    當被救助者因感動而對他們表達萬分感謝之時,他們往往會說:「不不,應該表示感謝的是我們,因為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做功德的機會……」這個組織早已經在全世界如雷貫耳,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組織尊重,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團體欽佩,她就是——釋證嚴佛教慈濟功德會,其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一位女尼,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的志願者,每天有近100萬的義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 "東方德蕾莎"證嚴法師:富可敵國的"苦行僧"
    當被救助者因感動而對他們表達萬分感謝之時,他們往往會說:「不不,應該表示感謝的是我們,因為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做功德的機會……」這個組織早已經在全世界如雷貫耳,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組織尊重,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團體欽佩,她就是——釋證嚴佛教慈濟功德會,其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一位女尼,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她的志願者,每天有近100萬的義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 證嚴法師,被尊稱為人間的觀世音菩薩.她創建的慈濟功德會,其志工遍布全球各地,哪裡有災難,哪裡便有他們的身影!
    證嚴法師,被尊稱為人間的觀世音菩薩。她創建的慈濟功德會,其志工遍布全球各地,哪裡有災難,哪裡便有他們的身影!也許在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裡面,就有一位慈濟人,或參加過慈濟組織的活動:讀書會、環保、慰問老人...在全世界,約有一千多萬的志願者,每天有近100萬的志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 億萬人心中的菩薩----證嚴法師
    導語:慈濟,這個名字早已經在全世界如雷貫耳,令所有政府非政府組織尊重,令所有佛教非佛教團體欽佩,其創始人和領導者是一位女尼,人稱「東方德蕾莎」,「人間觀世音菩薩」的證嚴法師,慈濟機構在全球有一千多萬的志願者,每天有近100萬的志工在世界各地為大眾服務。
  • 慈濟會運營模式的啟示:臺灣人怎麼做慈善
    慈濟志工白賜清向《浙商》記者解釋:「義工的『義』繁體字為『義』,裡面還有一個『我』,而志工只有一顆心。有一顆無所求的心,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快樂與自在。」  像八德環保站這樣的環保站超過5600個,遍布臺灣各鄉鎮社區,有6萬多人持續投入環保工作,參與做環保的志工超過20多萬人。2002年起,慈濟志工將環保回收基金轉作護持大愛電視臺。
  • 慈濟會運營模式的啟示:臺灣人怎麼做慈善
    慈濟志工白賜清向《浙商》記者解釋:「義工的『義』繁體字為『義』,裡面還有一個『我』,而志工只有一顆心。有一顆無所求的心,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快樂與自在。」  像八德環保站這樣的環保站超過5600個,遍布臺灣各鄉鎮社區,有6萬多人持續投入環保工作,參與做環保的志工超過20多萬人。2002年起,慈濟志工將環保回收基金轉作護持大愛電視臺。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臺灣慈濟功德會創始人:證嚴法師是什麼讓臺灣花蓮的一個小小的慈善團體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約200萬志工群體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11月3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第六屆宗教公益事業論壇上,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模式被公認是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之一。行在思前慈濟注重當下的因緣,「因為緣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遇見也即為正見,有人需要幫助其實就是菩薩對人的考驗,因此沒有不幫之理,也沒有等一等之說。」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這樣說。
  •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一同探究菩薩道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10月1日,慈濟五十周年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在早上的開幕式後,隨即展開一系列的專題演講與專題研討,諸山長老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 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世界
    從未踏出臺灣一步的證嚴法師,從三十個竹筒開始,率領著四百萬名慈濟人,打造了橫跨慈濟醫院、慈濟小學到大學、慈濟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出版社、大愛電臺、大愛電視臺、骨髓捐贈資料庫等志業體系,花蓮慈濟醫院旁邊的靜思堂,有一個高十三層的講經堂,還有慈濟從無到有的史料館,這裡不僅是慈善的世界,也是全球慈濟人爭相前來朝聖的「心靈故鄉」。
  •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
    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 全球頂尖學者一同探究菩薩道>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10月1日,慈濟五十周年第四屆「慈濟論壇」「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在早上的開幕式後,隨即展開一系列的專題演講與專題研討,諸山長老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 臺灣慈濟獲消除貧困獎 曾拒絕2億美元捐款
    林碧玉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  善款  曾拒絕2億美元捐款  新京報:慈濟的善款來源有哪些?  慈濟:善款九成左右是小額捐款,我聽說在大陸有人為抗旱捐款2億,這對慈濟來講是絕無僅有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一下子捐給慈濟上億的善款,我們接受的都是1元、2元、100元的小額善款。
  • 臺灣慈濟風波:證嚴法師已覺不安 要求反省
    證嚴是位尼師,她設立的慈濟基金會,幾乎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慈善救災團體之一,只要哪個國家發生地震水災等天然災難,慈濟人總是會在極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參與救災及善後。證嚴法師已成了臺灣愛心的代表。以前甚至有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認為她應獲諾貝爾和平獎。證嚴法師和星雲法師是臺灣佛教界最高的兩位代表性人物。證嚴在花蓮,星雲在高雄,一北一南,乃是二大支柱。 但樹大了就會招風,人大了就會招謗。
  • 全球手套大王」受證」成慈濟志工:白天研習晚上睡通鋪
    林偉才夫婦(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人生在世,有能力就要做好事,這也是留給後代子孫最好的傳家寶」,擁有商管博士學位、受封馬來西亞「丹斯裡」的全球手套大王林偉才,歷經兩年見習與培訓,在親自接受證嚴法師的祝福與領取志工證前
  • 專訪:何日生先生談慈濟的慈善理念
    ,介紹了慈濟國際緊急救災的原則及四川賑災時期的感人事跡。何日生曾經是臺灣電視臺著名主播,在炫目的銀屏前活躍了15年,從電視名人到慈善義工,再到專職慈善發言人,何日生走過了怎樣一條心路歷程?為此,華人佛教記者在南普陀寺獨家訪問了何日生。記者:何日生先生,我是鳳凰網華人佛教記者,很感恩您能接受我們的採訪。能否請何先生給我們介紹一下慈濟的佛教慈善理念?何日生:證嚴上人在1966年創立的慈濟慈善功德會,後來叫慈善基金會。
  • 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林欣榮是全球著名的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同時又是知名慈善機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本次專訪,林欣榮為我們解讀慈濟50多年來如何堅定著「慈悲利他」的信念,打造出一個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慈善品牌;解鎖醫療科技創新在扶貧助困上的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