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網訊(王夢凡)6月21日上午,由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的「『陝』耀新時代 領航新絲路——讓世界傾聽陝西聲音」暨「砥礪奮進 國企擔當」主題採訪團一行在中國·周原景區採訪。據了解,該景區將於2018年7月18日正式開園,是陝旅集團構築中華周文化體驗式旅遊核心目的地,填補陝西周文化表達的空白的又一力作。
構築周文化旅遊核心目的地 探索古鎮鄉村旅遊新模式
中國·周原景區是陝西省委、省政府確立的全省三十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廟、鳳凰山四大核心板塊有機組成,是陝旅集團在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文化強省發展戰略,立足特色周文化資源和市場需求牽頭打造的七個重大項目之一。
負責景區展陳的工作人員姚楠告訴記者,中國·周原景區的打造,與觀光索道和周公湖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加上與周公廟、鳳凰山風景名勝區的有機融合,使得城、山、廟、水一體的大型周文化旅遊景區初現,融合周文化體驗、尋根祭祖、創意景觀、特種遊樂、旅遊演藝、民俗體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吃、住、行、遊、購、娛與養、學、思等文化旅遊要素齊備,項目的豐富性全國少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構建完善陝西「周秦漢唐」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平臺和全方位、多層次、互動式中華周文化展示體驗旅遊核心目的地。
近年來,陝旅集團加大對特色文化資源的深層開發,綜合利用科技等創新方式,使文化資源從「靜態展覽」轉向「活態傳承」。從1.0版本的漢中諸葛古鎮,2.0版本的白鹿原影視基地再到3.0版本的中國·周原景區。這是陝旅集團在一體化運營華清宮、少華山等傳統景區和新開發諸葛古鎮、白鹿原影視城等新建文旅古鎮項目的經驗基礎上,多方發力,發揮「資本+資源+全產業鏈整合重組」的「大陝旅」模式優勢,以周文化為魂,以文旅產業為骨,探索文化建設+主題公園+古鎮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文化旅遊+科技創新 助推智慧旅遊建設發展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行動支付等數字支撐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普及,智慧旅遊和智慧景區的建設變得越來越必要和必須。與傳統景區相比,智慧景區的建設與發展體現在旅遊體驗、旅遊管理、旅遊服務和旅遊營銷的四個層面的數位化與智能化上。
據陝西旅遊集團岐山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延明介紹稱,中國·周原景區敢為人先,從信息查詢、門禁票務、在線預訂、數字監控、導覽導航、協同辦公等方面入手,積極推進智慧景區建設。景區正式運營後,將利用人臉、二維碼等電子識別代替紙質門票,不僅有利於減少粗放式人工售檢票帶來的排隊、防偽等票務問題和管理成本,同時也增強了遊客體驗,提升旅遊統計的精確性和旅遊大數據挖掘的潛力,為景區帶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張延明表示,陝旅集團將創新周文化表達方式,建設首個青銅器博物館主題餐廳,首個數位化周文化博物館以及兩個周文化主題樂園,同時,陝旅集團還將發揮演藝核心競爭力,打造可容納1000人觀看的封神主題的3D數字奇幻大型實景演出,講好中國故事,持續創新推動智慧旅遊發展。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好鄉村扶貧 助力陝西繪就旅遊新藍圖
當談及中國·周原項目建設的意義時,張延明提出了三點,第一是項目落成後將極大地帶動岐山縣域經濟的發展。作為陝旅集團「王」字型戰略布局關中西線壓軸項目,「中國 周原」建設對區域社會與經濟發展有極強的拉動作用,對國家和地方財政貢獻突出。通過將傳統文化產業與現代服務業、旅遊業相結合,成為岐山縣、寶雞市又一個經濟增長極。項目建成運營後,將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大量商業機構入駐,包括購物、休閒娛樂、餐飲住宿等,極大地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第二是項目體現了區域文化、經濟和社會價值,實現了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城鎮化的和諧共生。項目的建設為周邊地區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項目建成運營後,直接提供崗位500餘位,包含但不限於園區保潔、安保、餐飲服務工作;同時,積極吸引岐山本地專科以上學歷的大學生返鄉就業,參與景區運營管理,目前已招收近100餘人。
另外,項目還放寬招商政策,鼓勵投資商在景區開店經營,間接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本項目可以吸收一定的就業人口從而緩解政府解決富餘勞動力就業壓力,有利於維持周邊區域的長治久安,實現鄉村振興。
第三是項目有效增加了關中西線高端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將極大滿足岐山縣、寶雞市、陝西省及周邊居民遊客對文化遺產、文化創意、休閒娛樂等的需求。同時,將華夏文化源脈的周文化深厚內涵、精髓、底蘊通過文化旅遊、休閒娛樂方式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填補了陝西周文化表達的空白,也利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講好陝西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肩負國企擔當助力陝西旅遊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