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第921期
共享雨傘、共享單車、共享馬扎、共享女友……一夜之間,仿佛什麼都能共享。
共享單車解決了短距離出行的問題,共享旅館和共享衣櫥旨在解決住和衣的問題,如今出現的共享早餐櫃儼然要殺向與人們生活黏性最高的餐飲領域。
以近期出現在鄭州寫字樓的共享早餐櫃為例,我們來看看這是真共享還是偽共享,前景如何?
行業背景:供不應求的便捷早餐
位於鄭州市紫荊山路與東大街交叉口的福華大廈便是此次共享早餐櫃的實施點,A、B座的一樓大廳分別放有一臺機器,方便兩棟寫字樓的員工各自購買。
5*8的格子間一共有40個窗口,這就意味著可以放40份早餐,每個小窗口內擺放著兩個包子和一杯豆漿,在窗口下方則有一個此窗口的專屬二維碼。
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支付,隨即窗口打開,取走早餐即可。方便是方便,價格也夠實惠,唯一缺陷是量太少,無法供應寫字樓的諸多人員需求。
我們抵達福華大廈時是早上7點40分,即便如此,還是與早餐櫃裡的包子失之交臂。據了解,每天早上的7:00——9:30是共享早餐櫃的售賣時間。
此處寫字樓的白領表示,早餐櫃裡品種單一,並且很快就售完。大部分人還是在附近早餐攤位購買。
據共享早餐櫃的提供者(河南共享微空間資源研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屬於試驗階段,在寫字樓裡面只投放了一臺,供應品種單一。等大規模推廣以後,會引進第三方餐飲公司的食品,比如阿三生煎、麥當勞早餐、胡辣湯油條……讓顧客們有更多選擇。
行業前景:共享早餐櫃能夠打入市場嗎?
由早餐櫃提供方的一番話,我們可以窺見其共享模式——實則是讓餐飲企業共享早餐櫃,而另一端連結消費者的需求。
那麼,這種模式是不是真正的「共享」?還是打著共享之名的「租賃」?
我們來了解一下共享經濟的定義。
所謂共享經濟,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就是閒置的資源和擁有使用權、弱化所有權。將你閒置的產品、物品、時間、知識放到一個平臺上面,讓其他人和你一起共享,這我們認為叫「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一定是輕質產運營的,如滴滴滿足出行但不需要購買汽車,AIRbnb滿足你居住但不需要購買房子。
而那些需要重金投入、生產設備的共享模式往往有「真偽共享」的質疑。而偽共享和「租賃」的區別微乎其微。
那麼,共享早餐櫃說是與餐飲企業共享,但也形同將一個個「小窗口」租給餐飲企業。
這一模式不僅在理論上面臨著質疑,在現實操作上也將困難重重。
首先,能否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一個問題。
因為這種模式註定是需求和投入成正比。滿足一棟寫字樓的早餐供應需要投入多少早餐櫃?早餐櫃的成本加上佔地租金。幾乎沒有在單個寫字樓裡擴大規模的可能。薄利不能多銷,就沒有商業價值。投入和產出比失衡註定不可持續。
其次,是餐飲企業端對早餐櫃的認知和接受度。
對於任何一家餐飲企業,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居住人口、人均消費、覆蓋半徑以及產品和人力成本都經過精密計算。一旦選擇早餐櫃,就意味打破現有格局,延伸銷售半徑。而這將是新的投入。
一:食品物流成本較高;二:配送人員成本;三:食品安全風險。
這些問題誰來承擔?是早餐櫃公司還是餐飲企業?重資產運營對誰都是負擔,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共享早餐櫃的願景是美好的,但不意味著現實一定會為理想買單。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推敲,不能等到市場檢驗才有答案,這只會對創業者及平臺上的各方造成巨大殺傷。當然,如果只是畫大餅,吸引投資另當別論。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撰文/編輯:慕酥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
提供線索
尋求報導
商務合作
微信:bangjun2016